首頁>育兒>

最近皮皮媽因為皮皮的一句話受傷害了。

“你什麼都要管,你是壞媽媽!”

皮皮媽覺得很委屈,自己怎麼就是“壞媽媽”了?自己付出一切養育的孩子居然認為自己是一個很壞的媽媽。

我們總是擔心孩子的安全和身體健康,所以我們不允許他多吃糖、不允許他亂跑、不允許他吃垃圾食品……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在扮演著“壞媽媽”的角色。

即使在動畫片裡,媽媽的形象也是衝動易怒的,經常會板著臉叉著腰不停地教育孩子。然而,在媽媽心中,我們也想做一個溫柔賢淑、說話輕聲細語的好媽媽。

中國的家庭教育中,媽媽擔當了育兒的大部分責任,既要照顧孩子,又要教育孩子。爸爸偶爾會縱容孩子,但是媽媽卻不可以。

如果壞媽媽的我們可以養出好孩子,我們寧願可以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壞媽媽”。

1

“壞媽媽”其實很愛你,但要為你的將來考慮

《觸龍說趙太后》中左師公雛龍有句名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樣的“深遠”常見於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由小到大,甚至點滴。

某天,吃完飯我陪寶寶玩積木,搭好一個小房子後,他突然問我,“媽媽,你希望我長大後做什麼工作?”我很驚訝,難道是最近看電視劇和老公討論情節的時候被他聽進心裡了。“媽媽希望你以後做你喜歡的工作就好,希望你以後每天都開心。”我和大多數媽媽想的一樣。

結果小傢伙扔下手中的積木,轉身看著我說“媽媽,可是我現在很不開心,你不讓我出去玩,我不讓我吃我喜歡吃的炸雞。”

我楞了一下,原來在寶寶心中,我已經被貼上了“壞媽媽”的標籤,我控制他的自由和食物。

孩子們認為可以隨心所欲的玩耍和那些好吃的就是快樂,但這些對於媽媽來說,這些只是孩子們的享樂,這些都是暫時的。我們所希望的是,寶寶永遠幸福,而不是短暫的快樂。

這些幸福來自於你以後在書海里領悟到人生的意義,在外出旅行中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我們都希望孩子可以生活的無憂無慮,可以過的隨心所欲,但是正因為愛他,媽媽才會為他的將來著想。

2

讓孩子明白,哭鬧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孩子的要求和慾望得不到滿足,每次都會迎來歇斯底里的哭鬧。他的淚水和哭聲就是殺手鐗,每每想要對他心軟。很多媽媽選擇妥協來換取孩子的笑臉,但是“壞媽媽”寧願轉過身,從不妥協。

0-6歲是孩子成長敏感期,哭鬧是孩子在敏感期建立“自我意識”的主要表現。

如果父母對他們縱容,對孩子的眼淚妥協,孩子就會產生“我做什麼都是可以”的這樣一個錯誤的認知。他們就會變得愈發不可收。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溫柔又堅定地拒絕他們,哭鬧的時候不要第一時間去哄他們,接受他的壞情緒,任他發洩,等他們情緒平復後再教育他。這樣重複幾次後,他們就會明白,哭鬧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孩子也可以學會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學會換一種平和的方式解決問題,我們賦予他的這些能力都會讓他在以後的生活中受到啟發。

作為父母,我們想要孩子生活的快樂,想要把這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切都給他。我們的狠心如果可以傳遞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幫助他成為一個好孩子,那麼一切都是值得的。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懷孕生娃,如何避免妊娠紋?105位媽媽的真實經歷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