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玩笑開大了!國寶級千年石刻上竟有一處不明不白的“塗鴉”

轉:大太行 風入紅塵整理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到青天河景區不看北魏摩崖石刻是種遺憾,它豐富的歷史內涵,遠遠超出了我們對於山水風景的遙想。

一塊不普通的石頭

在青天河景區西峽景點內有一處天然大佛,佛高180米、寬100米,形態逼真,世間罕見。而在其腰間一處2平方米的地方有一天然石龕,這塊初看起來平凡無奇的石頭,距水面約30米,默默的注視著江水一千多年。

2002年9月,就是這塊石頭,驚動了國家文物局古建專家組組長羅哲文先生,隨後,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福順,鄭州大學宮大中教授也被吸引過來,還吸引了佛教界人士、古文字文物專家等社會多方關注。2006年6月,這塊石頭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塊石頭即北魏摩崖石刻,屬線刻,石刻的線條、輪廓、字型都是純正的北魏風格。這樣面積大、文字多、儲存完好、歷史久遠且圖文並茂的線刻,在國內實屬罕見,特別是石刻早期的觀音形象非常珍貴。石刻為一尊男觀世音菩薩像和《妙法蓮花經普門品第廿四》經文一段及修古丹道的經過,並附有修古丹道的主要人員名單等,石刻最後落款為“大魏永平二年春二月造”。男相菩薩造像刀法流暢,線條遒勁有力,體形修長,戴寶冠,衣裙飄飄,姿態瀟灑,足踏蓮花,雙手各持一朵蓮花,側首凝視前方,神態怡然。字跡為精美的隸書,共432個字,文章行文完整。

最早的菩薩形象

與女觀世音菩薩相比,足踏蓮花的男觀世音菩薩同樣慈眉善目、和藹可親,卻顯得更有力量。隋唐之前,觀世音菩薩皆為男性,保留了它由印度傳入中國的本色性別。自隋唐後,中國的觀世音菩薩為女性,據說是因為到廟裡祈福的以女性居多,女觀世音菩薩對於女香客而言更有親近感。

摩崖上所刻經文為《妙法蓮花經普門品第廿四》,經文內容是: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惚(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今傳中國或日本印製的《妙法蓮花經普門品》列為第二十五,按時代先後,此碑所刻《妙法蓮花經普門品第廿四》最早,應具權威性。

古丹道的別樣歷史

據相關資料顯示,古丹道長約30公里,是豫晉山谷要衝。古丹道北通山西上黨,東接華北平原,南經孟津古渡與古都洛陽相連。

兩漢三國時期,古丹道的主要功能是河內通往山西的古戰道。之後,古丹道又作為官道,為官家所用。隨後,又作為商道,是晉豫兩地商業來往的主要通道。有人稱,古丹道就是一本厚厚的歷史書,它是從漢時到近代晉豫兩地文明的紐帶。

青天河摩崖石刻所記錄的重修古丹道的大致意思是:北魏永平二年二月春,兩名大將軍帶領4000名兵丁從南至北修丹道已有90天了,他們一路艱辛,修到天然石佛附近時,看到一靈石,即決定刻菩薩像於上,希望菩薩保佑他們早日修好道路,願這條道路永遠堅固。

碑文後附有20名參與修路的官員名單,所列名單準確無誤地排列出了六品以下的品級順序,對北魏官氏志是一個重要的補充。通過碑文我們可以看到,按北魏傳統,外派官員多為臨時受命,其官爵為“假品”。早在孝文帝元興二年五月,詔曰:“非功無以受爵,非能無以受祿,凡出外遷者皆引此奏,求乞假品。在職有效,聽下附正,若無殊稱,隨而削之。舊制諸鎮將、刺史假五等爵,及有所貢獻而得假爵者,皆不得世襲。”該碑為這個御詔提供了充足的證據,成為研究北魏歷史的一個視窗。

令人無限遐想的塗鴉

然而,在這樣一個“國寶”級的文物上卻有人在上面“留名塗鴉”!

細看下來,碑文中有幾個字歪歪扭扭的橫在石刻左下方,內容為“幢主張俱羅”,並且無論是字型大小還是所處位置,都與整體內容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字型雖然也屬於魏碑,但一不是佛經內容,二沒有與主要官員名字同列,不由令人生疑,大呼奇怪!

據查,“幢主”一詞有以下兩個含義:

南北朝及隋朝的武官,負責宿衛或統兵。

出資建立經幢的人。

那麼,此人的身份到底是負責守衛的武官,還是虔誠的佛教信徒?為何單單隻有他一人的稱謂、姓名無論是刻紋粗細,還是與正文的距離都與碑文的整體內容大有不同,甚至顯得格格不入?於是這人的身份更顯得撲朔迷離,讓人捉摸不透了!

據專家考證,“幢主張俱羅”五個字的書寫風格為魏碑,與碑文其它內容屬同一時期。也就是說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古人便在此“塗鴉”留名以求護佑,這大概是中國最早的“塗鴉”之一了!

1500年過去了,青天河古丹道歷經滄桑變故、風雨剝蝕,早已物是人非,留下的只有“幢主張俱羅”這個說不盡、道不明的話題……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南美“熱辣”美女國,遍地混血美女,當地人喜歡邀請遊客“共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