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作為中國道教聖地,有著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眾多頭銜的武當山,最早在唐貞觀年間就建築了五龍祠,併成為“七十二福地”之一,到了明朝永樂十年(1412年)發動了20餘萬軍民開始對武當山進行歷時12年修建,到了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建成了大小宮觀33處。由於歷代皇帝對武當山的推崇,賜予了許許多多的寶物,因此武當山也被很多勢力、盜賊盯上,因此在很多兵荒馬亂的時候也造成了對武當山宮觀的破壞和對財物的掠奪。

不說清代之前的兵燹以及天災人禍的破壞,在上個世紀初也有幾次較大的破壞,比如民國二十二年(1933)四月,國民黨五十一師將武當山廟產“充公”,砸毀像器、毀盡磴道鐵索,破壞文物一事,還有在抗戰時期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及陸軍軍官學校第八分校駐紮武當山各宮觀時,以‘破除迷信,剷除偶像’為名,亂拆宮觀、砸毀泥木像、將約幾十萬斤的銅質像器運到兵工廠。

今天咱們要說的這件對武當山文物破壞的事情,卻是發生在新中國成立不久,影響巨大,甚至還被國務院在1957年當作典型案件進行了全國通報。

據通報中介紹,在1955年四月時,湖北省均縣人民委員會為了“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想辦法挖潛力”,以縣文化科為主,以“收集廢銅”為名,到武當山的14個宮觀打毀神像,得銅48000斤。後來又在1956年的三、四月間,經縣長召開會議,由縣人民委員會祕書帶領幹部,再次上武當山“收銅”,在48天內打毀21個宮觀的神像201尊,得銅20200斤。中間雖然經道教人士的抗議和襄陽專署的制止,但該縣文化科幹部等並未遵照專署的指示停止其行為。因此,國務院建議湖北省對這件事情徹查並對涉事人員嚴厲處理。

對於這件事情,在1956年12月4日,時任文化部副部長、文物局局長的鄭振鐸也向文匯報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主持破壞古文物的人員,必須依法予以嚴肅處理。”鄭振鐸希望,人人能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來保護地面和地下的文化寶藏。

最新評論
  • 1 #

    武當山下的人破壞武當山文物比外面的人更狠!

  • 2 #

    十多年毀壞,毀了很多經書,導致道教文化的斷裂。

  • 3 #

    後續呢,中國人就是這樣比侵略者還狠

  • 4 #

    還不如讓帝國主義搶走

  • 5 #

    是是非非,對對錯錯,無法評價

  • 6 #

    舊的不去,新的本來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蘇州園區永旺1小時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