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果果是一個9歲男孩, 在家裡是個絕對的寶貝疙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六個人疼愛他一個人。長到了9歲,連牙膏都沒有自己擠過。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全家人都代勞了,如果吃喝拉撒這些事能代替的話,恐怕他的父母也會代替他做的。

一日,老師佈置了一個家庭作業是做風箏,第二天每個同學必須交上來一個自己親自做的風箏。

果果一回到家裡,就開始嚷嚷:“媽!老師讓我們做風箏,必須要自己親自制作才行,這樣我害怕沒有時間做數學作業了,你幫幫我!”媽媽快步奔到孩子面前問:“為什麼要親自做風箏?讓爺爺奶奶幫你做就行了,你還是自己做數學作業吧!”

孩子沒有理會媽媽,在餐廳的桌子上拉開了戰場。把老師發的一捆竹子和其他材料全部攤在了桌子上,然後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扯開嗓門大喊:“爺爺,爺爺!幫我把膠水拿來!”爺爺高興的一路小跑送來了膠水。爺爺觀察了一陣說:“膠水可不行,是粘不住竹子的,要用線來固定才行。”

“奶奶,奶奶!拿線來!噢,等等,還有剪刀一起拿來。”奶奶在樓上,聽到孫子的命令,趕緊送來了線和剪刀。一看要做針線活,討好地對果果說:“奶奶來幫你,奶奶做這個最拿手了。”

於是,爺孫三人熱火朝天地幹起來。果果像個將軍坐在那裡指揮者爺爺奶奶樓上樓下的跑個不停,他可一步都沒有移動。用了很長時間才把風箏做好,媽媽著急地說:“快快快!把桌子收拾乾淨,開飯,天太晚了。”

媽媽端著菜從廚房出來,一看桌子上滿是狼藉,喊道:“果果,快把桌子收掉,媽媽要放菜!”果果望了一眼在廚房忙碌的媽媽,沒有回答,站起身來準備離開桌子,媽媽手裡端滿了菜過來大喊:“兒子,快啊!收拾桌子。”

“我才不幹呢,讓奶奶來收拾!”一邊說一邊走了。奶奶和爺爺把風箏安置好後,又小跑著趕來收拾桌子,幫果果的媽媽把手中的菜接下來放到桌子上。

當一家人吃完晚飯,已經很晚了,到了睡覺的時間,全家人都去睡覺了。

第二天一早,果果突然想起來他的數學作業沒有做,對著爸爸媽媽哭起來:“怎麼辦?怎麼辦?我的數學作業沒有做!”

爸爸立刻安慰道:“沒關係,我去給老師說說,就說我昨天晚上帶你參加活動耽誤的作業,我向老師陪個不是就行了。”果果聽了滿意地笑了。

上述案例中的果果養尊處優慣了, 已經養成小皇帝的習氣,對著全家發號施令,儼然一副指使的口氣。家中的所有成員似乎沒有感到孩子的懶惰是個問題,反而很樂意接受孩子的指使。在媽媽滿手盤子,最需要幫一把的時候,孩子扭頭離開,做媽媽的竟然沒有感到生氣,媽媽完全沒有意識到收拾被孩子弄髒的桌子,是孩子應該做的事情,更不知道孩子有幫助媽媽做點家務的義務。孩子不做家務,以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更可怕的是孩子的爸爸,竟然把孩子沒有完成作業的事情攬到自己頭上,當孩子面撒謊,替孩子受過。可想而知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有多麼的艱難, 眼看孩子的未來就要毀在這種疼愛中。

面對這個問題用什麼招數破解呢? 首先要調整的是果果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教育方式,他們把自己當做孩子的奴僕,甘願為孩子做一切事情,把本應孩子自己做的事情都攔在自己身上,奪走了孩子的自尊和自愛。家長包括爺爺奶奶在內要徹底認清這種溺愛對孩子的將來所造成的極大危害,然後大家團結起來,一起幫助孩子改掉懶惰,指使人的壞毛病。從生活的一點一滴著手,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建議從以下三步入手:

第一步: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經常串門的外公外婆們,大家一定要統一意見,對孩子進行一致性教育。孩子養成懶惰,發號施令的習慣已經多年,要徹底改掉是很難的,必須先從生活中的最常發生的事情開始。從現在開始,媽媽每天早晨就不要在幫孩子穿衣服了,讓孩子自己穿;爺爺早晨就不要再為寶貝孫子擠牙膏了,讓孩子自己擠;奶奶就不要再為孩子在麵包片上抹蜂蜜和花生醬了,讓孩子自己抹;爸爸每天上學不要再幫孩子背書包了,讓孩子自己背。這些基本的日常事情先讓孩子自己獨立做一段時間,然後再進行下一步。注意!起初不論孩子做的多麼不好,家長都不要插手去幫著做,給孩子一個學習和摸索的過程。孩子獨立做的每一件事情,家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要故做吃驚地高喊:“哎呀,沒想到我們的果果做的這麼好!”用戴高帽子的方法鼓勵孩子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第二步:當最簡單的日常事物孩子做習慣以後,父母就開始慢慢增加孩子自己要做的事情,比如自己的襪子自己洗,自己的鉛筆自己削,自己的床自己疊,每天晚上自己喝完牛奶的杯子自己沖洗等等,逐漸擴大孩子自己做事情的範圍。

孩子指使家長做這做那的時候,家長不要像以前一樣趕緊去做,而是能拖就拖,能不做就不做,可以這樣給孩子說:“哦,寶貝,我正忙著呢,你自己去行不行?”然後假裝忙的連頭的沒有時間抬起來。幾次碰壁後,孩子命令家人做事的口氣就會動搖,明顯沒有以前強硬了。注意,不要來的太突然,一點一點循序漸進地讓孩子感覺到,叫別人做事情還沒有自己做來的快些。

第三步:當前兩步都進行的比較順利的時候,家長就要給孩子進一步增加做事的量了,現在您的孩子基本上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該是給孩子增加家務活的時候了,這是他作為家庭成員必盡的義務和責任,讓孩子認識這點很重要。家長可以先鼓勵孩子從幫助媽媽提包,拿東西開始,然後發展成扔垃圾,洗碗等等,逐漸給孩子加勞動量,孩子的每一次勞動結束後,家長都要給予極大的鼓勵,讓孩子有動力再接再厲。只要家中的每一個成員團結一致,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一致,孩子改掉懶惰,發號施令的毛病很快就會有成效。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想讓孩子的智商高,這3類食物少不了,家長們多多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