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行走方式:步行

行走路線:全季酒店(瘦西湖東關街店)-鎮淮門遺址-冶春(御馬頭店)-御馬頭-敕賜天寧禪寺-綵衣街-大東門橋-唐槐-揚州八怪紀念館-全季酒店(瘦西湖東關街店)

抽出空檔繼續行走,今天從鎮淮門遺址右拐沿著護城河往東行走。

緊鄰老北門橋的就是揚州著名的冶春。

冶春(御馬頭店)

地址:揚州市邗江區豐樂下街8號

一派中國古典建築臨水而築,水景天成,以水取勝。冶春茶社有200年的歷史了,原來是清代詩人王漁洋的私園,揚州市規劃,在乾隆御碼頭以西,將沿湖的升慶茶社、香影廊茶社、冶春花社等連成一片,建成園林。沿用了“冶春園”舊名。

曲徑湖水,閣,廊皆沿湖而築。

閣與廊一半建於水上,人坐其間,如同鳧在湖上一般。在這裡享最著名的冶春早茶,被許多攻略稱為“來揚州必做的事”。除了吃以外,其實這裡邊吃邊賞河畔美景才更為別緻,既領略了當地民間的鄉風習俗,亦享受了古樸風情的自然樂趣。

閣,廊房屋體量都不大,卻極富層次。

南部臨水有一茅屋草頂的草廬亭臺,古樸清雅,甚為別緻。茅屋下掛著的紅燈籠與碧水綠柳相映成趣。

冶春園不僅僅是吃飯的地方,這裡還有很豐富的園林景觀。樹影婆娑,湖水漣漪,園內有高大的杉樹,松柏、梧桐、槐樹、古木屈曲,濃蔭遮天。還有大小不同的揚派盆景,數千尾各色金魚,更添滿園春色的情趣。

水行至這裡形成一處寬闊的水面,是護城河與市內小秦淮的河水匯合處。往左側繼續沿行的是護城河,鑽橋洞往南的就是小秦淮河了。

茅草亭臺臨水靜駐,五彩的龍船靜泊,河邊步道上白石圍欄繞水,隨勢造景,彎曲自如,河岸上成片的綠林把喧囂的馬路完全遮擋,製造出一片人工靜域。

與河水並行一段就有幾節臺階向上。一段丘阜,亂石鋪就,臨水而築小亭。

此時人也就換個角度看河水觀冶春園了,陂岸起伏多型,竹木蓊鬱,清流映帶。

御馬頭

地址:揚州市邗江區豐樂下街8號

不寬的護城河已經完全被花木掩蔽,顯得格外幽邃深遠。腳下的御馬頭掩映在叢綠之中。碼頭上的天寧寺為揚州名剎,始建於晉代。康熙帝五次南巡,每次都在天寧寺西園的行宮內居住,寺下就是這上下龍舟的碼頭。

御碼頭為青石所砌,歷經二百多年風雨,完好無損,堅固如初,現為“乾隆水上游覽線”的起點。

敕賜天寧禪寺

地址:揚州市區城北豐樂上街3號

硃紅牆面,大紅寺門的敕賜天寧禪寺。始建於東晉,北宋政和年間始賜名“天寧禪寺”,明洪武年重建,清代列揚州八大古剎之首,康熙帝南巡曾駐蹕於此。天寧寺山門殿單簷歇山頂,面闊3間,上端嵌砌“敕賜天寧禪寺”石額,山門殿前東西各有一座憨態可掬的石獅。

一進門,成行的桂花樹花兒怒放,滿園的香迷人心扉。

天寧寺建築群佈局對稱、嚴謹,在鬱鬱蔥蔥的樹木映襯下,更顯得氣勢磅礴。經過一次次修繕,現在寺內有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華嚴閣,東西有廊房、配殿等,現在的天寧寺已經被整合為中國揚州佛教文化博物館。

很可惜我們是週一去的,博物館閉館。我們沒能進入室內參觀,只能在外圍走走看看寺廟建築和園林風光。

天王殿亦為單簷歇山頂,四面有廊,

大大的廣場,廣場上的兩棵碩大的銀杏,大雄寶殿坐落在臺基上。銀杏樹下一塊玻璃罩內是乾隆《南巡記》碑。

另一棵銀杏樹下臥著一石龜。

重簷歇山頂的大殿

大雄寶殿與天王殿中間一個大大的廣場。

廣場上“揚州八怪”銅像,大小與真人相仿的雕塑重現了當年"揚州八怪"交友活動場景。"揚州八怪"意氣相投,志趣相近,常常聚在天寧寺一起論經談藝,修禪展技。

大雄寶殿之後的萬佛樓是一座七楹三層的藏經樓,規模巨集大。

萬佛樓為揚州佛教寺院第一崇,庭前花木幽深,此時的桂花綻放,甜入心肺。

不知名的小紅果給素雅的畫面增添一點色彩。

這棟身量高大的華嚴寶閣青磚黛瓦,與大紅的殿宇相比模樣要質樸許多。

當走到東北角,居然有一"鄭板橋紀念館"。可惜閉館。只能在門外看看青翠的竹和素雅的青磚牆也能象徵一下鄭板橋的品質與風格吧!

除了廟宇的中軸線上一座座氣派的殿宇,廟宇兩側有東西甬道各一條,長約百米。甬道一側有廡廊和配殿。

配殿與主殿之間的道路是青磚鋪就。道路兩側高低錯落的植被花紅葉綠,煞是好看。

秋季,除了園內種植的桂花這個時節香氣滿園。還有金色的柚子,紅色的柿子都掛滿枝頭。

秋天豐收的季節,滿樹金黃的柚子煞是好看。

配殿的房屋現在全是古玩銷售店鋪。這裡是揚州古玩市場的發源地之一。古董商們在天寧寺兩側的廂房裡坐店經營,喜歡淘寶的古玩愛好者在此淘心儀的物品。

而我這種人就只是看看熱鬧罷了。

廊下門邊都是各種古玩

廊下店鋪前一個大水缸,缸中閃爍著各種錢幣。

也許是週一的緣故嗎?這裡遊客很少,說是揚州比較大的古玩市場,商鋪雖然不少,但人氣冷淡,就是店鋪也有很多是鐵將軍把門。沒有想象中大古玩市場的熱鬧場面,可能是今非昔比,也許因為不是他們趕集的日子人氣就是冷淡吧!

再回望一眼天寧寺,和我們想象中的傳統寺廟並不一樣,它沒有其它寺廟那麼莊嚴,倒更像是民居。週一閉館,博物館沒能參觀,少了一些精華,但因為寺廟的整體氣氛很寧靜,在這裡兜兜轉轉,也是很愜意的事情。

出天寧寺,沿著門前北南走向的天寧門街繼續行走。

揚州本我的小街小巷

從普通的民宅小院就能看出揚州人會生活。

小街小巷中這個面積不大的小院裡各種傳統的石刻,中式的建築,中式風的小院,這裡是江蘇省收藏家協會揚州的活動中心。

綵衣街

地址:揚州市廣陵區

天寧門街南端與綵衣街交匯。綵衣街,一聽這名字就知道是一條故事滿滿的古街,是聯絡汶河路和國慶路的東西重要通道。我們並沒有往東側熱鬧的東關街走,而是沿著綵衣街往西。

大東門橋

地址:揚州市廣陵區

始建於明代的一座古橋——大東門橋,橋連線大東門街和綵衣街。

站在大東門橋上看小秦淮河兩岸風光。小秦淮河是揚州城內南北向的一條內河,流入古運河。明嘉靖二十四年後,揚州增築了新城,它變成了新、舊二城之間的界河和要道,開始繁榮起來。小秦淮河及兩岸街區,曾是清代揚州最繁華的地段,是明清兩代古城興衰的見證。

從沿岸左側一個長長的步道可以看出,這裡的地勢比較高,這是揚州古城內最高的部分。

揚派門樓,飛簷亭,馬頭牆,清水磚牆等,構成了綵衣街沿線重要的景觀特色。臨近國慶了每家商鋪都飄著小國旗,很有國慶的氣氛。

揚州有朱自清的故居,我一直想去看看,去年來揚州我去了兩次,可惜都沒能如願。第一次是走到巷口,從那裡出巷子的遊客告訴我們不要去了,因為裡面在裝修。第二次當我兜兜轉轉到了那裡已經是下午五點左右的光景,下班了。這次我還是心心念念,可是一想到週一,可能閉館,於是在網上找到電話詢問。是不是心情有些激動,拿起電話就問對方:“我想去朱自清家.......”當時就把同伴笑翻在地。得到的答覆果然不出所料。又一次錯過。還有一些時間,想著要不然去八怪紀念館看看。雖然也有周一閉館的顧慮,但是因為就在酒店附近的駝嶺巷裡,進巷子也就二百米的距離,就去試試吧!

唐槐

地址:揚州市廣陵區

駝嶺巷進入沒幾步就有一棵被圈起來的槐樹。奇怪的是槐樹樹幹憔悴,但樹冠仍然亭亭如蓋,一看就是一株歷盡滄桑的古樹。一位老人熱心的領著我們給我們講解槐樹的故事。

原來這是一棵唐槐。槐樹小院的青石牆上一塊漢白玉石碑上,鐫刻著"唐槐"二字,並講述了這棵樹的經歷,原來這株唐槐在唐朝李公佐所著的《南柯太守傳》中有記載---它就是"南柯一夢"中的"南柯"。

揚州八怪紀念館

地 址:揚州市廣陵區駝嶺巷18號

沿巷繼續行走不遠處就是揚州八怪紀念館。讓我們驚喜的是這裡週一依然開放,免門票進入參觀,多好!

這座紀念館依託的是金農故居西方寺的外衣。西方寺原是隋代建於江邊的避風庵,唐太宗李世民勅名“西方禪寺”,唐永貞元年(805年)遷於此,後毀於戰火。現在的“西方寺”是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的。經修復,這裡成為了揚州八怪的紀念館,於1993年11月22日開館,這一天是鄭板橋誕辰300週年的紀念日。

抬腳進入門廳。中間有漆刻屏風,屏風正面是晚清畫家凌霞《天隱堂集》中關於揚州八怪的題詩。

背面是鄭板橋的書法作品“歌吹古揚州”。

紀念館主要由門廳、迴廊、大殿、展廳、金農寄居室及東園六大部分組成

現存古建築明代的楠木大殿,今闢揚州八怪紀念館為主展廳。重簷歇山頂的明代大殿也是揚州現存最古老的大殿建築。 殿前的庭院中央放著一個巨大的鐵鑊,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歷史。幾組看似隨意組合的雕塑風采各異,擴大的紅印格外醒目。

主展廳現在正在進行“不忘初心,黨記心中,重走紅軍長征路張振家油畫作品展”。

重走紅軍長征路,體會長征艱辛、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是此次展覽的核心。

展覽展出的40幅油畫作品是張振家從瑞金出發,沿著當年紅軍長征的路線,開始了他歷時數月的重走紅軍長征路創作的精品力作。

這些畫作,主題鮮明,色彩明快,畫風清新,意境深邃。

大殿東西各有一條長長的廊房。

廊房陳列有揚州八怪書畫,表現每位書畫家的個性創作。

這些“揚州八怪”的書畫刻石,再現中國傳統碑刻的神韻。

翠竹環抱的石碑雕刻。

整個紀念館,充滿了江南園林的氣質。

建築的色調對比強烈,潔白的牆,配合上暗紅色的漆柱。白牆上的各式花窗靈氣十足。翠竹在窗框中自然的取景,驕傲地伸展。

園林元素無處不在,自然風光與人文畫作的完美結合。

小亭,假山,青竹翠柏,秀氣與堅韌並存。營造出潔淨清幽之意境。

青灰色磚牆,黛瓦敷頂,深硃紅大門,質樸莊嚴的大殿,殿後一株銀杏,一株瓊花守衛。

高大的千年銀杏樹,即有高度也有深度,默默無聞的散發著非凡的魅力。

八怪的代表人物金農晚年即生活於寺中。西方寺大殿後西北側一隅是金農寄居室。金農晚年清高、孤寂的身影就在這小院之中。

金農寄居室門口的瓊花樹

入門後是一天井。天井兩側是房屋。天井前大廳,大廳門口懸掛著對聯“且與少年飲美酒;更窺上古開奇書。”

一側的壁照“福”字高懸。

側廳現在是一家揚州豪門文博館,裡面有一些木質的工藝品,價位很公道,裡面可以淘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揚州的檀香木的梳子一百元五把,實惠又精緻,買了一些回去送閨蜜。

庭院不大,但通過建築的層次顯得一層一層極為豐富。

透過門看庭院內的風景,優美的園林景觀與深厚的文化底蘊交相輝映。

白牆青瓦的建築,圍合狀的小小庭院裡靜靜的優雅。漸黃的草坪上低矮碧綠的冬青樹,挺拔碧綠的銀杏,草地上還散落著以八怪們的書法為設計元素的石塊,非常抓人眼球。這裡不是很大,但特別有味道,地方不大,花一點時間轉轉很是值得。

揚州之行幾天的工作結束也忙裡偷閒的在這座熟悉的城中行走。來揚州不論是有目的的行走還是無意間的走動都會讓你收穫驚喜。揚州是一座耐讀的城市,一座有味道的城。

“綠巨人”流線般,悄無聲息的停靠在站臺。很多人都有綠皮車的懷舊情節,綠巨人的出現吸引了很多的相機閃爍。

這就是剛剛全線貫通的寧啟鐵路上行駛的的南京至啟東間的CR200J復興號動力集中型動車組列車。記得七月去啟東還需要在南通轉汽車過去,兩個月後就可以坐著時速160公里/小時的“綠巨人”直達啟東了。

揚州再-見!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瑞典夫婦用舊巴士改造成森林旅館,過上有人愛、有所期待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