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年底了

好訊息一波接一波!

東莞這幾個鎮有新規劃和動作啦

快一起來看看將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變化?

橋頭

將打造園林式現代化工業城鎮

1月15日,橋頭鎮完成的該鎮近期建設規劃(2017-2020年)草案(下簡稱“規劃”)在報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審議前,通過網路向社會公示徵求公眾意見。橋頭鎮提出,要逐步把該鎮建設成為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園林式現代化工業城鎮,並將城市性質定位為以製造業為主體、以休閒旅遊為特色的環境優美的生態型城鎮。

東江水域及周邊為禁止建設區

規劃稱,至2020年,橋頭全鎮常住人口規模為28.0萬人,城鎮各項設施均按此規模進行配置;全鎮城鄉用地規模控制在30.16平方公里以內,其中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29.66平方公里。

全鎮劃定了禁止建設區1.66平方公里,約佔鎮域總面積的2.97%,主要為東江水域及周邊生態高度敏感區域用地。橋東公園、江東公園、山和公園、蓮湖公園、橋頭公園等城市公園綠地和紅花嶺生態區、宋屋洲生態區、三萬地生態區、牛埔生態區納入綠線作“定界”管控,總規模為686公頃。

在現代宜居新城市建設計劃中,橋頭鎮將推動基本服務設施均等化建設。全鎮將規劃小學17處,規劃中學9所;預留4處醫療衛生用地。分步實施文化綜合中心、橋頭鎮青少年館、新圖書館、荷花博物館、荷花廣場等重大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重點推進橋頭鎮文化體育公園建設。至2020年,要建成佔地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的標誌性文化體育工程,實現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1800平方米。

重點加強環保包裝產業發展

在空間結構和用地佈局上,橋頭將以組團式的結構形態發展,以現狀舊城為中心,分別沿城鎮發展軸向兩側延伸,向北擴充套件,形成“一大三小四個城市組團”。四個組團分別以市政走廊、自然河流分隔,通過主幹道聯絡,形成相對獨立、功能各異、特色鮮明的城鎮結構體系。其中,中心組團為綜合服務中心;東部組團為工業綜合區,橋東工業園區;北部組團為工業綜合區,橋龍工業園區;西部組團為東部工業園橋頭片區。

在第二產業發展方面,將以環保包裝、電子資訊、五金模具等行業為依託,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淘汰落後產能,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在培育特色產業方面,目前橋頭全鎮共有環保包裝及其上下游企業368家,接下來還將加強環保包裝產業,啟動環保包裝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其中人才培訓、產品檢測和材料應用研發3個子中心已成功建成。

同時,橋頭鎮還提出精細發展第一產業,積極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整合松山蓮湖景區、荷花種植產業園、現代農業示範園、宋屋洲、大東洲河蔬菜基地五大片區,著力發展生態農業、效益農業、休閒觀光農業。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工作。

樟木頭

對接深圳“舊改” 再造鎮中心區

近日樟木頭成立城市更新局,標誌其城市更新工作進入嶄新發展階段。

由於山區鎮的天然限制,可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較少,空間資源成為制約樟木頭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導致近年來經濟增長逐步放緩,整體發展落後於其他鎮街。通過“三舊”改造建設樟洋城市副中心,加快承接深圳外溢產業,是樟木頭轉型制勝的關鍵。

突破舊城瓶頸 改造升級勢在必行

從目前來看,實施城市更新成為樟木頭髮展的內在需要,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希望。“成立城市更新局,將通過城市更新提速增效,加快盤活存量土地資源,優化城市功能佈局,補齊公共設施短板,全面提升城市品質,更好地支撐樟木頭鎮的長遠發展。”該鎮城市更新局局長管吉生表示。

管吉生認為,樟木頭鎮作為臨深片區中心鎮,屬於市域東南組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積極響應市域總規提出的要求,主動融入“深莞惠一體化”、東南組團發展,深化與周邊區域的協作,構建開放合作新格局,以高鐵、城際軌道的建設為契機,通過“三舊”改造建設樟洋副中心,加快承接深圳外溢製造業,承接深圳輻射。

多年來樟洋社群產業發展乏力,部分廠房空置,產業多為“三來一補”等低端製造業,進行舊改勢在必行。樟洋社群的舊改讓人充滿期待。

聚焦產業升級 政企合作謀轉型

為更好地踐行“產城融合”這一發展理念,早在2013年9月,樟木頭鎮政府、綠景集團和樟洋社群三方簽訂舊改框架協議,正式啟動樟洋社群連片組團式“三舊”改造專案。“綠景新城”專案投資達500億元,總用地面積約332萬平方米,是東莞市五個連片組團試點專案之一,也是廣東省“三舊”改造重點專案。整個改造週期分為啟動專案、一期、二期和三期分步實施,共計約10年。

當前,在“三舊”改造中拆遷補償工作難度大。改造範圍內現狀建築面積約140萬平方米。拆遷工作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此外關於目前學位配置等問題,也形成專案推進的阻力。

管吉生表示,該專案將由樟木頭鎮主導,通過政府主動實施規劃管控,實現改造模式從市場自發、分散改造向政府主導、組團式改造轉變,保證專案目標定位和產業發展符合全市及全鎮總體發展目標,並著力在“三舊”改造中通過用地效益提升和土地騰挪,優化公共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臨深區域合作 新城促進產城融合

一直以來,人們對樟木頭的旅遊充滿期待。一方面是因為旅遊景點多、出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樟木頭原來就有著“小香港”之稱。也正是因為這樣,樟木頭在近期召開的旅遊業座談會上透露,要將該鎮的旅遊資源充分整合,並將潛在的旅遊資源充分挖掘,再以旅遊業帶動商貿業,積極推進全域旅遊,努力打造“國際幸福旅居小鎮”。

在發展全域旅遊的期望下,未來以綠景RTD新城等專案為帶動,還將推進新型社群建設,依託廣惠城際輕軌樟木頭站,規劃以TOD模式主導功能佈局,打造新型綜合開發區。該專案負責人表示,希望經過8—10年努力,使樟洋社群社會經濟全面進步,政府、居民和企業三方共贏,成為集活力休閒地、動力科技谷和魅力宜居城三位一體的“三舊”改造示範專案。

管吉生表示,在東莞城市品質三年提升計劃的大背景下,樟木頭鎮將通過疏通道路堵塞點、改造道路景觀、石馬河整治等工程措施改善城市居住環境,通過實施舊城片區改造提質強化城鎮中心,同時健全樟木頭城鎮配套、產業、服務、生活等服務功能,實現山、水、城在城鎮空間上的融合。“新一輪規劃與以往規劃的主要區別在於以‘人’作為城鎮化的核心,更加註重品質的提高。新時代規劃充分體現了全鎮整體協調發展、轉變思路、與時俱進、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本等新理念。”

沙田

吸引三大專案投資達607億元

日前,沙田鎮舉行專案集中籤約儀式,分別簽下思貝克科技港灣新城專案、梅塞爾格里斯海姆(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工業氣體專案、密爾克衛東莞化工交易中心專案等三個專案,其中思貝克科技港灣新城專案擬投資人民幣600億元,梅塞爾格里斯海姆(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工業氣體專案計劃投資額為5億元,密爾克衛東莞化工交易中心專案計劃投資2.4億元,三個專案總投資額達607.4億元。

三大專案的落地,將加速珠江口東岸臨港現代產業集聚區的打造,推動沙田鎮產業向更高層次升級,帶動“明月當空”全新產業發展格局加速形成。

力促專案投產見效

簽約儀式上,沙田鎮委書記、東莞港(濱海灣新區)黨工委副書記賈貴斌指出:沙田區位優勢突出,交通網路發達,岸線資源得天獨厚,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前沿,是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腹地,通過虎門二橋成為對接廣州的橋頭堡,與廣州、深圳等周邊城市形成一小時“同城圈”,正成為珠三角乃至華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具備優越的投資環境,是一方難得的創業熱土。

賈貴斌表示,為了做好相關配套服務工作,沙田鎮黨委、鎮政府將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補齊自身短板,為企業提供最好的服務,一如既往地支援企業發展,加強與專案的溝通聯絡和服務對接,提供優質的全方位服務,推動專案儘快開工建設、儘早投產見效,不斷開創互利發展、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

把握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契機

近年來,沙田鎮將加快產業轉型調整,推動經濟總量實現提升,致力構建臨港現代產業體系,藉助虎門二橋、莞番高速建設形成的穗莞深便利經濟圈,推進沙田產業結構優化和品質效益提升。

沙田鎮在專案招引建設方面實現全面提速,其致力引進一批與臨港產業關聯度高、高附加值、高投資強度的優質專案。2017年成功引進北鼎晶輝研發及生產專案等13宗專案,投資總額約76.18億元。

“倍增計劃”方面,截至2017年11月底,沙田鎮納入市鎮兩級倍增計劃企業合計主營業務收入380.81億元,同比增長30%,19家鎮級試點企業實現同比增長。

在重大產業專案落地和“倍增計劃”的帶動下,過去一年,沙田鎮經濟發展實現了質效顯著提升,全年生產總值預計132.3億元,同比增長9.7%;規上工業增加值預計46.5億元,同比增長8.5%;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預計56.6億元,同比增長10.01%,各項經濟資料全線飄紅。

當前,沙田鎮正牢牢把握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難得機遇,搶抓臨港現代產業納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產業板塊的契機,力爭在臨港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城市品質、和諧善治水平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花海、客棧、划船、篝火晚會,開車來這裡,長沙人千萬別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