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最近我回來棉城休假,喜歡在傍晚之前出去隨意散步,順便去發現一些隱藏在鬧市之中的舊建築。

我走在人車混雜的街道上,目光卻留意著街道兩旁的一個個巷口。果然如我所願,我在柳園路上看到了幾個老舊的屋頂。於是我順著屋頂方向,往街邊的巷口走了進去。更加令我驚訝的是,高樓的背後居然是一個很大的池塘。一池黑水在Sunny下熠熠生輝,倒映著周邊高樓與舊屋的影子,別有一番韻味。

沿著池塘往前走,我看見了一道門,門的上方是一塊嵌入牆體的匾額,用綠色字型寫著“柳厝園”三個字,這應該就是舊時村子的入口了。門前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她坐在凳子上,右手臂拄著柺杖,正慢悠悠地抽著煙。緊靠著門的旁邊,有一間用鐵皮搭建的雜貨店,看樣子已是經營了很多年。它狹窄的空間裡,密密麻麻地擺放著各種日常所需的糧油副食,鐵皮牆上還掛著一些玩具,似乎還保持上個世紀的店面形象。

我穿過這道門,便已置身在一個村莊裡。這裡面的氣氛與不遠處的街道截然不同,是一處十分寧靜的小天地。一座庵堂,兩棵榕樹,一排隔開池塘的鐵欄杆,構成了眼前的畫面。而將視線向上移動,周邊都是環繞著的高樓,它們或新或舊,就像延綿的山脈。當我對著庵堂拍照時,一位老人疑惑地看著我。我好奇的是眼前的建築,而她好奇的是我拍照的行為。

這兩棵榕樹應該有些年頭了,也不知是何時何人所栽植。它們就像一對將軍,佇立在池塘邊,守護著這一方天地。如果樹木有意識,它們是否會知道,越過欄杆,越過池塘,越過那一大排阻擋視線的高樓,外面的世界早已變成了另外一個模樣?

這裡保留著的老房子不多,現存的幾座都十分破舊,已經被廢棄很久了。路邊有一個簡陋的棚子,應該是一家理髮店。店裡聚集著幾位老人,他們可能是多年的鄰居或老友,正熱烈地談論著時事政治。老房子的牆邊放著幾張椅子,這裡應該也是老人們聊天或晒太陽的地方。

有的老房子屋頂都塌了,屋內也長出了樹木。現在,樹木的枝葉已伸出屋頂,一株株翠綠依附在破損的黃色土牆上。這到底是生機勃勃呢?還是慘淡落寞呢?

再往裡面走,基本上都是後來新修的樓房了。這一棟棟樓房都捱得很近,多數是四五層高,因此走在巷子裡,有一種既陰暗又陰涼的感覺。一條條巷子縱橫交錯,人們在家門前或在房屋中講話的聲音,似乎都在巷子裡迴盪著。我在一列列樓房之中發現一座雙層老屋,此刻在這片區域裡,它是如此與眾不同的存在。然而在多年以前,周圍可能都是和它同樣風格的房子。時間總是迅速地改變著一切,一種事物從興起到衰落,往往也只不過幾十年而已,甚至更短暫。

我在巷子裡轉了一圈,又走回了池塘邊。這裡還有另一道門,隔著兩棵榕樹,與我剛才走進來的那道門對稱著。這一道門朝著社群,相對遠離鬧市,因而乾淨整潔許多。門上貼著一副對聯,紅紙已然褪色,而金字依舊清晰可辨。上聯為“荷蒼穹/默護柳厝/老少福壽禎祥”,下聯為“蒙諸神/賜惠園社/合眾人興財旺”。正當我讀著對聯時,兩個小孩歡笑著衝進了這道門裡。他們一個跑著步,一個踩著單車,同時還無憂無慮地聊著天。我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盡是童年美好的樣子。

我就這樣偶遇了柳厝園,不知道它曾有著怎樣的故事?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廣西有這麼一個地方:最低開支可享受海鮮大餐+海邊沙灘晒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