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翻開現在的世界地圖,有幾個地方,很難讓中國人不多看幾眼。

他們的名字是:庫頁島、海參崴、貝加爾湖、外興安嶺和唐努烏梁海。這些歷史上曾屬於中華民族的肥沃土地,在歷史的長河中,早已更名易主,換了模樣。

去年的秋天,我去了趟海參崴。想去我們祖先生活過的土地上踏足,看看它現在的模樣。

1.濱海邊疆區·符拉迪沃斯託克市

不得不說,去海參崴非常簡單。近些年,俄羅斯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和地區開通了“遠東電子籤”政策。也就是說,只要提前3~4日在網上申請,提供一些簡單資料,不需要任何費 用,就可以獲得前往海參崴的通行證。

清晨的海參崴機場,天剛矇矇亮。人們來來往往,以國人和南韓人居多。

海參崴現在叫“符拉迪沃斯託克”,屬於俄羅斯的“濱海邊疆區”。國內很多城市都有直飛,而且機票常年很便宜。從北京出發,也僅需要2個小時就能到達這裡。

遠處的日出,山的後面,會不會就是中國東北?

坐上機場快軌,前往海參崴市區,遠處的太陽高高升起。如果不是鐵路兩旁時不時出現的俄式民居,真的彷彿就在中國遼闊的東北大地。

車窗外的俄式民居

2.世界唯一的陸港火車站

列車行進市區,兩旁的農村房屋逐漸被城市的高樓所替代。海參崴的火車站不如國內的火車站高大巨集偉,但是很有藝術氣息。這是世界唯一一座陸港火車站,鐵路的盡頭就是大海。

海參崴中央火車站

走上鐵軌上方的天橋,可以俯瞰整個海參崴火車站。站臺上的“9288”紀念碑筆直矗立,宣告著,這裡是世界上最長的國內鐵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起點。從這裡開始,前往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需要一週的時間。

著名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從這裡開始。

遠處的高樓此起彼伏,也宣告著這裡是個低矮的山城。火車站對過就是老爺子的雕塑,可見他對俄羅斯一代人的思想塑造,也是極為深刻的。

列寧同志

3.向市區行進

海參崴市區不大,如果你不是去《七月與安生》的燈塔,或者是海另一邊的俄羅斯島,是大可不必打車或者坐公交的。主要的景區,基本都能通過步行到的。

城市建設很像歐洲,看不出來一絲中國的痕跡。

海參崴是一個小山城(或者說是丘陵地帶),道路通常都是起伏的,有點像青島,不是那麼平整。城市的主幹道,建設得還是挺漂亮的。不是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取而代之的是風格迥異的俄式小樓。不出意料的話,這些建築也應該年歲不小。

有俄國人生存的地方,就少不了這座“洋蔥頭”。

在市中心的勝利廣場,我們看到了這座最能代表“俄式城市”的建築——洋蔥頭教堂。教堂還在整修中,從外側也能看出來其氣勢的恢弘。

海參崴最重要的一條大街

海參崴的主幹道——Svetlanskaya大街。道路兩側官方機構和商店林立,能看出現在海參崴的繁華,街頭很乾淨。100年過去了,在這裡早已找不到任何中國的痕跡,歷史的模樣因為當年科學技術比較落後,沒有留下詳細的記錄,也是很大的遺憾。

4.海參崴的制高點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最真實的模樣,就要去他的居民區看看;想要了解一座城市最全面的模樣,就要去他的制高點看看。

海參崴的制高點是“鷹巢山觀景臺”,這個觀景臺是全海參崴我推薦的景點,沒有之一。從山腳下乘坐小電車,只要5分鐘即可到達山頂,然後再走上觀景臺就好了。

山頂小電車,票價14盧布。

小電車很有特色,全紅色的車身,看著靈巧又敏捷。有一位很慈祥的老奶奶在車裡售票,票價大概14盧布(應該是這個,記不太清了),約合人民幣一塊多,非常便宜。小車幾分鐘就開一班,不到五分鐘就到達山頂了,也是很獨特的一種體驗。

金角灣大橋

到達鷹巢山觀景臺,你就可以看到整個海參崴硬朗的輪廓。觀景臺正對著當地人最驕傲的大橋——金角灣大橋,這座橋也是海參崴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遠處冒起了黑煙,著火了!大概二十分後,火被撲滅。看來當地火警的出警效率還是可以的。

大橋上的車輛,海參崴不堵車。當地人的車速很快,但是遇到行人三米外就會主動停下。在海參崴的幾天,無一例外,司機的素質還是挺高的。

金角灣上的,不知道是軍艦還是貨輪。夕陽西下,灑在海面上有一種格外的美。

海參崴是我很喜歡的一座小城,這座城市不大,但是擁有著獨特的魅力。走在海參崴的大街上,你很難想象到這座城百年前曾被中國人管理和建設,看不到一點東方的模樣,因此這裡也被很多遊人譽為“距離中國最近的歐洲”。不過隨著海參崴這些年逐步開放,越來越多的國人又以一種新的身份,回來了。

這次旅行還去了《七月與安生》裡世界盡頭的“燈塔”,還有擁有壯美海灣景觀的“俄羅斯島”,咱們下次繼續說哈。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誤入山林深處,卻發現別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