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技術>

人類作為極高類型的智慧生物,一個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可以憑空構想甚至動手製造自己生存的環境中原本並不存在的東西。這就是幻想或者說聯X能力。有人曾經說過,想象力遠比學歷要重要,就是暗示有創造力的人才,往往都是有高水平的想象力的。而大規模戰爭往往可以極大地激發人類的以上潛能,加速技術的進步和人類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比如一場二戰,雖然損失驚人,但是也同時創造出原子彈、電子計算機這些地球自然進化中絕不可能天然出現的事物,導致二戰前後的世界可以說有極大的不同。同樣原理,ASBM彈道導彈反艦系統,也可以說是發散性思維的產物。彈道導彈原本都是地對地導彈。於是就有人想到:既然海面像地面一樣都是地球表面。而過去的彈道導彈進行試射或者銷燬,

也可以把完全無人的大洋表面當做目標區。那麼如果這些海上的目標點上,突然出現對手的艦船,豈不是同樣可以當即擊毀?如果說大洋表面的目標,在早期過於縹緲不好瞄準的話,那麼陸地邊緣的港口碼頭泊位的大地座標,肯定是清楚的;既然彈道導彈也就是早期的地對地導彈可以直接瞄準和襲擊碼頭,那麼座標稍微偏幾米,不就同樣可以打擊靠泊在碼頭上的大型艦船了?而最近居然真出現了並不具備完整的ASBM反艦能力的早期短程導彈導彈,突然性擊沉碼頭上停靠的大型運輸艦的戰例。這可以說是彈道導彈擊沉大型艦船的全球第一個實例。當然,真正的ASBM系統的作戰能力,絕不是以上的低檔地對地導彈可以對比的。但是同時也不能否認,ASBM系統也是先從試驗性打擊海上固定目標開始,

然後才發展到,最終可以精確命中海上高速移動的大型艦船甚至是中小型艦船的驚人作戰能力。實際上如果這類思維繼續發散,那麼也可以自然而然地想到。既然彈道導彈可以最終打擊海面上高速移動的軍艦,難道不能最終命中上千公里之外,在空中高速飛行的敵機?從純理論上來講,並沒有什麼絕對的不可能;不過卻存在一些明顯的現實短板。第一,就是一個使用成本的問題。一般來說,彈道導彈的價格都是比較昂貴的。洲際導彈往往上億甚至數億美元一枚;遠程導彈往往需要幾千萬美元一枚;就算是射程500公里級的標準彈道導彈,也至少有1000萬美元一枚。而一架三代戰鬥機也就幾千萬美元的單價。如果用射程3000公里、造價5000萬美元一枚的彈道導彈,從空中打下一架同樣是5000萬美元的三代機,

似乎從經濟上也很難接受;除非這枚彈道導彈在空中擊落的是B2這種幾十億美元一架的極高檔的大飛機才划得來。除了經濟上的算計,現實中的技術問題更多。比如ASBM反艦,目標都在海上機動躲避,這些大型艦船就算高速扭秧歌躲避來襲彈道導彈。那麼也只能在海面上這個二維空間中變換方位和矢量。而ASBM反艦彈道導彈從發射到命中目標,基本沒有超過10分鐘的。就算目標艦船在這個期間以33節的最高速度開始躲避,那麼最終其距離最原始的瞄準點也不過機動出去了10來公里;下落的ASBM彈頭稍微環狀掃描一下就可以繼續鎖定目標直到精確命中。但是彈道導彈打擊空中的飛機,則明顯更復雜。大多數飛機在10分鐘的來襲間隔期間,可以在三維空間中高速躲避,就不再是海面艦船的二維式逃跑。

另外10分鐘內,高速飛機可以躲避出100公里甚至150公里以上。導致二次尋找和鎖定目標的難度更大。不過彈道導彈反飛機也有優勢。這就是可以把彈道導彈做成集束空空彈頭。一發導彈砸下來,到2萬米以下的低空大氣中,突然分散出10枚甚至10枚以上的空空彈頭,這樣一發彈道導彈就可以擊落一個空中的機群。實際上現在射程超過400公里甚至到700公里的超遠程空空導彈,已經明顯具備一些空射彈道導彈的基本特徵。這類導彈發射後也是先爬升到40公里以上高層稀薄大氣中,進行低阻力飛行,然後再向下俯衝過程中,彈上雷達同步開機尋找某個預定區域的敵機,最終鎖定並擊毀目標。在彈上的主動相控陣雷達開機以前,這些超遠程空空導彈也都是純慣性制導的,因此其早期彈道也引導模式,

幾乎完全等同於空射彈道導彈。如果這種超遠程空空導彈再發展中出多彈頭空空分導模式,那麼基本就等於彈道導彈擊落飛機,已經是很實際的戰法。

4
最新評論
  • BSA-TRITC(10mg/ml) TRITC-BSA 牛血清白蛋白改性標記羅丹明
  • tvs二極管陣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