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總體歸納,當前的特色小鎮出現了三種極端,一是跑偏了,大多特色小鎮只是建成了文旅小鎮,而並不是高階技術產業小鎮;二是想太多,無論是國家級還是地方級都蜂擁而至,只是為了行成形象和政績工程:最後是做壞了,發現建設完成後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特色小鎮的三個問題

2016年8月國家發改委以及財政部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特色小鎮培育計劃,打算在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並於同年10月公佈了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共127個,2017年8月公佈了第二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共276個;隨後各省市縣甚至鄉鎮也在規劃特色小鎮,全國上下都在搞,那就不止是403個的問題了。事實上,2018年初,就有20個省份提出特色小鎮建立計劃,總計劃數量超過1500個,如果加上剩餘14個當時尚未公佈計劃的省份推算,全國至少會出現2000多個省級特色小鎮,再加上市縣兩級,顯然是想多了。

對於新建的文旅小鎮,有的過多流於形式,尤其是沉湎於建築外貌,與其地域特色文化相悖離。成都有一個投資約20億元的文旅小鎮,已經成為一個典型負面案例,據說生意蕭條,遊人稀少,絕大多數商鋪已關門。在規劃中,整個小鎮是集精品酒店、商務會所、購物、餐飲、休閒、旅遊、特色商品、商務辦公等於一體的高階複合型商業特色街區,唯獨沒有原住居民的生活區域。以上所有的設施應該是為旅遊者服務的,但雅則雅矣,錯就錯在沒有旅遊者樂於追逐的地域性和原生態的生活,也就是煙火氣。

文旅小鎮最核心的是帶有市井煙火氣的產品,旅遊者大多是奔著這種市井文化體驗去的。這個很重要,搞文旅小鎮必須懂得受眾群體的訴求。文旅小鎮宜形神具備,但要偏重於“神”,其打造路徑是形具神生;宜雅俗共賞,但要偏重於“俗”,其打造路徑是隨俗雅化。文旅小鎮的“神”與“俗”,說的就是文化和內涵,且是市井文化,而這種文化只能遺落在“尋常巷陌”裡。

市井文化因其地域性和親近性,故而有特殊性和生活性,具有無限的風情,是旅行者最鍾情的地方,而市井文化的最佳載體就是那些遺留幾百年乃至千載的古城、古鎮、古街、古巷,這裡有最真切、最世俗、最醇厚的生活化體驗,因而成為旅遊者樂意追逐的旅遊地。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中國最難讀的14個城市名字,我只認識5個,各位全認識的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