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紫鵲界梯田

婁底市紫鵲界梯田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婁底市紫鵲界梯田景區屬於雪峰山脈奉家山系的中部,海拔1236米,最高峰海拔1585.2米,以紫鵲界梯田為中心,共有梯田56000多畝,其中集中連片的梯田在2萬畝以上,主要分佈於水車鎮錫溪管區,從海拔500米到1100米之間,共400餘級。-

紫鵲界梯田始於秦漢,盛於宋明,至今已有2000餘年歷史,是苗族、瑤族、侗族、漢族等多民族歷代先民共同創造的勞動成果,是南方稻作文化與苗瑤山地漁獵文化交融揉合的歷史遺存。

歷史沿革

奉家山區紫鵲界的人類活動,最早可追溯到商周。

兩漢時期,統治階級對居住在這裡的苗、瑤民族規定“只服徭役、不納田稅”,

唐、宋時期,朝廷鼓勵開墾荒地,多次頒佈有關墾闢農田的詔令,並積極鼓勵種植“高田”。

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新化建縣以後,“給牛貸種使開墾,植桑種稻輸緡錢”的政策,推動了大量漢民的遷入,他們與當地瑤民一起開創了紫鵲界農耕文化的新紀元。

迨至明初,在政府積極招徠-、獎勵墾荒的政策鼓勵下,紫鵲界梯田開發進入了又一個熱潮。隨著梯田的開發,許多直接為生產服務的公益設施相繼建設起來。單以紫鵲界靠錫溪一面的茶亭為例,就有淡如亭、吉清亭、澤潤亭、應息亭等十多座,連海拔1600多米的風車巷絕頂亦建有茶亭,足見當時紫鵲界梯田開發的繁榮興旺景象。-

清朝時,紫鵲界屬寶慶府。紫鵲界的紫米被乾隆皇帝將列為皇家貢米。

辛亥革命後,民國三年至十年(1914-1921年),紫鵲界屬湘江道,民國二十七年至三十八年(1938-1949年),紫鵲界屬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

1949年10月21日成立新紫鵲界屬邵陽專區。

1977年10月,紫鵲界屬漣源地區。

1999年7月,紫鵲界屬婁底市。

2004年6月,紫鵲界梯田景區被批准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2005年12月,紫鵲界梯田景區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2006年1月,紫鵲界梯田景區被列為國家首批自然與文化雙遺產。

2007年4月,紫鵲界梯田榮獲湖南“新瀟湘八景”和“百姓喜愛的湖南百景”稱號。

2012年,紫鵲界梯田景區被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08年12月30日,紫鵲界被批准為“省級水利風景區”。

2013年5月,紫鵲界梯田成為中國農業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9月16日,新化紫鵲界梯田水利灌溉工程被授牌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湄江風景區

湄江風景區地處漣源市城西北,踞藍田鎮30公里。總面積108平方公里。踞冷水江波月洞45公里,婁底市50公里,是湖南旅遊網絡的中心地帶,地處全國旅遊熱線上,交通方便。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景區共有四百多個景點:其中一級景點76個,二級景點126個,三級景點226個。分佈在十大景區之內:即觀音崖、藏君洞、古神州、塞海、龍泉峽、黃羅灣、香爐山、仙人府、大江口、仙人寨。

湄江總面積136.64平方公里,集山、水、洞、峰、石、泉、瀑布、懸崖、峭壁、深坑及溶崖湖於一身。有褶皺、斷裂和節點發育等構造地貌型別,龍泉峽、藏君洞、黃羅灣是第四紀的產物,具有幼年期岩溶地貌發育特徵和標誌,有別於路南石林和張家界,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和地質學岩溶地貌科研價值;仙人府,洞中有洞,洞內成瀑;香爐山,一石八景惟妙惟肖;龍泉峽谷時而山窮水盡,時而峰迴路轉,盡頭則是絕處逢生的一線天;觀音崖的蓮花湧泉與塞海湖一脈相通,秀麗的九曲湄江玉帶將所有的佳景串聯在一起。湄江可觀一代帝陵、二湖秀水、三道巖門、四片綠洲、五座寺畝、六大飛瀑、七裡峽谷、八百奇峰、九曲湄江、十處絕景,每年9月底舉行多彩湄江旅遊文化藝術節。

古神州是風景區一大亮點。它位於塞海-龍泉峽景區內,為湄江公園內一大型溶洞,洞長28000米,已探明洞穴長3000餘米,內有高大洞廳20餘個。其特點是洞廳高大寬敞,景點奇特,氣勢壯觀。它由“開國大典”、“五湖四海”、“蓬萊島”、“九洲萬國橋”、“中華第一石瀑”、“九天銀河”、“布達拉宮”、“塞外戈壁灘”等17個洞廳組成。

湄江是一個天然動物園,野雞尤其見多。相傳,有一位獵人在祝雲峰上打獵時,整整一天僅僅是打了只野雞。到傍晚時,由於障路作怪,獵人怎麼也找不到迴路。他不得不在祝雲峰上的一個小坪裡過夜。獵人燒了一堆篝火去寒,忽覺肚中飢餓,於是他把野雞放在火上燒烤。在烤到香噴噴時,忽然走近一位白衣書生。書生走近火堆在獵人手中拿過野雞就吃,待獵人要發脾氣時,書生撕了一半給獵人,並說了句“打一半,吃一半,不然沒回路”的話就走了。這時,獵人清晰地見到了自己回家的路。從此後,湄江地區的獵人就有帶燒烤野雞出門或在山中烤野雞的習慣。

現在,湄江地區流行的燒烤野雞,均在柴火或木炭火上燒烤,並散以雪鹽、薑末、胡椒灰、辣椒粉等。味道特別鮮香嫩細。

湄江風景區風光秀麗、山水奇特、景觀齊全,集山、水、洞、峰、石、泉、瀑、懸崖、峭壁、深坑及岩溶湖於一體,其山水風光如詩如畫,自古有名,被譽為“安化八景”之首,是國內山水風光、詩畫美學意境的經典代表之一。

梅山龍宮

梅山龍宮與大熊山的九龍峰、九龍池一脈相通。相傳黃帝登熊山,將靈毓蔥籠的九龍峰點化成九條青龍,沿九股清泉遊入可通五湖四海的九龍池。九條青龍遊入資水,被梅山油溪石竹灣的風光靈氣所吸引,高興得在水中游、雲中飛、洞中舞,久久不願離去,一住就是幾千年。新化古稱梅山後人便把這個巖洞叫做梅山龍宮。

梅山龍宮為層樓空間結構,洞體造型奇特,組合多樣,水陸皆備,共有四層洞穴、八層洞道。洞道全長2276.1米。其中地下河長854.5米,上層旱洞長1076.4米,崩塌大廳長225.2米,支洞長120.0米。洞道寬度一般6-20米,高度

20-100米。洞底總面積22000平方米。

從地下河到上層廊道,從寬敞大廳到錯落小廳,從主洞平坦步道到洞壁曲折棧道,高底有致,變幻離奇,層次空間結構特徵非常突出。

洞內景觀豐富多彩,既有大量發育、廣泛分佈的流石景觀;又有美不勝收的石筍、石鐘乳景觀;還有千變萬化的斷面形態和蝕餘小形態景觀。

洞體安全可靠。專家考證,此洞已經過幾十萬年的洞體本身自然平衡調整,除崩塌大廳外(暫不開放),洞頂已達到力學強度可靠的厚層岩石部位。同時洞內通風良好,空氣清新。中國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評價該洞為“湖南第一洞、國內第一流、世界先進”。

目前已開發旅遊路線長1455.3米,有九龍迎接賓、群龍嘯濤、碧水蓮宮、九龍遊天、天上龍宮、天堂閣、龍鳳呈祥等七個景區。全程遊覽時間約需90-100分鐘。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年末小眾出遊攻略,4間民宿泡湯燒烤聚會不打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