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過年出去買玩具,您家孩子會喜歡哪種呢?五花八門,都挑花眼了吧!今天的文章開頭,先考考各位家長:

➊以下哪一個是迪迦奧特曼?

➋以下哪一個是碧琪?

正確答案分別是1(A),2(B)。

答對第一題,對第二題感到迷惑的,一定是一位男寶家長;

相反,答對第二題,對第一題感到迷惑的,一定是一位女寶家長。

如果您兩道題都答對了,那麼恭喜您,您在幼兒流行文化領域裡的知識儲備可以說是相當厲害了,而且您極有可能是兒女雙全。

其實從上面的題中也能看出,男孩和女孩喜歡的事物是不一樣的。

李玫瑾教授在上海市家庭教育峰會的發言中這樣講到。“科學研究證明,男孩與女孩的大腦之間差別至少有100多處!”

近30年來,一門全新的科學——性別科學正在嶄露頭角。對性別如何影響男孩女孩的問題,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等35個發達國家研究論證了上述觀點。

的確,家裡有男娃的家長也深有感受,教育男孩真的要比教育女孩吃力的多,他們比女孩子更加搗蛋、叛逆。

如果家長不嚴厲,孩子就不聽話,還會變得柔柔弱弱的,可是一旦凶起來,又害怕對孩子過於苛責,那樣孩子變得不像男孩兒了。

提起來都是辛酸淚啊,教育男孩子關鍵要把握好度,記住這幾點,管教孩子並沒有那麼難。

面對一個小男孩,他大大的眼神看著你,叫你媽媽的時候,內心是怎樣的溫馨、幸福?當他調皮搗蛋時,你是不是又會有點小小的煩躁?

愛蹦愛跳的他,有時特別粘人;

有時又希望自己一個人出去玩;

有時乖巧懂事,讓你開心不已;

有時又叛逆頂撞,讓你氣得頭皮發麻。

教育中我一直相信鼓勵和擁抱的力量,孩子每次發自己的小脾氣的時候,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我會蹲下來抱起他。

孩子就是需要一點這樣的特權和寵愛。我們做父母的,完全可以給他們。

一兩歲的男孩,怎麼寵愛都不過分。他的肌膚需要通過觸控得到滿足,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他更想讓你帶著他到處走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一、理解男孩那些冒險及挑釁的行為

每次帶兒子去公園的大廣場上,他就會趁我不留意拍我一下,然後跑到前面喊:

“快來追我呀,來呀,你這個膽小的爸爸,敢追我嗎?”

他想盡辦法挑釁我,就是希望讓我參與他那個你追我跑的遊戲中,每次我都會很努力的去融入他,扮演恐龍、扮演警察、扮演吸血鬼......

各種角色還真鍛鍊人,每次跑一圈下來汗流浹背。

有時候他會爬那些石頭欄杆,有一次他爬上去後,站在那裡叫我給他拍照,好幾個奶奶牽著跟他年紀差不多的孩子從旁邊走過,那幾個男孩也要爬。

奶奶說:

“太髒了,你不知道那些欄杆上有細菌嗎?你想肚子疼嗎?”

”你想爬上去摔下來嗎,摔斷胳膊怎麼辦,你媽媽不打死你啊!”

兩個孩子乖乖的跟著奶奶走了,我看到兩個老人還小聲的嘀咕著,肯定在說我這個爸爸帶孩子不靠譜吧?

可我就是這樣帶孩子的,而且我覺得男孩還真應該爸爸們多帶,因為爺爺奶奶、甚至媽媽,沒有一個人能追上一個全速奔跑的男孩,但是當爸的可以。

沒有一個老人敢讓孩子做一些冒險的事,但是當爸的可以。

二、容忍男孩,保留自己獨立的空間

這個空間主要指孩子的心理空間,比如他們的選擇,他們的堅持和小小的任性,甚至他們的叛逆。

因為很多任性,其實是孩子敏感期所致。

例如,2歲到4歲的秩序敏感期,這個敏感期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比如: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一定要把杯子放一個固定的地方呢?為什麼一定要先穿左邊的鞋子?為什麼一定不準爸爸睡他的右邊,而要睡在左邊呢?為什麼門一定要他來開?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這是孩子的任性,其實並不是的。這個敏感期,對父母們的挑戰非常大,

孩子會因為秩序產生自然的快樂,也會因為秩序錯亂而亂髮脾氣。

對於正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來說,只要物品離開了他們應該在的位置,他們就會很快的發現,並且要求把物品迴歸原位。

因此,家長需要耐心觀察孩子的行為,關鍵要理解和變通,理解並幫助孩子秩序感的發展,給孩子提供一個獨立的空間。

比如一個屬於孩子自己的房間或者區域。在你進入他的房間或者區域時,一定要徵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間。

三、理解孩子的注意力不如你

有個家長問我,“我每次叫兒子看書,他只埋頭玩自己的玩具,好像故意逃避我,該怎麼辦呢。有時候我真的想揪他耳朵。”

男孩子在專注的幹一件事情的時候,根本聽不到第二種聲音。

這與孩子身體內的與腦發育有關的化學物質水平有關,激素分泌的不同會導致孩子的行為結果不同。大資料表明,男孩子更好動、攻擊性更強,女孩子更喜歡與人交往。

無論是大男孩還是小男孩,在沉著冷靜方面更加出色,所以家長如果強行干涉,反而破壞了孩子的注意力,得不償失。

這時候,建議家長走過去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參與進去。溫和的講話,讓他感受到你。

這時他才會從其他事情上把注意力轉移到你的身上,因愛而來,為愛守望,一起加油。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筷子插進3歲男童臉頰,媽媽的一個舉動獲醫生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