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在生活當中遇到孩子突然爆發情緒並且哭鬧不止的情況,而很多家長或許就會用別哭了,事情總會好的這樣的話語來安慰孩子,但卻會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安慰方式並沒有起到安撫的作用,反而讓孩子深陷負面情緒無法自拔。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子的狀況呢?

鄰居家的孩子浩浩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孩子本身性格就比較脆弱敏感,很容易因為外界的因素而感到傷心難過。

而浩浩媽並沒有將孩子的這種敏感表現放在心上,反而在每次安慰孩子的時候還要說一句,你太不勇敢了,這麼一點小事就哭個不停。

結果可想而知,哭聲沒止住,反倒變本加厲。浩浩媽也是非常的苦惱,也不知道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差錯。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還是因為家長缺共情能力不足,缺乏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他內心情緒的能力。

羅傑斯提出了共情這個理念,簡單一點來說:

共情就是判斷人們能否設身處地的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並且能夠儘量的理解別人的情緒變化的一項能力體現。

那麼親子共情會對孩子帶來哪些積極的影響呢?

第一、助力孩子情商的培養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將情商分為以下五個部分:

認識自我情緒變化,管理自我情緒,積極激勵自我,識別他人情緒以及處理人際關係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識別他人情緒能力同樣是情商培養的一個重要方向。

如果家長能夠學會換位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問題,那麼孩子的內心也能夠受到家長的感染,站在家長的角度去體會家長的不易,能夠更加敏銳地感知和識別家長情緒的變化,從而做出比較妥善的應對措施。

而不是僅僅站在自我的角度,只對父母進行索取,卻不知付出,將家長給予的愛意視作是理所當然。

第二、以包容的心態去接納他人的不足

俗話說得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每個人都會存在缺點,也不可避免的會犯下某些錯誤,而當孩子犯下某些錯誤的時候,具有超強共情能力的家長會通過仔細分析緣由等比較理智的方式,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而不會揪著孩子的錯誤點抓著不放,用一顆懂得包容和理解的心去接納孩子身上存在的某些缺點。

而從這種家庭出生的孩子,會向家長學習,能夠以更加寬容大度的態度去看待他人身上存在的不足。而這也就是父母能夠帶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一。

作為家長的我們又能夠做些什麼來幫助孩子提高共情能力呢?

第一、做到正確的引導

由於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相對來說比較薄弱,所以孩子在遇到某些令人煩躁的情況時,可能就會通過打人或者推拉這些激進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不滿,對於孩子出現的這些不良行為。

或許很多家長都會通過嚴厲的否定批判的方式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但卻從來沒有想過用肯定的語氣來表達對於孩子行為的不理解。

比如說當你看到孩子將玩具亂扔的時候,除了可以用你不應該將房間弄得亂糟糟這個表述方式,其實還可以用如果房間在你的努力作用下能夠變得更加整潔,媽媽會感到更高興的方式來表述,孩子是不是更加容易接受呢?

而在這個時候,家長還可以給孩子下一針強心劑:你看,你把玩具亂扔,熊寶寶是不是會非常傷心呢?你現在應不應該過去安慰他,並且保證自己下次再也不這麼幹了呢?

這樣的方式既能讓孩子及時改正錯誤,又能讓孩子站在他人(這裡指的是熊寶寶)的角度思考問題。

第二、發揮榜樣的帶頭作用

在《社會性和個性發展》這本書中明確指出,兒童對榜樣行為的觀察可以讓他們學會共情能力及利他行為,而父母則是孩子模仿觀察的不二人選。

比如說,如果家長能夠把尊敬長輩的傳統美德落到實處,以謙和有禮的態度去對待家中長輩,不對長輩惡語相向。

那麼孩子也能在潛移默化之中,也能夠學著父母的樣子,以小輩的身份更加用心地去關懷長輩。

第三、適當的鼓勵

除了要發揮積極的榜樣作用以外,父母還需要適時的給予鼓勵,而家長的鼓勵也能夠讓孩子明白,自己在為他人付出的時候,能夠獲得別人發自內心許可和支援,同樣也能夠獲得內心的愉悅感。

而孩子自然就會在這股力量的推動下,堅持做下去。久而久之,共情能力的培養就不需要家長去督促,孩子自己就能夠主動地去學會付出。

第三、創造合適的環境

共情能力強,其實也是一種情商高的表現,但從小缺乏與家長溝通機會的孩子的情商往往不能得到足夠的鍛鍊。

孩子的情感需求往往被家長在無意之間給忽略了,所以為了能夠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家長也需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可以多多與人接觸的機會。

比如說帶著孩子去戶外公園遊玩,讓孩子多和其他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不僅能讓孩子變得開朗自信,還能讓孩子慢慢養成在其他小朋友遇到困難時,能夠及時施以援手的好習慣。

第四、選擇適宜的繪本,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

對於一些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來講,繪本是家長可以選擇的一個絕佳輔助道具。在閱讀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多多鼓勵孩子將自己代入到書中的人物當中,向孩子進行提問。

若是你站在這個角度,你的內心會有怎樣的感受,如果你遭遇這些事情,你會希望別人怎麼來安慰你等等這種有針對性的問題。

因此,希望每位家長都可以學著去多多理解孩子的感受,在培養孩子共情能力的路途上,同樣也能夠使自己以更好的心態去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畢竟共情,是一個優秀父母最重要的“軟實力”。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爸一覺醒來,第一時間去探寶寶鼻子,寶媽看到這一幕感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