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在深圳說到橋頭,如果你還會首先想到東莞的橋頭,那我肯定會第一個無情的嘲笑你。

作為一個在深圳生活工作的人,竟然對深圳的橋頭一無所知。不過剛好威猛今天就要去深圳橋頭,不如和我一起在橋頭逛逛吧。

正好也了解了解橋頭的過去和現在。

- 從臨海村莊到工業強村 -

古代橋頭臨海,在唐代以前,就有居民在橋頭生活。宋代年間,橋頭所在的地方是個熱鬧的小碼頭,常有人經商往來,所以當時的橋頭是福永最繁華的村落之一,其實在很久以前的橋頭其實是有一座石橋。

因為當時碼頭潮水時漲時退,來往的行人常常通行不便,於是便在湧上建了一座石橋,今天的橋南、橋西、灶下、黃屋等地名也是因這座石橋演變而來。

後隨著時間的變遷,橋頭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這座石橋也在歷史的洪流之中不復存在。

新中國成立前,橋頭村的經濟相對比較落後,生活在這裡的居民多以水稻種植業為生,少數居民以海洋捕撈及水產養殖為業。

新中國成立後,橋頭村民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面得到了改善。

1979—1984期間橋頭先後建設第一間自動化榨油廠、磚廠、中成製衣廠,成立村農工商公司。

到1985年後,更是先後開發橋頭第一工業區、大洋工業區、稔山工業區、富橋第一工業區、福山工業區、富橋第二工業區、富橋第三工業區。

從那以後橋頭便開始逐漸擺脫經濟落後的局面,逐步向工業強村邁進。

今天,路過人來車往的寶安大道,四周隨處可見的繁華已經無法讓人聯想到曾經那個臨海的村莊。

今天的橋頭臨近寶安大道,地處寶安區福海街道橋頭社群。

自2016年深圳地鐵開通11號線以來,來橋頭就變得方便了很多,坐地鐵11號線,便能直達橋頭。

從車水馬龍的寶安大道繞進安靜的橋和路,便能看到恢弘氣派的橋頭牌坊。

臨近國慶,不僅是寶安大道掛滿了五星紅旗,就連橋和路旁也是散發著濃厚的節日氛圍。

沿著橋頭牌坊旁邊的林蔭道往裡走,便正式進入橋頭,上午10點左右,橋頭街頭往返的行人很少,可是橋頭社群公園裡面卻特別熱鬧。

- 熱鬧的橋頭社群公園 -

距離橋頭牌坊不遠的地方,就是橋頭社群公園,這裡也是橋頭最熱的地方之一。

當年輕人還在地鐵站擠地鐵的時候,生活在橋頭的退休老人,就已經扎堆在橋頭社群公園了。

去橋頭市場買完菜,然後來公園裡面坐坐,已經成為很多橋頭人一天當中最具有儀式感的事情。

當太陽逐漸變得炎熱的時候,橋頭社群公園的樹蔭下面就成了比空調房還要高人氣的避暑聖地。

帶小孩的、下棋的、打撲克的.......白天的橋頭社群公園就像是大清早的菜市場一樣,那叫一個熱鬧。

坐在樹蔭下的大爺吹拉彈唱樣樣精通,看這架勢手上的二胡應該已經拉了有些年頭。

“哈哈,要不起吧?”旁邊涼亭下面打紙牌的大爺那魔性的笑聲,隔得大老遠就能聽得特別清楚。

公園不僅僅是老年人的生活根據地,也是小朋友的樂園,還在學步的小寶寶、追風般的小女孩,都是社群公園的忠實粉絲。

熱鬧的橋頭社群公園,讓剛剛來到橋頭的人們就能感覺到這裡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慢節奏的生活。

除了熱鬧,9月的橋頭公園裡面還有一位引人注目的主角,那就是當下爭相盛開的羊蹄甲。

9月的羊蹄甲,開遍了橋頭社群公園,站在公園樹下一個不經意的抬頭,便能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

- 尋找橋頭最初的模樣 -

走出橋頭社群公園的時候太陽正烈,我過馬路沿著橋興路,一路向裡走,開啟一段“尋找橋頭最初模樣”的旅程。

狹窄的街道旁,很少有人往來,有的只是不經意冒出的電動車,狂按喇叭飛馳而過。

聽說在橋南和橋西的巷子裡面,能夠找到橋頭最初的模樣,於是我就隨便找了一條小路繞進幽深的小巷裡,那人果真沒騙我,我真的在這裡找到了橋頭最初的模樣。

在橋西層層居民樓的背後,依舊保留著很大面積的傳統橋頭民居,雖然這些房子大多都是破舊不堪,可是卻是今天橋頭為數不多的“古建築”了。

巷子裡面的枯藤老樹,給人一種歲月的滄桑感。

精心設計的圍欄、極具特色的傳統民居,依舊保持橋頭原有的味道。

只是很難想象直到今天,這些老房子裡面依舊有人居住。

二層小樓房,還自帶露天陽臺,這房子在建成當年應該就是“豪宅”吧,當然在不久以後,它也可能會再次變成豪宅.......

從橋西到橋南,一路上總能看見許多不同的風景,每拍一張照片都是記錄一個故事。

歷史悠久的橋頭民居、古老的廟宇......都是歲月散落在橋頭的舊時光和橋頭最初的模樣。

當然,出那些充滿歲月痕跡的橋頭民居,在今天的橋頭,依然還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建築。

- 歷史悠久的植利樓 -

坐落在福海街道橋南25巷3號的植利樓,是橋頭歷史悠久的見證者。

民國1934年,思鄉心切的旅居美華僑林汝添決定回到祖國,於是在深圳寶安定居,遂將植利樓建在今天的橋頭一帶。

在建成當年,這棟中西合璧的小洋樓可是遠近聞名的“豪宅"。

可是好景不長,1938年,日軍侵犯福永,日軍憲兵隊佔據了植利樓,將其作為關押中國抗日遊擊隊的監獄;

解放戰爭時期又被國民黨作為憲兵駐地,解放後這裡曾作為福永武裝部駐地,”70年代“後也曾作為橋頭村委辦公樓和糧倉,直到今天,植利樓就已經擁有多個身份。

雖然歷經過戰爭年代,可是植利樓卻幾乎沒有受到損害和破壞,在2005年植利樓,更是被列入寶安不可移動文物保護點。

今天來植利樓,已經不能進入院子裡面觀賞,只能隔著高高的圍牆和大門裡的縫隙,遠遠的欣賞。

破舊不堪的門窗、斑駁的牆體,長滿雜草的樓頂.....

未經的修繕的植利樓,無處不透漏著老橋頭的滄桑感,與周邊的現代民居相比較,雖說有些'鶴立雞群"的感覺,可卻能夠讓人過目不忘。

- 廢棄的橋頭廣場 -

從車來車往的橋和路走進橋興路,就能看見橋頭廣場。

和我們印象中的廣場出入很大,橋頭廣場看上去已經有有些年頭了。

繞著廣場舞臺走上一圈就會發現橋頭廣場,基本已經處於荒廢的邊緣。

破舊的窗戶、長滿雜草的屋頂、斑駁的牆壁都給人一種類似古建築的感覺。

其實橋頭廣場興建的歷史並沒有很久遠,只是後來隨著橋頭社群公園等現代公園的出現而被取而代之。

來到廣場前坪,就會看到曾經的橋頭廣場舞臺已經被許多的商家佔領,更是直接在舞臺上面展開臨時促銷。

在廣場舞臺上面看見有人賣東西,這可還是頭一回。

今天,經過橋頭廣場的行人大多都是匆忙而過,根本沒有人會停下腳步駐足停留。

- 橋頭充滿回憶的學校 -

橋頭學校,橋頭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校,自1951年創辦至今已有68年的時間。

學校的原名其實叫橋頭小學,直到2018年才改為九年一貫制學校,改名橋頭學校,所以今天很多的老橋頭人還是習慣叫它“橋頭小學”。

來到橋頭學校,站在學校圍欄旁,就能遠遠的看見學校裡面的樣子和正在上戶外體育課的小朋友。

與學校僅有一路之隔的華東城門前,還沒到放學時間就已經擠滿了接孩子放學回家的家長。

除了橋頭學校,在橋興學校、橋頭幼兒園,門口也是被接孩子回家的家長堵得水洩不通。

對於生活在橋頭的孩子而言,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段充滿回憶的校園時光;

對於生活在橋頭的老人而言,每天最愜意的事情莫過於去橋頭社群公園遛彎下棋;

對於生活在橋頭的年輕人而言,這裡相對較低的房租,讓他們在偌大的深圳找到了生活平衡點。

最新評論
  • 1 #

    2008年第一次出來打工的地方

  • 2 #

    橋頭應該是深圳林姓的最大自然村,當年土地也多,天時地利人和佔盡

  • 3 #

    在橋頭已經有7.8年了

  • 4 #

    船到橋頭自然直,希望我們橋頭越來越好!

  • 5 #

    十年前我小孩最喜歡去橋頭公園玩蹦蹦床

  • 6 #

    橋頭公園最多的是鬥地主賭錢的外來老頭和老太太都是帶小孩的多,真正的本地老頭老太太在老市場傍邊的榕樹下坐著,或輕輕的聊著天或靜靜的看著匆匆忙忙的人走過,從來都不打牌。

  • 7 #

    在這裡住了五年了,天天在橋頭地鐵站坐地鐵去上班

  • 8 #

    橋頭就一定要有橋?老婆餅都有老婆了

  • 9 #

    沒事不要拍我住的地方,免得又得漲房租

  • 10 #

    照片裡拍出來就是好看。

  • 11 #

    很多標誌性的建築都沒有拍,象武候廟,林氏宗祠

  • 12 #

    橋頭很多我們湖南道縣人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婺源紅了!看世界認證的“中國最美符號”,中國4大賞秋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