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焦作市位於河南省的西北部,北依太行與山西省接壤,南臨黃河與鄭州、洛陽相望。 焦作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司馬懿、李商隱、韓愈、許衡、朱載堉等歷史文化名人的誕生地和陳氏太極拳的發祥地。當地最有名的土特產便是四大懷藥,在四大懷藥中最有名的當屬鐵棍山藥了。除了懷藥之外武陟的油茶也很有名。

焦作旅遊資源也極其豐富,最有名的景點當屬雲臺山了,除此之外還有博愛的青天河景區,沁陽的神農山景區,還有青龍峽和峰林峽,都是很不錯的地方。這個國慶節特意回去好好的轉了轉,從上海到焦作,再到安陽的林州和山西平順、壺關陵川等地,歷時將近20天,往返行程近4000公里。過了一個加長版的國慶節長假。

今天說的這個九渡村,就是從博愛的青天河景區這邊過去的。要不是兩位玩攝影的老兄的帶領,我是怎麼也找不到這個地方的。先沿著青南路,後來又走034縣道,經過很長一段彎彎曲曲的山路下山後,眼前豁然開朗,藍天白雲下,清澈的白水河緩緩流過,周圍青山環繞,猶如一幅秀美的山水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九渡村是沁陽市常平鄉的一個行政村,有13個自然村(包含裡溝、八渡、葛萬掌、九渡、溝口、槐樹底、碾谷洞、南坡、群峪、黃掌、宋窯、尚河、天池嶺),全村有人口543人,屬峽谷地貌。行政轄區總面積約14.0平方公里。

九渡因是第九個渡口,故而得名“九渡村”。九渡村於明末清初形成村落,但據考證,遠在唐宋時期,該村即有人類零星居住。九渡位於峽谷中,周邊群山環繞,北側山脈為河南與山西的交界處,軍事位置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丹河,古稱源澤水、泫水、丹水等。主要發源于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趙莊丹朱嶺。流經山西的晉城和河南的焦作。丹河是晉城境內的第二大河,也被譽為晉城和焦作人民的"母親河"。丹河全長162公里,也是沁陽市和博愛縣兩地的界河。丹河是沁河的支流,在博愛縣境內匯入沁河。沁河也是發源于山西的一條河流,是黃河的支流,在武陟縣境內流入黃河。

在牛籠嘴村這邊,一戶養鴨子的農戶,他一個人養的幾百只鴨子,悠閒的在丹河上游蕩。這位農戶除了養鴨之外還開有民宿。

這一帶被稱為丹河峽谷,丹河峽谷山水風光雄偉秀美,丹河蜿蜒曲折貫穿全境,丹河水傾碧吐玉、翠環百折,周圍群山成環拱之勢,蔚為壯觀。丹河水傾碧吐玉,迤邐屏天,現在九渡這邊已經給開發成了一個旅遊度假區,這裡也有一些景點。但我們只是沿著丹河路過,也不用買門票。

“美其丹峽盡詩畫,秀哉碧波情橫生”是對丹河峽谷的概述,丹河峽谷人文景觀多姿多彩。修建於宋朝時期的宋寨,規模龐大,儲存完好,有“中原第一堡”之美譽。在這裡既可以品嚐到具有濃郁鄉土特色的野味、野菜,還可在農家小院擺棋對弈、品茶賞月。是個週末度假的好地方。

九渡村是古丹道必經之路。由山西晉城過柳樹口,再往西南行,穿過太行山谷,經過九渡村,再南行,過山路平,就到了沁陽境內的山王莊鎮。丹道開創於何時,已經無法考證。從九渡村向西走,沿著一段土路往山裡走,路過的第一個村子叫溝口,再往前走就是槐樹底村。這幾個村子的房子都很有特色,大多都是石頭砌的。看上去也都有些年頭了。

峰迴路轉之處,綠樹掩映之間,石屋石牆古樸自然,好一派田園風光,讓人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紅紅的柿子掛滿枝頭,看上去很誘人。

過了槐樹底再往前走,山路也變的非常好了,全是平整的水泥路,路邊還裝有護欄。上山經過的這個村子叫宋窯村。村子不大,牆上掛著新收的玉米棒子。透著一味豐收的味道,看上去很喜慶。

轉了半天,村子也沒看到什麼人,只看到一位老人,也就是這座兩層石頭房的主人,一位86歲的老先生。

經過交談,老人熱情的邀請我們到他家坐坐,他家的院子地面很高,進院要走上很多的臺階,老人身體不錯,每天出門上上下下的都要經過這些臺階,也練出來了,走上來並不顯得很吃力。

房間收拾的很乾淨,老人很健談,也可能是平時一直獨居的原因吧,見到有人過來,說起話來自然就特別多。

據老人介紹,他老伴比他還大兩歲,在城裡閨女家住著。女兒和女婿也多次讓他到城裡住,但老人故土難離,也習慣了這種自在的生活,所以一直堅持住在村裡。

當地政府對這些老人做的也很不錯,門上貼著精準幫扶包戶幹部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聯絡電話,平時生活或身體遇到問題的時候,打個電話就會有人過來幫忙。

從院子裡往外看,遠處的青山清晰可見。山上空氣清新,出門就能看風景,怪不得老人捨不得離開這裡。

順著蜿蜒的山路繼續往前走,一直走到路的盡頭,便是常平鄉的另一個村子尚河村。一個很漂亮的地方。半於尚河村,回頭我再發文詳細介紹。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七彩蘭州黃河風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