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

衣冠文物,盛於江南。文采風流,甲於海內。

這是古人對六朝古都南京的讚譽,而說到南京的古老文明,就離不開這座城市的母親河——秦淮河。流經南京城的一段內秦淮被稱為“十里秦淮”,為古都南京最繁華之地,歷史之悠久、商肆繁盛、文化薈萃,歷千年而不衰。秦淮河孕育了南京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自古極富盛名,被譽為“十代繁華之地”、“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

秦淮河是長江條支流,千百年來,哺育著古城南京,“錦鏽十里春風來,千門萬戶臨河開”,讓秦淮河畔成為金陵城的繁華地帶,而內秦淮河從東水頭至西水關全長4.2公里的沿河兩岸,南京的豪門世家、權貴差不多都聚居於此,繁華昌盛,金粉樓臺,鱗次櫛比。夫子廟附近的河房是綺窗絲幛,十里珠簾,燈船之盛,甲於天下。許多名勝古蹟、歷史掌故、風流韻事,都發生在秦淮河沿岸,被歷代文人騷客吟頌傳唱。

以夫子廟古建築群為中心、十里秦淮為軸線、明城牆為紐帶,形成了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串聯起眾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儒家思想與科舉文化、民俗文化等為內涵,集自然風光、山水園林、廟宇學堂、街市民居、鄉土人情、美食購物、科普教育、節慶文化於一體,是南京歷史文化薈萃之地,還是中國著名的開放式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南京夫子廟是中國四大文廟之一,為中國古代江南文化樞紐之地,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築群,是中國最大的傳統古街市。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內歷史人文豐厚,夫子廟小吃名列中國四大小吃之首,每年春節至元宵節間舉行的夫子廟燈會,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吸引著無數遊人賞燈,共度佳節,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圍。

夫子廟歷經滄桑,幾番興廢,是中國四大文廟之一,被譽為秦淮名勝,是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觀區,也是蜚聲中外的旅遊勝地。夫子廟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夫子廟前的秦淮河為泮池,南岸的石磚牆為照壁,全長110米,高10米,是全國照壁之最。北岸廟前有聚星亭、思樂亭,中軸線上建有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廟東還有魁星閣。

江南貢院,又稱南京貢院,位於夫子廟東側,是夫子廟地區三大古建築群之一。江南貢院始建於宋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清同治年間,江南貢院達到鼎盛。僅考試號舍就有20644間,加上附屬建築數百間,佔地超過30餘萬平方米。其規模之大、佔地之廣居全國各省貢院之冠,創中國古代科舉考場之最。

清末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袁世凱、張之洞奏請立停科舉,以便推廣學堂,鹹趨實學,從此江南貢院便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從貢院落成到晚清廢除科舉,江南貢院為國家輸送了八百餘名狀元、十萬名進士、上百萬名舉人,明清時期全國半數以上官員都出自江南貢院。

瞻園,南京現存歷史最久的一座園林,是江南四大名園。曾是明初中山王徐達的府邸,素以假山著稱,以歐陽修詩“瞻望玉堂,如在天上”命名。瞻園是南京儲存最為完好的一組明代古典園林建築群,也是唯一開放的明代王府,是清朝各任江南布政使辦公點。瞻園經明、清、太平天國、民國與當代,和江南多數園林一樣,園貌歷經變遷。

瞻園面積約兩萬平方米,共有大小景點二十餘處,佈局典雅精緻,有巨集偉壯觀的明清古建築群,陡峭峻拔的假山,聞名遐邇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樓榭亭臺,奇峰疊嶂。當年轟動一時的電視劇趙雅芝版《新白娘子傳奇》中白府的取景地便是瞻園。瞻園現為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是中國唯一的太平天國專史博物館。

中華門,南京城的正南門,明代稱聚寶門,是南京城牆內城十三座城門中規模僅次於通濟門的城堡式城門,中華門城堡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城堡,也是世界上儲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古城堡,堡壘甕城。其歷史可追溯到南唐都城江寧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南門舊址,在明洪武二至八年(公元1369-1375年)擴建而成。

白鷺洲公園,是南京城南最大的公園,明朝永樂年間是開國元勳徐達後世家族的別墅,故稱為徐太傅園或徐中山園。天順年間,在園內建有鷲峰寺,煙火鼎盛一時,至正德年間,徐達後裔徐天賜將該園擴建成當時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園林,取名為東園,成為園主與王世貞、吳承恩等著名文人賦詩飲酒的雅集之所。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最有希望與西安合併的城市,相距僅30公里,不是陝西第二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