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前言:

不知道各位家長是否有過這樣一段經歷:當萌寶秒變神獸的時候,他們會自帶一個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分分鐘把你氣到想離家出走的特殊技能,雖然心裡唸叨十萬次“我生的崽,我認”,但還是難抵心中的怒火,明明費了好大的勁兒來“餵養”他,他可倒好,白眼狼一個,一點不順著他,他就一哭二鬧三上吊,老母親心裡苦啊!

但是各位粑粑麻麻是否想過,明明神獸們之前好好的,為什麼有那麼一個階段卻突然變得執拗、任性呢?接下來滾滾為大家講下關於孩子成長的第十三個敏感期:執拗敏感期(3-4歲)。這個階段是神獸們性格和判斷力的建立階段,他們不願意被被粑粑麻麻管控,希望有自主權,凡事喜歡親自來做,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在意做事情的過程,但不會做的結果負責(所以孩子的有些行為,家長不會接受,受,激發矛盾)。所以滾滾建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體驗結果,家長只需做好開始前有細節的示範工作即可,當孩子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只給予他們適當的指導點撥,不能全程幫助孩子來做,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讓他自己去努力完成。

處於執拗敏感期的孩子往往會有以下幾個表現形式,家長們可以對號如座哦。

表現形式1:吃飯時間到了,你叫孩子吃飯,他卻雙手掐腰,義正言辭地拒絕:我不吃;你讓孩子洗澡,他也不配合,讓他關掉電視機早點睡覺,他躺在地上打滾,以示反抗。

一般來說,娃娃在三歲左右時,心裡就有了自己的秩序,希望外部世界都按照自己心中的秩序執行。

表現形式2:(故事分享)有一天,我去理髮店剪頭髮,因為天氣太熱,我把頭髮剪得比較短,一回家,妞妞看見我很好奇,表示她也想把頭髮剪短,我只好帶她去了,結果回家後,她開始哭鬧,說不喜歡自己的短頭髮,想要變回原來的樣子。”整整哭鬧了三天,飯也沒咋吃。

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有比較明顯的“小脾氣”,當事物的發展沒有達到他們所設想的結果後,會表現出很強烈的反抗情緒。常用哭、鬧、叫的反應來表達情緒。

表現形式3:小區裡有個三歲多的孩子,天天喊打喊殺,動不動就對同齡的小夥伴拳打腳踢,而他的父母非常不以為然,認為孩子還很小,不懂什麼是“暴力”,只是小孩子鬧到玩的。

以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會傷害孩子脆弱的內心,孩子的思維比較單純,你打孩子,孩子會認為你不愛他,不理解他,他們便會把心中的委屈發洩出來,所以就會同樣採用暴力的方式對待別人。

表現形式4:不愛洗手,已經是很多數處於執拗期孩子的通病,但是疫情當前,家長不得不讓孩子來洗手,但是孩子往往不會主動順從而是會用哭來表示抗議。

處於執拗期的孩子,往往會很固執,讓他往東他偏往西,喜歡挑戰父母的權威。

變現形式5:“我的東西我要自己拿! “我就喜歡這個玩具,你必須給買!“我不想穿這件衣服!...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盲目堅持自己的想法,不管對與錯,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必須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實行。

家長的正確行動指南

1.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的情緒。面對孩子一些執拗的情緒,粑粑麻麻要積極引導,不可以用粗魯的行為去扼殺孩子性格和判斷力的建立,所以家長要很耐心地幫助孩子去度過這段時期。

2.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不用打罵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孩子畢竟比較小,很多時候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但是粑粑麻麻作為成年人,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更要控制好自己的行為,不對孩子施加暴力。同時,如果發現孩子對其他同伴施加暴力,必須要及時制止,不能放縱不管,不然孩子會認為用暴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3.不要指望6歲之前的孩子能明白你所講的道理。

當孩子在犯渾的時候,粑粑麻麻可以適當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在0-6歲這個階段,決定孩子行為的主要是情感而非理智,我們可以放孩子最喜歡看的動畫片,給他吃平時最愛吃的水果。

4.找到孩子的興趣點。

如果家長遇到孩子平時做一些事情很反抗的時候,不妨將這些反抗(不願意做)的事結合他感興趣的事情一起做。(例:孩子不願意洗手,家長可以在在水裡放一些玩具或者和孩子玩洗手遊戲等)

4.絕對不能嬌慣、放縱寶寶。

孩子喜歡跟父母說“不”,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是家長如果百依百順,就會形成孩子任性、驕橫的性格。作為父母,對那些總是用說反話來達到自己不合理要求的任性的寶寶應該:

(1)心平氣和地講道理,介紹有關知識,說明不能滿足他的要求的原因,抑制任性、執拗行為的發生。

(2)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明確表示父母的態度:不合理的要求,再鬧也不能滿足,然後立即走開,用冷處理的方法來終止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這段敏感期,孩子會有很多的叛逆行為遭到粑粑麻麻的反感,但是家長要學會理解和換位思考,“執拗敏感期”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抓住這個敏感時期能夠讓孩子得到快速的成長以及良好習慣的養成。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最操心的姐姐火了!指著“黑眼圈”懇求弟弟睡覺,網友:長姐如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