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2020年1月7-8日

波黑

莫斯塔爾(Mostar)是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納南部的都市,同時也是黑塞哥維納地方的中心都市。

在莫斯塔爾的青旅早餐

莫斯塔爾街頭

莫斯塔爾老城

位於山谷中的莫斯塔爾老城在15世紀時由奧斯曼土耳其建造,1878年成為奧匈帝國領土,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成為南斯拉夫王國的領土。老城中有著很多中世紀土耳其風格的建築,古老的石板拱橋、清真寺、土耳其浴室,還有奧斯曼時期留下來的制傘坊、菜館等古蹟,山谷美麗壯觀,河流清澈碧綠,古城樸實無華。

莫斯塔爾老城

蜿蜒美麗的奈萊特瓦河(Neretva)從小小的莫斯塔爾老城中流過。

老橋由幾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捐款重建

莫斯塔爾老橋

莫斯塔爾老橋簡介

莫斯塔爾老橋

莫斯塔老城有座著名的“老橋”(Old Bridge),這座有著427年曆史的石拱橋(始建於1566年,毀於1993年),橫跨在流經莫斯塔爾老城中心的奈萊特瓦河上,橋拱最高階距水面20米,橋兩端各有一個石砌橋頭堡。老石橋的風貌與周圍以古老石頭為主體的建築和大河卵石鋪砌的古街道相和諧、呼應,充分展現了16世紀波斯尼亞的古樸風情和藝術風格。

關於這座老橋與橋頭的兩座塔

橋頭建有老橋博物館

老橋

這個橋……

不用再問了,它的名字就叫“Old bridge”,老橋。

老橋是應莫斯塔爾居民的要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時期的1566年在蘇丹蘇萊曼大帝的命令下並由其提供資金建造的,以取代中世紀的鏈式木橋。 在蘇丹Yavuz Selim一世(1512-1520)統治期間,在老橋旁邊建造了一座清真寺,但這座清真寺沒有宣禮塔,這座橋也充當了宣禮塔。

莫斯塔爾老橋

一直以來,這座橋的西邊住著信仰天主教的克羅埃西亞人,東邊住著信仰回教的波斯尼亞人,這座城的兩邊因為信仰不同有著敵意與不時的衝突,雖然各自有著教堂或清真寺隔河相望,卻在四百多年後還是無法做到井水不犯河水的和平相處。在 1993年11月9日在波斯尼亞內戰中,士兵乾脆徹底毀了這座橋坍,坍塌至奈萊特瓦河裡,斷絕以往連結東西方世界的通道,於是歷史就這樣被迫改寫。戰爭結束後,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贊助下,對老橋的重建和恢復工作隨即開始,並在 2004年4月27日竣工,現在的老橋基本上恢復到和戰前一樣的風貌。舊橋在2004年7月23日開放,世界遺產委員會於05年7月17日將莫斯塔爾舊城的老橋遺址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其實也就是說,實際上這座“老橋”比我還小10歲)

兩岸的建築還是非常有特色

莫斯塔爾老城

老橋的北面,奈萊特瓦河的東岸,是莫斯塔爾老城的一條南北向老集市,歷史可以追溯到奧斯曼帝國時代,有許多設在石質建築中的商鋪,土耳其的瓷器、吊燈、中東的水煙、銀器等等,玲琅滿目……頗有特色的石子路,在遊客們的踩踏下變得光滑可鑑。

莫斯塔爾老城

奈萊特瓦河畔

春江水暖鴨先知

清澈見底的奈萊特瓦河

這真的是清澈見底,河水其實並不淺

對老橋沒有一點感覺,但景色還是美得不可方物

城市景觀,莫斯塔爾2004,老橋的重生也象徵著這座城市的重生

街頭的戰爭遺址

看到這個大彈簧想象了一下笑噴了,是不是簡版類似國內的電動“搖搖車”

事實上,莫斯塔爾四周都是荒山,小城略感荒涼

莫斯塔爾

莫斯塔爾街頭跑著的的公車上都噴吐著“日本援助”“土耳其援助”,充分真沒,充分證明了波黑是歐洲最窮排名榜上的前幾位。

莫斯塔爾

世界上有幾個比較“憋屈”的國家,如卡達。沙特在2018年決定投入80億在與卡達國境線附近挖上一條人工運河,這條運河雖然是開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國境線內,但因為卡達是一個與沙烏地阿拉伯相鄰的半島國家,一旦沙烏地阿拉伯的這條運河開鑿出來,卡達就從一個半島國家變成了一個島國,不僅會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連國家之間的交流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按說這樣的大工程,又涉及到兩個國家,應該是由雙發來協商解決的,可偏偏整個運河全都在沙烏地阿拉伯的領土境內,卡達根本沒有半點干涉的權利。而且據沙烏地阿拉伯相關的負責人介紹,修建這條運河,就是想改善國內的就業,將運河沿線打造成一個新型的旅遊勝地,所以他們才為此花費80億巨資。So一旦運河挖成,雖說造福了沙特,但卡達政府和人民是躺著中槍還無法還手。.

其實波黑也是世界上一個比較“憋屈”的國家之一。

波黑

仔細看看地圖,波黑就像是個蛋黃被鄰國——克羅埃西亞,這個蛋清所包裹。地圖上,貌似波黑被克羅埃西亞奇葩的邊界線——沿海延長了數百公里的狹長邊界包裹了,與海洋無緣,憋屈的成為了內陸國。可實際上,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個狹長的邊界有一個缺口,而正是這個缺口,讓波黑擁抱了海洋的氣息,儘管只有23公里。正是這條可以通往海洋的23公里,多少讓波黑避免成為內陸國,在海洋上有自己的話語權,這真是尷尬到無語的海岸線,但想想蒼蠅也是肉,就別挑挑擇擇了。

尷尬的波黑出海口

波黑的出海口得益於1699年,杜布羅夫尼克共和國(15世紀建立,19世紀消亡)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簽署條約,前者將涅姆地區(Neum,現波黑的沿海地區)賣給了後者,以便不再與勢力逐步擴張的威尼斯共和國交界(其實也就是讓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在前面給自己擋槍子兒,惹不起躲得起)。現在涅姆地區南北均屬於克羅埃西亞的杜布羅夫尼克(據說風景很美,就是TM不免籤),但被涅姆地區分割為兩片地區。這就是現今波黑國家對涅姆地區主權的最初來源。這樣的海岸線讓波黑很為難,但克羅埃西亞也不得勁,涅姆地區將克羅埃西亞國土分為兩塊,每次前往南部“飛地”都得穿越波黑領土,為此,克羅埃西亞計劃修建一座連線佩列沙茨半島的大橋,從而繞過波黑,但波黑以影響其艦船通行為由強烈反對(這明顯是掐斷海上生命線的節奏啊,就像好不容易找到了柴火準備生火做飯發現鍋被別人搶了,怎麼能同意!)

莫斯塔爾汽車站

打卡麥當勞,雞肉卷和外面街頭賣的差遠了,而且貴。

從莫斯塔爾返回薩拉熱窩,每天車次非常多,時長2.5h,車費18馬克合72人民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多,在一些歐洲汽車購票的網站上顯示約合40人民幣,呃……油價高,理解萬歲吧。

莫斯塔爾至薩拉熱窩

古橋配合附近的奧斯曼風格小鎮風景還不錯,但對我來說一個完完本本的復刻品是不能忍受的也只能給莫斯塔爾這座城一箇中評。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歷史博物館

這座歷史博物館的英文名字有些長,因這國家的全名是"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納" ,館內以照片與實物呈現該國脫離共產的南斯拉夫走向民主獨立的艱辛歷程。聯合國的長駐辦公室就在附近,自內戰爆發已經駐紮至今。

戰爭中遇難者紀念碑

薩拉熱窩

明天(2020年1月9日)離開波黑前往塞爾維亞,波黑還有那麼幾個比較知名的地點沒有去,不過已經知足剩下的都無所謂了,況且天氣有點冷,最後一天我對波黑沒有一絲留戀,期待下一程。

這一天晚上我在發愁。

沿著Maps.me地圖順著波黑與塞爾維亞的國境線檢視各個邊防檢查站,發愁護照貼有“科索沃簽證”的我該如何安然無恙地進入塞爾維亞,即便免籤也不代表可以百分百允許你入境,依靠主觀判斷你是否對這個國家構成威脅,拒絕“不受歡迎的人”且無須給出理由。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國內這兩座城市,逐漸取代三亞位置,成為東北人的新“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