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阻礙不是生活中的危險,更不會飛來橫禍,而是家長在生活中包辦了太多,孩子的成長缺乏獨立的空間,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樂樂那天從幼兒園放學回來,頭髮裡都是細細的沙子粒,我問樂樂是怎麼弄得,是不是跟小朋友打架了,樂樂不願意說。然後我又追問了幾次,告訴樂樂有什麼事情可以告訴媽媽,媽媽可以幫助你,幫你想辦法。

樂樂說:“媽咪,我覺得我可以自己解決很多事情了。”聽了樂樂的話,我才覺得樂樂又長大了,他需要自己的空間,渴望自己去解決問題。

孩子成長過程中,即使再小的孩子也可能會有自己的祕密,又不想和別人分享的事,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思想,適度放手,給孩子自己的空間。

其實,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的並不是指點,而是空間。家長們不是管孩子太少,而是捨不得放手,頻繁“越俎代庖”,讓孩子失去了自己試錯、自我成長的機會。

ONE孩子的成長需要空間

①孩子的成長需要空間等待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想被別人知道的祕密,不想被他人踏足的世界,這個空間是隻屬於自己的。大人如此,孩子也不例外。

就像孩子長大後要和父母分房,孩子喜歡安安靜靜的在玩具屋玩玩具,孩子和小夥伴出去不希望被家長打擾這些事例,孩子的成長是需要一定的空間的,這樣一方神祕的、安靜的世界,讓孩子更能認清自己,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

②孩子需要自己去試錯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剛上幼兒園跟父母分開的焦慮,步入小學時的擔憂,成績不理想的難過,交朋友的困難,第一次上臺演講的羞澀……如果家長事事替孩子安排妥當,那麼孩子也就失去了一次次自己試錯的機會。

孩子的每一次嘗試,每一次對生活中各種事情的探索都是孩子的成長曆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家長總想為孩子包辦,孩子的成長會是殘缺的、不完整的,孩子也就失去了一次次自己歷練的機會。

很多家長因為愛孩子,不想孩子受到一點傷害,事實為孩子安排考慮,這無形中削弱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孩子有什麼事都想著找父母幫忙解決,完全不願意自己思考,更別說獨立解決問題了。

孩子只有具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將來才能獨立的走向社會,成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大人。

孩子的成長需要空間,需要自己去嘗試、去體驗,如果家長一直捨不得放手,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好事情,孩子不能獨立的成長,以後也沒辦法獨立生活。

TWO家長捨不得放手,會給孩子帶來不利影響

◆孩子對自己沒有信心◆

父母如果事事為孩子考慮,包辦孩子的一切,學習時,孩子學什麼,怎麼學都替孩子安排好,業餘時間參加什麼活動,什麼興趣班,也替孩子都做好打算,長期這樣下來,孩子很容易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沒辦法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只能依靠父母。

孩子在這種依賴的狀態中沒法培養自理及自立能力,一旦失去父母的保護,弊端馬上就會顯現出來。

◆孩子缺乏自主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家長不忍心放手,總是以自己經驗豐富、見識比孩子廣闊,就替孩子做各種決定,這種做法極大影響了孩子的自主意識,更影響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科威特著名女作家穆尼爾·納素夫在《家庭》中說:“獨立能力是人生的基礎。”

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決定都是父母給下的,孩子長大後也一樣會難以自己做決定,事事都想著詢問家長的意見。

沒有自主意識的人無法在社會上立足,同理,也沒有單位願意僱傭一個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員工。

◆埋沒孩子的興趣◆

有的家長從小就給孩子制定人生規劃,從各個角度為孩子將來的就業發展考慮,卻不給孩子自己思考的空間,孩子沒有機會發現自己喜歡什麼,培養自己真正的興趣,這樣一來很可能會磨滅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不能追求和從事自己真心喜愛的事情,生活也就不會快樂。

其實我們每個家長都明白,我們生下了孩子,是希望他健康幸福的成長,而不是為了讓孩子延續我們自己的思想,實現我們當年沒實現的理想。

我們給了孩子生命,更要給孩子追求自身價值的機會,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在孩子成長中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翱翔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THREE家長如何科學放手

√給孩子屬於自己的空間

孩子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學齡前兒童可以有自己的玩具屋,當孩子上小學時,自我意識開始快速發展,這時我們家長應該給孩子安排獨立的臥室,私人的空間,給孩子一個可以自由讀書、學習、休息、放鬆的環境。

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自我意識進一步發展,家長進入孩子的房間更應該敲門,尊重孩子的意願。

√放手不是不管孩子

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說:“父母的第一個任務是和孩子親密,呵護孩子成長;第二個任務是和孩子分離,促進孩子獨立。”

我們說的“放手”,並不是真的不管孩子,事事都交給孩子自己打理,而是先讓孩子獨立思考,重要的事情提出家長自己的看法,但仍然要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

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偏差,家長仍然要對孩子進行教育和監督,既要尊重孩子的個人空間,更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做到科學的放手。

√支援孩子的興趣和理想

家長應該發現孩子的理想興趣,支援和鼓勵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讓孩子能自己做決定,在培養興趣的過程中收穫堅持、努力、克服困難的能力。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個體在社會中感到幸福的決定因素,並不是權力,更不是財富,而是保持良好的心態,以及擁有自己的生活興趣和健康的身體。

如果孩子從小就能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併為之努力,將其發展為職業,那孩子一定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快樂幸福的生活。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應該在適當的時間裡勇敢放手,給孩子的成長提供空間,讓孩子可以認識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孩子的成長需要空間,家長過分介入孩子的生活,會影響孩子的自主意識和獨立能力,只有勇敢放手,孩子才能夠勇敢自信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意願努力。為孩子包辦打點一切可能會害了孩子,勇於放手的家長才是睿智的家長。

——————————————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年齡很小的孩子學圍棋會影響思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