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對於教育,很多父母奉行“棍棒教育”,總是以什麼“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老話來教育孩子,或者說矇蔽自己。其實這種行為就是父母想在教育中偷懶的表現。講道理孩子聽不懂,就用暴力來獲取孩子一時的聽話。中國泱泱五千年,向來都是崇尚教育的,弟子三千的孔子被尊為“第一聖人”,但是很多現代人卻只記得古代教育的糟粕,卻不知“孟母三遷”和“因材施教”的深意。

“棍棒教育”和“溫和教育”的差距

靜靜和小玉是住對門兩個同齡女孩,幾年前她們一同考上了重點大家,但是兩家的教育方式卻大不相同:

小時候鄰居經常勸導靜靜爸爸別打孩子了,現在自家孩子也考上了重點大學,靜靜爸爸可算是揚眉吐氣,大家也不說什麼了,但是兩個孩子之後的發展,卻讓靜靜爸爸傻了眼:

上了大學後靜靜脫離了爸爸的管控,成績一落千丈,彷彿要把小時候沒有玩耍的時光都找回來,甚至談了男友,未婚先孕;而小玉依舊秉持著之前的學習習慣,畢業後順利考研。這幾種教育方式最不可取,長大後暴露差距,家長別不在意:

1、棍棒教育

前幾年網路上推崇一種“虎爸狼媽”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並沒有錯,但是很多家長卻錯誤地把它理解為“棍棒教育”。虎爸狼媽的教育是用嚴格方式鍛鍊孩子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不是讓父母偷懶,毫無意義的對孩子拳腳相加。

2、情緒教育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是有很大影響的,而大多數人對此沒有什麼在意,經常把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無差別的宣洩給孩子。比如:一些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孩子提出任何要求,他們都會把“家裡沒錢”、“窮”掛在嘴邊,長此以往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

3、打壓教育

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小時候學過的一篇課文《糟糕透了和精彩極了》,文中的父親就是扮演著打壓教育者的角色。

很多中國家長都是如此,孩子考了99分,卻問那1分丟在哪了?家長們認為這樣對孩子會讓他更加積極,更加努力。但是如果生活中只有“糟糕透了”而沒有“精彩極了”很有可能會造成孩子的心理扭曲,會質疑父母對自己的愛,或者對別人的肯定形成變態追求。

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是不一樣的,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範本,但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是適用於所有孩子的。孩子的教育沒有捷徑可走,不要以“工作忙”、“壓力大”等藉口來麻痺自己,現在對孩子的教育偷懶,長大後後悔都來不及。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體溫計!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