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曾經把很長一段時間裡,總把寧海和“舉世聞名”的皮革城(海寧)混淆在一起,直到去過前童古鎮、十里紅妝以及寧海灣之後,才算是對它有所認識。似乎這也和當地相關部門對旅遊業的重視和開發有關係,當越來越多既有歷史人文底蘊,又有旖旎自然風光的景點暴露在大眾視野裡時,自然也有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

最近入住的天明山森林溫泉度假村,更是讓我對寧海多出幾分欣賞,因為在這裡不僅有茂密的樹林,氛圍極其清幽僻靜,還低調“隱藏”著“華東第一森林溫泉”,據說它的水源取自天明山龍脈158米深處。追溯其歷史,其實最早從1960年起,這兒就已經開始被建設成浙江省內知名的療養所。經歷這麼幾十年的不斷髮展和改進,各種配套的設施和服務,也始終排在國內同行業的前列。

因為我是第一次到這裡來,所以在進酒店時就“好奇”了一下:為什麼石碑上分明刻的是“天明山森林溫泉”,而大堂外的正中央又掛著“天明山南溪溫泉”的匾額?仔細觀察了才知道,原來後者正是郭沫若先生在1964年到此下榻時親手題的詞。

天明山終年綠意盎然,其境內的次生常綠闊葉林高達340多個品種,到1991年才終於被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著名的畫家和教育家潘天壽大師更是曾為天明山溫泉拈詩一首:“蹤跡十年未有閒,喜今便得故鄉還。溫泉新水宜清浴,愛看秋花豔滿山。”可見當時的天明山溫泉,也是頗受文人墨客青睞的。

或許是因為接待需要,酒店還專門設有“院士之家”,雖然室內面積不大,卻和大露臺相連,就餐或者洽談的環境可鬧可靜,在裡面稍作參觀,我竟然也有點“才思泉湧”起來:“同是南溪泡湯人,相逢何必似曾相識,驚鴻一瞥無言對,吟罷詩篇只傷秋。”哈哈哈!

在酒店住宿區,有些套房還自帶“湯池”,讓賓客能在“自家院子”裡就十分方便地泡到富含氡、鋰、氟等2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溫泉,恰巧我也在這裡享受了一回,並且還是早上。因為清晨的雲霧瀰漫實在太過驚豔,本來只為拍照,奈何看到湯池,就實在沒能經受住“誘惑”。

至於溫泉區,其實我們在頭一天晚上已經去打卡過,在夜色迷離的桔黃色路燈陪伴下,各種不同主題的湯池的確讓人大開眼界。可惜奔波了一天,感受最深的還是解乏和舒爽。尤其是位於半山腰最高處的魚療池,水溫微涼,遊弋其中的魚兒不大不小,就算蜂擁而至吸附在腿上身上,“力道”也是剛剛好,那種酥麻的“觸電感”相當舒適。

泡累了可以就近倒杯茶水解渴,也能到餐飲區點份小吃,感受山林中溫暖寧靜的別樣野趣。在這裡也要提醒一下大家,溫泉再美,也不可久泡,建議20幾分鐘就出來補充一下水份或者能量哦。

大概是因為我們來得比較晚,室內泳池裡沒什麼人,一些充氣玩具靜靜地浮在水面上,竟然有種很“浪費”和孤寂的感覺。可惜同行的幾位都是翩翩大漢,就都沒好意思下去玩耍。

從溫泉區繼續往上走,其實還有數間小木屋隱於其中。別看它們若隱若現,結構似乎有點簡陋,在第二天參觀時,我才發現原來竟都是配置堪稱高端的套房,有的還額外配有木浴桶和小泳池,個人猜測它們的房價應該不低。

這個森林溫泉度假村位於寧海縣深甽鎮南溪村(森林公園內),自然景觀有“三潭九瀑十八溪七十二峰”,短短的一天時間顯然是“遊”不盡興的。而一些古蹟和人文風光,更是隻能匆匆路過了,像這座位於臥龍谷和仙人谷交匯口上普濟橋就挺有來歷,據《普濟橋碑記》載:“橋建於同治十三年(1874年)。上通寧紹,下通臺溫……。”

如果朋友們要到這裡遊玩,大可以安排是個三兩天,讓遊山玩水和休閒度假的過程更休閒和愜意一些。個人總結我們這次就是太過匆忙了,甚至領導安排的下午茶、KTV以及其它一些細緻服務和項目都沒能細細體驗,屬實有點遺憾。

自駕到寧海森林溫泉可以先直接導航到酒店,先辦好入住停好車,接下來往返住宿和溫泉區都會有景區專車接駁,出發前或者下樓後跟前臺說一下,最多也就等三四分鐘的樣子,還是非常方便的。至於路線什麼的,這兒就不用贅述了吧,導航打開就沒什麼問題啦!

5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奢侈不?禹王廟竟然用元碑做戲樓地基,只有咱老陝才能弄出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