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敖家墳墓群位於縣城西北約50公里的鹿樓村牛項坡山腰,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墓群以其構築規模巨集大,造型美觀大方、書畫內容豐富、雕刻藝術精湛為特色,被省內外文博專家、學者譽為“了不起的傳統建築組合”、“深山裡的藝術瑰寶”。

墓群由南、北兩組組成,相距20餘米,分別建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和三十一年(1905),均坐東朝西,概沿中軸線佈局,呈四級臺階式依山勢而建,構成相似的兩座封閉式整體。兩墓群外沿,均以門樓、牌坊、欄柵、側照壁、後照壁與分段牆垣連接合圍,形如一口橫置的大鐵鐘。兩墓群門樓前,皆墁石壩、置石級,牆垣內之院壩、臺階、牌坊、冢室及高平臺等組合部,均系精確的料石構築。共有墓門、墓碑7座,側、後照壁5面,嵌石碑、石匾28塊,書刻、版畫1000餘幅,皆出自清代秀才楊佐清撰文出丹、匠師唐再廷雕琢。書刻:楷篆行草兼有,多用陰刻和雙勾線勒技法,以相宜內容的書體題詞著句,分別鐫刻在石匾、立柱、額坊、裝板、墓碑等規範部位。其上共有楹聯、題詞、律詩、散文、墓誌等作數十面,約3000餘字。其中,除常見的墓誌銘外,“福、壽”、“大地奇觀”、“冰雪情操”等書刻,字徑達0.6~1.5米不等;聯句及題詞、匾額等,字徑均在15~20釐米左右。版面:題材廣泛,刻工精緻。其構圖選材十分豐富,或取歷史典故,或借神話傳說,或用民間說教,或摹傳統神物,或以大自然的種種現象,在須彌座、抱鼓、柱礎、橫樑、駝峰、嵌板、坊頭、翼角、瓦當等構建上,以線刻、鏤刻凸面減地刻、浮雕、圓雕等技法,勒製出各種形狀的圖案及雕塑。全墓畫圖運用各種人物千餘,馬匹近百,動植物體30多種,花紋影象50多類。諸如“太公釣魚”、“空城計”、“武松打虎”、“黛玉葬花”、“雙獅繡球”、“三羊開泰”、“四世同堂”、“五福拱壽”、“六鶴同春”、“二十四孝”、“雙龍戲珠”、“丹鳳朝陽”、“龍鳳呈祥”、“漁樵耕讀”、“琴棋書畫”、“福祿壽喜”、“文官升堂”、“武官坐帳”、“人獅共舞”等等。一幅幅作品惟妙惟肖,表現出了較強的藝術性和誘人的魅力。

敖家墳墓群石刻,是集各體書法各種繪畫於一體的人文景觀,與大自然景觀形成和諧的結構。它是一座為人仰慕的“露天石雕藝術博物館”,也是一部值得拜讀的“石頭書”。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你太太太太太太小看平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