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一個秋陽明麗的日子,我來到古城閬中。

閬中地處嘉陵江中游,三面環水,北面接山,實為半島。因城在閬山閬水間,故名。說閬中是古城,確非虛言。早在戰國時期,這裡一段時間曾為巴國都城,秦滅巴蜀後,於公元前314年,置閬中縣,設縣至今,已逾2300年。

閬中古城在閬中新城之南,它和山西平遙、雲南麗江、安徽歙縣並稱中國保護最完好的四大古城。走在棋盤式的、縱橫交錯、店鋪琳琅的街巷上,那全木結構的瓦屋,古色古香的門窗,廊柱簷頭的燈籠,迎風招展的幌子,都足以令遊客的眼睛閃出新奇的光。大街小巷,處處飄溢著濃濃的醋香,商鋪裡,整齊地堆碼著大壇小罐的保寧醋,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醋城。粗糙而平整的石板路,一直通向古城的深處。

走進一座座深宅大院,那天井中的假山魚池,階沿上的雕花木椅,花窗前的青藤瘦竹,屋簷下的盆景古樹,都活現出一幅幅恬淡雅緻、淳厚古樸的民俗畫卷。

“秦磚漢瓦魂,唐宋格局明清貌;京院蘇園韻,川渝靈性巴閬風。”這幅對聯,準確道出了古城的特色和風韻。

穿過悠長整潔的街道,我來到古城正南那巨集麗壯觀的“閬苑第一樓”——華光樓。華光樓為古閬中的標誌性建築,別名鎮江樓,郭沫若稱讚它“獨秀三巴”。當地人更誇張地譽為“閬中有個華光樓,半截矗到天裡頭”,可見對它的尊崇。華光樓下的街區內外,古時為閬中鬧市區,有著“春城天不夜,人語市如潮”的繁華。城樓距嘉陵江一箭之遙,樓外即古渡南津關,與南岸魁星樓、錦屏山隔江相對。登樓望去,山圍四面,水繞三方,嘉陵流碧,錦屏如畫,好一幅秋豔圖!南宋陸游有詩云:“城中飛閣連危樓,處處軒窗對錦屏”。北宋詩人李獻卿登樓,留下了“三面江光抱城閣,四圍山勢鎖煙霞”的佳句。

走到古城西街,拜謁著名的漢桓侯祠(俗稱張飛廟)。三國蜀漢大將張飛,在劉備取西川后,任巴西太守駐閬中7年。在此期間,他鼓勵發展農桑,保境安民,他率精兵,於瓦口關打敗曹魏大將張郃,穩固了蜀漢東北邊境。公元221年,在追隨劉備伐吳前夕,被部下叛將所殺,其身葬於閬中,頭葬於雲陽。他死後,被諡封為桓侯。漢桓侯祠為四合庭院式古建築群,規模頗大,由山門、敵萬樓、大殿、後殿、墓亭、墓冢組成。張飛墓冢,周圍用石牆砌成,高約8米,寬25米,長42米,巨集大的墓冢及墓上參天的古樹,昭示著古墓年代的久遠與墓主人的不凡。我圍繞墓冢盤桓良久,心中既充滿景仰,也縈繞著感嘆:一代豪雄,起於涿州,金戈鐵馬,馳騁南北,身經百戰,萬夫不當,卻終於閬中,死於小人之手,且身首異處,可悲可嘆!“伐吳未克身先死,秋草長遺閬地愁。”真是令人唏噓不已。張飛枉死的悲劇,留給後人幾多教訓,幾多思索……

古城南岸,即是“嘉陵第一江山”的錦屏山。錦屏山呈馬鞍形,它恰似一座錦繡的巨大屏風,千秋萬代護衛著閬中,並與古城隔江輝映,構成仙境般的美景。杜甫讚美道:“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錦屏山上,有專為紀念出生於閬中的西漢天文學家落下閎、抗金名將張憲而建的觀星樓、張憲祠;有紀念曾遊歷閬中的偉大詩人的杜陵祠、放翁祠;有呂祖殿、觀音殿等殿宇;有彩虹亭、瞰碧亭等亭閣。山上濃廕庇日,花木扶疏。蘇東坡曾讚道:“閬苑千葩映玉寰,人間只有此花新”。相傳杜甫、李商隱、吳道子、蘇東坡、陸游都曾登臨錦屏山賦詩作畫,抒發對閬中鍾愛之情,留下了不朽名篇。

站在山頂,遠眺金碧輝煌的滕王閣,綠樹掩映的巴巴寺;近看飛簷翹角的魁星樓,挺拔俊秀的白塔山,更能感受到這座古城的滄桑與壯麗。俯瞰古城全景,樓閣儼然,屋宇漠漠,大江飛虹,碧水逶迤,水映山姿,城浮秋水,真不愧是“閬苑仙境”。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印度遊客組團遊中國,街頭逛了一圈後很不解:中國的有錢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