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騎行的樂趣是每個人都能體會的,不在於騎什麼車,走什麼路。本文爭取輕鬆簡單地描述平常騎行會用到的若干個圈內用語:通勤,休閒騎,長線,長途,拉爆,巡航,踏頻,上坡如吃屎下坡如拉稀。還有著名的四大謊言(今天休閒騎、拐個彎就到了、今天都是好路、今天不爬坡),歡迎各位騎友指正補充!

顧名思義是在居住點周邊有限距離內的,以休閒為目的的騎遊。通常表現形式為晚上在江邊步行道緩慢騎行,和朋友晚上或者週末約出來沿著馬路或者公園小湖兜兜風,或是相約一起騎到一個地方去吃些美食,對於工作繁忙的上班族來說,休閒騎可以有效舒緩工作壓力,同時也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一舉兩得。

夏日的傍晚,太陽的熱度逐漸退去,來這麼一場休閒騎再好不過了。不過我們也經常看見休閒騎的車友上氣不接下氣地癱坐路邊,儼然一副被”AOE團滅”的景象,彷彿上岸的魚在說我還可以搶救一下。

這時候就要介紹一下休閒騎黨的天敵,拉爆黨。

——拉爆黨——

拉爆黨們通常會以”我腿菜”、”我剛剛學會騎車不久”等理由加入休閒騎團隊,偶爾還會說出”你們騎車好快哦”、”這一段路累死了”等等語句來掩飾自己的身份。不過等到休閒騎團隊進入了一段大直路或者是連續爬坡時,拉爆黨們就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嗜血的本性,“狂暴”“衝鋒”“爆種mode”,主動來到隊伍前方以較快的巡航速度帶風進行拉扯。

你以為這樣就有用嗎?沒有用的,你是那樣拉風的男人,不管在什麼地方,都好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那樣的鮮明、光亮,你那狩獵的眼神,拉風的座駕,稜角分明的大腿,還有那身緊身風動行頭,都深深的迷住了我,雖然你是這樣出色的男人,但不管怎樣,行有行規,混進我們休閒騎是要怎樣啊靚(pu)仔(gai)!

對於騎行愛好者來說,一條適合拉爆(哦不,還是說拉練好了)拉練的路線不僅僅是騎行放鬆、提升自己的地方,更是和這個城市裡與自己有相同愛好的其他騎行者交流溝通競技的地方。那麼你們口中的“拉爆”是什麼意思?

是騎車很拉風,拉風到爆了很炫酷的意思?非也。

筆者理解差不多是拉"爆缸"的意思:指通過絕對速度實力,前方帶風進行加速拉扯把對手極限體力耗盡,迫使對方放棄比拼。

如果是那種穿著緊身衣,騎車像趴在車上的怪人對你說:休閒騎嗎?這個時候請果斷地說:

——通勤——

通勤是日製漢語,指從家中往返工作地點的過程。騎行領域一般理解為日常生活中的出門代步,通過騎單車可以很快到達目的地,比如去市場買菜,比如去某地方取東西,不僅僅是上下班騎車代步。

政府做公共租車就是滿足市民的接駁需求,降低能耗緩解交通壓力造福福斯。

——長線——

長線對於運動基礎和體能有些要求了,以100-200公里為主。通常是在週末節假日等休息的時候騎長線,看心情帶上一些便攜飲食和工具。節假日消遣或運動的不錯方式,當日或次日返回。有觀光也有健身,能走得更遠看到更多的風景。其特點是路線較長,那些說單日飛300公里的大神另算,你們這樣會沒朋友的。

——長途——

長線更多時候描述的是短期的騎行路線,長途就屬於較長時間的騎行路線:路線長,距離遠,需要做充足的準備,比如路線提前的規劃,路況分析,體能鍛鍊,修車工具,備用配件,換洗衣物,備用食物和水等,且一般都需要外地寄宿。長途我也分為小長途和長途,小長途是那種三五天的,比如去周邊跨省,比長線還要遠,需要提前準備和規劃,需要裝備。長途就像川藏線這樣需要騎行很長很久,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體力。

個人理解:簡而言之一兩天或者週末能騎完的就算長線,小長假能騎完的叫小長途,需要跟老闆請假甚至辭職的騎行叫長途。

——巡航——

從其他載具狀態引申而來,指飛機完成起飛階段進入預定航線後的飛行狀態。通常為發動機每公里消耗燃料最少情況下的飛行速度,成為巡航速度。單車界的巡航速度,通常指在當前騎行難度下能長時間保持的速度。保持一個較穩定的速度持續拉練通常謂之巡航,像是巡視自己的領地,頗有徵服感。Ps:不排除有強迫自己跟上大隊伍然後回家抽筋的人

猛蹬十分鐘騎了四十多的速度,那不是四十巡航。

理想情況下巡航=AVS,在專業的比賽賽道上,比如環法等從沒見過類似巡航的觀念;但是山馬或長途過程中,會迷路、紅燈前的滑行、塞車都會影響AVS,所以有些人刨去這些因素,提出巡航這個概念。但這個概念實在是模糊,而且實用性不大。真正決定速度的還是那個古老的辦法——路程/時間。

——踏頻——

顧名思義,腳踏每分鐘轉動的次數。合適的踏頻是在正確的齒比(檔位)下能夠較長時間輕鬆保持的一個踩踏頻率,科學的踏頻訓練有助於節省體力,減少肌肉拉傷風險。

休閒騎和長線長途之分一般出現在活動安排中,騎友理解互異總讓人誤解。有人以個人的體能區分,需要挑戰自己體能的就認為是長途,輕輕鬆鬆完成的就認為是休閒騎;也有的以距離分辨,幾十公里的、市區周邊遊認為是休閒騎,過百公里,需要一天時間甚至更久的定位長途,而川藏線認為是騎車旅行了。

竊以為這兩種理解方式並不太合適,體能人人不同,以體能區分沒法讓與你體能不同的人蔘考準確。而以距離劃分,我們究竟定義為多少公里合適呢?也很難確定。究竟怎樣區分合適,活動的強度如何定性,想聽一聽各位騎友大神的經驗建議,歡迎吐槽!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北京秋天賞楓勝地,景區人山人海,遊客:除了門票,其它都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