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當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朋友們是否還記得陽春三月本來的模樣?週末又來了,是否應該三五好友相約,走出城市,去到廣袤而寧靜的鄉村,品嚐久違的地道農家美味,沐浴柔和的春風,享受寧靜的午後時光。

趁著春光無限,今天就請大家走出家門,跟著小編到鄉村去走走,到那集眾多人文古蹟和迷人田園風光於一體的新聚源鎮感受春天的氣息。

徜徉五彩花海

開啟精華灌區踏春模式

其實,都江堰市完成撤鄉並鎮後,沒有了行政意義上的“鄉”,玉堂鎮和蒲陽鎮也成了街道。鎮只剩下五個,都變大了,分佈於岷江河兩岸。河西有青城山鎮和石羊鎮,河東有天馬鎮和聚源鎮,龍池鎮跨越岷江兩岸,很多人都把新聚源視為都江堰市的東大門。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疫情擋不住春的腳步,陽春三月,春風十里,嶄新的聚源鎮開啟了的桃紅柳綠、草長鶯飛的“醉”美春天模式。江安河畔春潮湧動,岷江兩岸百花爭豔,市民紛紛外出郊遊踏春。

無論是自駕還是騎行,沿著天府大道出城則是較為明智的選擇。其精心修整過後的綠化帶和一旁的天府綠道相映成趣,一路走來,花團錦簇,綠意盎然,足以讓你停下腳步駐足吮吸春天的味道。

美食愛好者們可能會錯過一路的風景,自然不會錯過路旁目不暇接的鄉村美食。鮮香麻辣的私房兔、肥而不膩的通宵蹄花,還有大隱於市的小院柴火雞、火鍋魚、木炭燒烤等隨時挑逗著路人的味蕾。這一路消費豐儉由人,味之美自不必說,因為這些美食餐飲大多是本地子承父業的口碑老店,即使是村口大媽的涼麵臭豆腐也會讓人久久回味。

作為都江堰市精華灌區示範工程展示專案,灌區映像的五彩油菜花田絢爛多姿,遊人三三兩兩徜徉漫步其間,賞花、追蝶,享受著春日暖陽。身著旗袍、手持花紙傘的佳人們搖曳穿行花田間,有的靜靜地賞花,優雅動人,有的嘻戲追逐或翩翩起舞,猶如花仙下凡,瞬間迷了遊人眼。由於舉辦了為期兩週的手機攝影大賽,這裡成了不少俊男靚女的必遊網紅打卡地,他們在花海里盡情的定格美麗、擁抱春天,享受春風拾裡小鎮的美好時光。

邂逅農業公園

擁抱詩意田園裡的春天

聚源鎮是岷江河進入成都平原的第一重鎮,也是都江堰精華灌區的核心區域,這塊古老的土地詮釋著農耕時代春耕夏種、秋收冬藏的不變法則,也潛藏著的天府之國詩意般的田園生活最為古老的原始密碼。

沿著天府大道繼續東行,來到天府大道駕青路口,這裡還沒有醒目的招牌,也沒有高大的建築,綠竹蒼翠中卻潛藏著一個巨大的國家農業公園。據了解,都江堰國家農業公園專案總投資約80億元,將分為3期建成,是都江堰正在建立的國家級鄉村振興典型示範區,也是成都市鄉村振興重點專案之一。

眼前這被竹柵欄包圍著的大片油菜地,就是該專案建設中的啟動區,這正是整個都江堰國家農業公園的先行示範區和產業模式縮影。從竹林中已建成的“五穀”和“豐登”兩座青瓦白牆的川西農家小院來看,這裡要打造的一定是親近自然的田園生活體驗消費場景。

如此詩意田園的地方自然要體驗一番,果不其然,沿著石子兒路走進院子,門前菜地環繞著茅屋,小溪潺潺,清澈溪水掩映著小橋和樹木的倒影,遠處的聲聲牛鳴和裊裊炊煙讓人覺得彷彿誤入了世外桃源。走過小橋,碧綠的起伏草坪上由綠草紮成的小動物成了小朋友的最愛,在此玩一把綠野尋蹤一定會很是開心。據專案負責人介紹,這裡未來將打造“1+5稻田主題園區”,兒童戶外等稻田教育系列就是主題園區之一,不過其他園區正在打圍建設中,還不能進入遊覽,稍有些許遺憾。

當然,來一趟國家農業公園,念想還是要留下的。在“五穀”院子裡,結合國家非遺物質文化及區域環境特徵,開發出的成都漆器、金銀花絲、高原犛牛乳糖、“陸點一刻”罐裝空氣等稻田文創產品就可以作為隨手禮被遊人們帶回家,可以為家人和朋友作為留念和見證,也是不錯的選擇。

探祕崇義古鎮

觸控隱匿在角落的歷史烙印

春來又是好光景,春天總是給人希望,讓人充滿探求的慾望。然而,聚源境內諸如迎祥寺、玉皇觀等宮觀古剎林立,導江遺址、貴妃池等人文遺蹟眾多,還有無數神奇而古老的故事也等待著世人去探個究竟。記者向大家推薦聚源鎮被人遺忘的一處跨越時空的人文古蹟,一定不會讓大家失望。

崇義古鎮位於聚源鎮最東面,也是都江堰市的東大門,再往東就出都江堰了。明明是都江堰的東邊,在崇義場鎮上的一塊石碑卻載有“西道驛站”四個字,這又是為何?

追溯歷史,在古代人們從成都出發到灌縣,騎馬或步行至崇義場大致就是一天的路程,每當天色漸晚,過往的所有官員或客商就得在崇義住一宿,第二天繼續趕路到達古城灌縣。尤其清明放水節前一天晚上,來此歇腳住宿者眾多,崇義場簡直燈火通明,甚是熱鬧。從方位上看,這裡是成都的西邊,因此便有了西道驛站之說,這也是通往古絲綢之路河西走廊的第一驛站,因此崇義成了當時有名的古鎮之一。

在崇義古鎮上,還保留著始建於清順治年間,有著370餘年歷史的一座典型的川西庭院建築群。它佔地14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由若干四合院組成的庭院式磚木結構瓦房,大小房間約120間,24個天井,這就是官家花園。過去,一年一度清明放水大典,四川總督、巡撫和成都知府等大員由成都到灌縣主持放水大典,車轎一到崇義必定天黑,指定下榻的就是官家花園。

官家花園古為尚書府,建築風格沿襲皇家園林風格,從小橋跨過門前兩條玉帶護城河後,一座長30尺、高15尺的照壁掩護著雄偉莊嚴正大門,踏上石臺階,進得院來,石山魚池、花園果樹映入眼簾,整個花園木質建築風格以蝙蝠文化(福文化)貫穿始終,處處彰顯著當年名門望族的身份和地位。大廳左右牆內各嵌入8官氏家譜譜碑記,記載著官氏家族的遷徙和興旺,都江堰近代知名水利知事官興文就出生於此。

官家花園於2013年被認定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據聚源鎮文化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文物局已專項撥款準備修繕官家花園後全面對外開放,屆時官家花園將重現昨日輝煌,為大家展示當年那些鮮有人知的歷史故事。

趁著春暖花開的好時節

帶上家人

邀上小夥伴

一起去赴一場春天的約會

轉自: 每日都江堰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河南一地級市的小吃名勝––信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