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生活在陝西西安,實際上是住在距西安30公里的秦嶺北麓,一個叫做青華山地方。

青華山西邊有一條南北方向的公路,從西安經由這條公路,可以穿過秦嶺。當年叫做西萬公路,大概是一條由西安至四川萬縣的公路。

在西萬公路進山的山口,有一個很小的村鎮叫做灃峪口,因為這裡有條灃河,每到夏日常有孩子們去灃河游泳,我就是那個時候熟悉了灃峪口這塊地方。

當我們夏天去游泳時,一般都是烈日當空、天氣炎熱。我們為了祛暑,恨不得一步就跨入涼爽的灃河中,因此我們不願在路上多耽擱。當游泳回來,一般是下午了,路上就不會再著急了。有時間的話,可能在灃峪口的小鎮上休息片刻。

當年的灃峪口只是半條街,因為挨著西萬公路的灃峪口村鎮,只有路西邊一排高矮不一的平房,而路東邊幾乎全是農田。

在路西的平房前有一長溜空地,有時會有一、兩個頭上頂著一塊布的老太太蹲在路旁,她們面前鋪著一塊手帕,手帕上擺著一、二十個雞蛋。她們是賣雞蛋的,只不過她們一般不會叫賣,只是用一雙眼睛盯著過往的路人,希望有人惠顧她的生意。

路邊有時會有一位老漢,他一般會蹲在房前的陰涼處,面前鋪著一塊一米來長,五、六十公分寬的舊布,上面放著各式各樣的,在商店中見不到的商品。比如:旱菸嘴、火鐮、草鞋等等。我記得問過那個老漢旱菸嘴的價格,老漢說菸嘴是玉石的,按玉石的色彩論價,從幾分錢到一毛錢不等。

老漢做生意比起賣雞蛋的老太太要老道的多,他不來回看路人,一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架勢,眯著眼只管抽著嗆人的旱菸。

有時候在這塊場地的一端,會有一位剃頭師傅,他的身旁放著一副一頭熱的剃頭擔子,面前一把老式的舊椅子。他的客人大多是老人,客人只要一坐上那把椅子,便心安理得的閉上眼睛享受服務。剃頭師傅是不用推子的,只用一把剃頭刀,便將客人的頭剃得乾乾淨淨。最具特色的是剃完頭後,師傅還要為客人認真的按摩額頭和麵部,接著為他搓揉脖子、捶捶肩膀。

待一切妥當,師傅會招呼一聲,客人才睜開眼睛,留下幾個硬幣,邊摸著自己的光頭,邊與師傅道別。

在一個房門前有一個賣茶水的小攤。茶水攤有一張乾乾淨淨的黃柒小方桌,桌上擺著幾個玻璃杯,杯內早已沏好茶,杯口上蓋著一塊邊長五、六公分的四方玻璃片,權當做杯蓋。在小桌旁邊還有幾個小板凳。我有時會在茶水攤上買一杯水喝。在我的印象中,一杯白開水一分錢,一杯茶水兩分錢,一壺茶一毛錢,客人如果喝完壺裡的茶水,再續開水就不用另付錢了。

這排平房中有一個修車的鋪子,修理單車或架子車(有的地方叫做排子車),修車師傅一邊修車一邊與顧客諞寒傳 (陝西話聊天) 。說到高興處,修車師傅會放下手裡的活,直起腰來與顧客哈哈大笑。

這裡還有一間小飯館,我從來沒有進去過,只是從飯館門口路過時瞥了一眼,門裡邊黑咕隆咚有幾張破舊的桌椅,很少見到客人。想來大概只有過路的客人才會在這裡吃口熱的、喝口稀的。

圖片來自網路

有時候在公路旁可以看到,農民進山拉柴的架子車,由於拉柴的路途遙遠,山路坡陡,一般是兩人拉一個架子車。或是一老一少;或是兩個年輕人,可能是父子組合或者兄弟組合吧。他們拉車時穿著破舊的衣衫,打著綁腿,一人駕轅,一人拉套。我不知道他們是從哪裡來,但是他們的目的地是秦嶺的深處。我見過他們進山時車轅上綁著布袋,裡邊裝著好幾張鍋盔(陝西關中人吃的一種大餅),大概是他們今後幾天的口糧。

有時候見到他們砍柴歸來,架子車上的乾柴裝的滿滿的,而他們自己卻疲憊不堪。

我想或許他們會在灃峪口的小飯館吃碗麵條,只是我從沒有見過他們在那裡吃飯,需知一碗麵條是要二兩糧票八分錢的,說起來今天的人可能不信,拉柴的農民是輕易捨不得吃一碗麵條。

儘管這只是五十多年前的事情,現在說起來年輕人多半不大相信,就連我也覺得多少有些不可思議。現在的人不要說出門捨不得吃飯,就算平日在家也常會約三、五好友,上街吃點燒烤,下館子喝口小酒。

現在連農民家中的燃料也早就變了,不要說燒柴、燒秸稈,不少地方連煤都不燒,改燒天然氣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世界變了,而且變化會越來越快。再過幾十年會變成什麼樣?我是猜不出來,但是年輕人是會看到今後的變化,我想他們會見證人民的事業日益輝煌,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

最新評論
  • 1 #

    我對山邊小鎮的一段回憶。如你想了解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些風土人情,請看本文。

  • 2 #

    青華山下上王村已是一片農家樂,再往東邊是秦嶺野生動物園;進山灃峪口大橋的東邊山上是佛教律宗祖庭灃德律寺。進山三五里210國道向東拐了一個彎,順彎的山上便是終南山淨業寺,與灃德律寺相背而倚……。

  • 3 #

    第一張圖片好熟悉,我也是在灃峪口長大

  • 4 #

    20年前滴一個秋天(10月中旬)閒來無事,說走就走,進山轉轉…於是我騎單車,帶著女朋友,從家門口(朱雀門五味什字)出發,途徑電視塔、韋曲(因為不太熟悉路,到韋曲才知道路走錯了)子午、郭杜,才拐到210國道(西灃路)上,最後到達灃峪口,全程4個小時…現在灃峪口變了樣…物非人非…

  • 5 #

    我也是在青華山下長大的,小時候經常和同學去和河裡玩耍,你寫的這些是真的。

  • 6 #

    當年我哥就進灃浴口裡砍小樹杈蓋廚房,都是牛跟頭,不容易,有體會。

  • 7 #

    你好,我也在青華山下長大的,看了你的文章,很親切

  • 8 #

    文筆樸實無華,讀完後彷彿又回到了那個年代,贊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國內唯一0差評的5A級景區,與西湖同處杭州,口碑卻遠超於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