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策劃:@慕容暄

坐票:遼西北票市三寶鄉三寶村

器材:小米11手機

近日,筆者隨遼寧朝陽旅遊攝影協會旅拍團第三次走入北票市礦區文化園,由於是隨團參觀有幸遇見地地道道的“煤城兒女”@楊麗珍女士。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是@楊麗珍女士親歷了父輩們的那段輝煌的歲月,聽她講起:兒時的她就是生長在北票,那時也是這座“煤城”產煤的高峰期,作為礦工子女的她享受到了當時最好的生活與學習條件,可以說無憂無慮地度過了那段難忘的兒時與少年時光,於她而言,那是一縷最美的鄉愁。

《與丈夫在室外展臺合影》

《開展旅拍活動》

或許是曾經成長在“煤城”的緣故,@楊麗珍女士代替了導遊的角色,對於礦區文化園裡的各類展品為大家如數家珍般地講解了起來,而筆者也有幸抓拍下一些畫面,算是為其留下一點珍貴的紀念吧!

《講解“小火車”的用途》

《走入礦區供熱陳列館一樓展廳》

《尋找父輩的印記》

《體驗父輩的採煤生活》

在拍攝的構思上,主要是想抓住一條“煤城兒女”在“情景交融”的環境裡追思父輩生活這條主線來展開拍攝。“情”之一塊是無需考慮的,作為“煤城兒女”的@楊麗珍女士自帶有很強的融入氣場;在“景”的構圖上,主要利用場地所有的“老物件”把人物代入歷史生活的情境之中,力爭達到“情景合一”的完美拍攝效果。

《沿著父輩的足跡前行》

《探秘“煤城精神”》

在影調處理上,由於是用手機拍攝,受場地光線變化影響較大,只能在後期做進一步潤色,為體現出對在“煤城”奮鬥過的父輩們追思、懷舊的文化氛圍感採用了較有沉澱感的墨綠色調來突出主體人物,而在景深控制上沒有過多地去求嚴、求細與求精。

《展櫃前的追憶》

《推開歷史的那扇“窗”》

《尋找“煤城記憶”》

《遇見“老同學”》

《父輩們的奮鬥“空間”》

《總有一段歷史需要回眸》

《找到父親最愛看的“報刊”》

《探尋“煤城”的紅色記憶》

《融入父輩們曾工作過的角落》

《沐浴在記憶的時光裡》

《帶走一縷兒時的鄉愁》

綜上所述,純屬本人對拍攝《致“煤城兒女”逝去的鄉愁》組圖的一點不成熟的想法與做法,不足之處,敬請老師和朋友們多多批評指點!

5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外出旅遊住酒店民宿時,一定要注意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