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當孩子大哭大鬧時,手足無措的父母們通常都會選擇哄孩子的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而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家長喜歡逗孩子,父母們以為有趣的親子互動,有的時候其實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發展。

這三句話父母經常說,暫時哄住娃,卻影響孩子成長

①寶寶別怕,打針一點都不疼!

小寶寶在幼時都要面臨疫苗接種,有的時候也會因為生病需要打針,家長們常常都會在打針前對孩子說打針不疼的話哄騙孩子。

打針本來就會疼,父母們以這種哄騙方式實際上就是在和孩子撒謊,第一次打針孩子相信了父母,但是下次就會對打針產生抗拒的心理。

並且孩子對於家長的話也開始產生懷疑,不再有信任感。

參考建議:

家長們在帶孩子打針的時候,應該先告訴孩子打針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雖然會疼,但是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家長們要告知孩子實情並教會孩子勇敢,同時也要鼓勵孩子堅強面對,媽媽會在你身邊一直陪著你,不要擔心害怕。

消除孩子恐懼感是來自於父母的陪伴和鼓勵,在孩子打針之後家長們也可以安撫好孩子的情緒。

②寶寶,你在吃什麼呢?給我一口行嗎?

這句話在家庭裡出現的場次非常之多,大人們都很愛逗小孩子,每當看到小孩子在吃東西,大人們就會湊過去問可不可以給我一個,用來測試小朋友。

其實很多大人們往往都不是真的想吃,只是為了逗趣孩子,當孩子拒絕家長的請求時,家長還會說孩子太小氣了。

而孩子把食物分給大人的時候,大人這個時候又不吃,小孩子不明白大人的做法,分辨不清哪些拒絕是善意的,孩子很容易失去判斷力。

參考建議:

不要讓孩子以為你在拒絕他的誠意,當孩子和你分享他的零食或者東西時,家長們首先要在第一時間感謝孩子,並且接受孩子的分享。

並且老人們不要在孩子吃飯時做這種哄娃互動,孩子吃飯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並且食物也不要和孩子你一口我一口地去吃,家長們很容易把細菌傳染給小朋友。

家長會給孩子們買各式各樣的玩具,在孩子不同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玩具,小朋友們在遊戲中不僅能獲得樂趣,還能開發智力。

但是父母們在參與孩子的玩樂中,總是會給孩子指出自己的建議,當孩子玩得不對時,家長們常常會告訴孩子,寶寶你弄錯了,玩具不是這樣玩的。

小朋友這個時候就很容易有挫敗感,並且孩子的思維也會被家長們固定住,玩具本來就是個娛樂專案,沒有什麼特殊的規則。

參考建議:

在玩具上孩子是行家,小孩子有他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家長們應該學會陪伴孩子玩耍,而不是不斷指出孩子的錯誤。

孩子或許還能在玩具中玩出個新花樣,家長不要去固定孩子的玩法,扼殺掉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諸如此類的哄娃語錄中還有很多,像是讓孩子表演一個節目,或是逗孩子模仿傷害孩子自尊的人事物等等。

家長們在和孩子的交流中,不要為了暫時滿足自己的要求和需求去哄騙孩子,有的時候你只是自己哄娃開心,卻在不經意之間傷害到了孩子。

家長們也應該平時多反思自己的行為做法,不要耽誤了孩子的性格發展。

【今日話題】

你平時這樣哄過孩子嗎?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6月,有條件多給孩子做這道菜,增強體質,身體棒,考出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