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感統科普

在保障孩子能量充足的情況下,只有足量的針對性感統訓練,才能幫助孩子成長得更優秀!

01

運動就等於感統訓練嗎

有在關注感統的家長,大概也發現了,昨天央視新聞裡播報的關於感統失調的視訊,一下子刷屏了。

毋庸置疑,感統訓練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就是不可或缺的,那怎樣才是感統訓練呢?

只要動了,就是在做感統了嗎?

我們中心有家長常常問老師:“我的孩子特別喜歡動,每天都是休息5分鐘,待機一整天,精力異常充沛,家人也不會限制,從家裡到戶外每天運動量很大,這樣的活動應該足夠了吧?”

愛動是孩子的天性,這是他的身體在成長過程中在生命驅動下出現的探索行為,但如果只是讓孩子隨意的動,這裡跑跑,那裡跳跳,這種單純的娛樂活動會很難達到感覺統合的要求,

一是時間上比較隨意,二是活動內容上比較隨意,

隨意的刺激就很難達到全面刺激,促進大腦神經元連結的結果。

長此以往,就會變成孩子喜歡玩的重複玩,不喜歡的也就不接觸,就會看到孩子有的能力還不錯,可有的又不行。

還有一部分家長在諮詢的時候也會反映:“我們家庭從小就非常注重孩子的運動培養,除了在家裡面會儘量滿足,我們也會去研究怎麼讓孩子科學的運動,給孩子報了好幾個運動班,但為什麼孩子還是會出現感統不足的情況呢?

02

感統訓練和運動的區別

感統訓練和運動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看似都在動,但動的原理是不一樣的。

運動,更多偏向於力量或者是技能的訓練,單項技能重複練習,直到學會,而感統訓練更注重孩子身、心、腦的同步發育,會根據每一個孩子不同的情況來進行鍼對性的方案設計,讓孩子從基礎項到提升項都能夠全面發展,能做到一個動作就能促進好幾個感覺系統的同步發展。

因為感統訓練是直接促進腦網路連結的訓練。

這幅圖中,有兩個不同的神經元對比圖,一個是“富足的神經元”,一個是“枯竭的神經元”。枯竭的神經元體型會很小,長出來的樹突也會很少,活力也不足,而富足的神經元體型較大,比較飽滿,長出來的樹突也很豐富,而神經元的品質會決定著我們大腦網路連結的速度和多少。

03

什麼是足量針對性的感統訓練

因為神經元發育會用進廢退,用則進步,不用則退步,有刺激就會保留,長期沒有刺激就會直接被淘汰,而要想讓神經元彼此連結成優質的腦網路,就需要足量針對性的感統訓練。

首先來說【足量】,量是因人而異的,每一種不同的感統狀態、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身體情況,需要的量都不一樣,這個就需要通過惠心千愛智慧全面的感覺統合測評綜合評估之後才能決定。

所以,運動量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越大越好,就好比飯量,有的人吃一碗飯就飽,有的需要三碗,如果非要吃一碗的吃三碗,時間久了,他的胃會被撐壞,腸胃功能也會紊亂,情緒也會受到影響,如果需要吃三碗的要求他只能吃一碗,那長時間下去就會面黃肌瘦,體力不支,身體如此,我們的神經系統也是如此,所以過量或者量不足都不好,要均衡足量才行。

另外就是【針對性】,針對性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通過測評之後,找到影響這一行為發展背後真正的原因來具體的進行調整才是針對性。

例如:孩子不說話,可能是因為聽覺遮蔽導致的語言輸入少、也可能是因為內腔發育不足、還可能是因為口腔觸覺發育不足、或者是前庭發育不足或者能量不足等原因造成,所以,不說話只是一個結果,但造成的原因會有很多,那如果不經過測評,只是通過孩子呈現出來的結果去訓練,每一個孩子都做千篇一律訓練或者是訓練說話,那其實是很不科學的,甚至還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就好像往反方向跑,越努力只會離終點越來越遠。

03

家長需要掌握正確的感統觀念

俗話說的:“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當一個人對一件事情不了解或不夠了解的時候就只能流於形式,看看流程,停留於事物的表面,無法深入,但當一個人開始了解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越趨於去通過現象看本質。

動了不一定是運動,運動也不叫感統。

希望每一個家長,要想幫助孩子成長得更優秀,就先學會掌握正確的感統觀念吧。

01 該圖片由Sylwia Aptacy在Pixabay上釋出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慣子如殺子,溺愛不是愛,而是對孩子最深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