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立國之戰,是一個國家獲取天下人認可的決定性戰役,相當於一個新勢力要想在天下立足,需要充分展現出你的實力,得到別人的承認,就好像某些武俠片中,一個新人要想在某個地方開武館,就需要踢館,需要一定的戰績,以此獲得別人的承認,你才有立足之地。當然了,這個立國之戰,可以是在你建國之前,也可以是在建國之後,以形勢而論。

上一篇,我們講了大秦的立國之戰,也就是奠定乾坤的長平之戰,此戰乃是秦國和趙國的軍事巔峰對決,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秦趙雙方在長平對賭國運,最終秦國憑藉綜合國力和主帥能力更勝了一籌,自此稱王稱霸,天下無敵。然後講了西漢的立國之戰,垓下之戰,劉邦的漢軍在垓下設下十面埋伏,幾乎全殲了西楚項羽的主力大軍,此戰之後,天下盡歸劉邦,西漢王朝自此昂首屹立。

然後是東漢王朝的立國之戰,崤底之戰,東漢光武帝劉秀在建國之初,趁著赤眉軍和綠林軍在關中內耗,兩敗俱傷,然後派出馮異在崤山設伏,圍殲了當時實力強橫的赤眉軍主力,自此奠定了一統天下的基礎。然後是西晉的立國之戰,滅蜀之戰,司馬昭派出鍾會和鄧艾一舉滅掉了蜀國,憑藉這份功績得以封王建國,自此奠定了司馬家最後取代曹魏的基礎。最後是隋朝的立國之戰,隋朝反擊突厥之戰,隋朝建國之後,面臨著突厥帝國的巨大威脅,在頂住突厥的第一波突襲之後,隋軍組織起反擊,最終完勝突厥,將突厥帝國打得分裂成兩部分,後期更是虎步草原,所向披靡。

接下來,我們講講隋朝之後,唐宋元明清五個大一統王朝的立國之戰。

6、唐朝—淺水原之戰、虎牢關之戰

李唐王朝立國,是憑藉著天下烽煙四起,隋煬帝南下江都,關中政治空虛的契機,派遣一支軍隊突襲關中得手,自此建立了執天下牛耳的先機。李唐初入關中之際,政局並不算穩定,李唐要想在關中立足,首先就面臨著西秦霸王薛舉的威脅。

薛舉起兵甘隴地區,然後攻下秦州,也就是今天的天水,然後以天水地區為中心,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根據地,手下擁兵十數萬,而且戰鬥力驚人,薛舉有勇有謀,其子薛仁杲勇猛無敵,手下精兵良將很多,正是依靠這支軍隊,薛舉建立西秦,並稱帝建國,是當時初入關中的李唐最大的競爭對手。

初入關中的李唐隨即便展開了對薛舉集團的打擊,李淵先是派遣李世民主動出擊,李世民指揮軍隊長驅直入,大破薛仁杲的軍隊,大軍直入淺水原地區,嚴重威脅到了薛舉集團的核心區域。薛舉厲兵秣馬數月,隨後展開了對李世民大軍的反擊,恰逢這一時期李世民生病,薛舉長驅直入,大敗李世民軍,李唐軍隊折損了十分之六,大將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等被俘虜。李世民帶領殘軍退回長安,略顯狼狽。這是李世民軍事生涯中,最悲慘的一次失敗。

正當薛舉大軍打算趁勢推進,一舉攻下長安之際,薛舉卻於618年8月病死於軍中,薛仁杲繼承了薛舉的位置。李唐覺得天賜良機,於是李淵再次啟用李世民征討薛仁杲,李世民深知薛仁杲軍勇猛且士氣旺盛,沒有像上次一般和西秦軍隊進行野戰交鋒,而是看準了西秦軍隊糧草不濟的弱點,穩紮穩打,謹慎推進。最終西秦軍隊堅持一個多月後,難以為繼,只能敗退。李世民抓準時機,突進淺水原,猛追猛打,殲滅了西秦軍大部。薛仁杲最終兵敗涇川城,投降後被殺。

淺水原之戰後,李唐算是坐穩了關中地界,然後就是掃蕩中原的戰爭。其實在當時,李唐並非天下最強的一股勢力,當時瓦崗軍和河北竇建德軍才是起義軍實力的天花板,特別是李密的瓦崗軍,在中原橫掃多方勢力。之後瓦崗軍戰敗,中原局勢變動,李世民率領大軍東出潼關,打算和王世充等諸侯爭奪天下。李世民圍困洛陽多日,王世充不敵,遣使向竇建德求救,竇建德親率10萬大軍南下夾擊李世民。

在此情勢下,李世民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是帶領騎兵主動出擊。最終李世民用驕兵之計,大破竇建德的主力大軍,並且生擒了竇建德。此戰之後,李世民取得了在中原地區的決定性勝利,隨後攻破洛陽,挺進河北,奠定了李唐一統天下的根基。若是虎牢關李世民戰敗,則隋末將割據數十年,李唐不過是關中一個政權罷了,正是因為在虎牢關的勝利,李唐才開啟了一個偉大帝國的開端。

7、北宋—宋滅北漢之戰

北宋是從後周柴家手中接過的江山,後周經過了郭威和柴榮兩代賢君十餘年的治理,已經實現了國富民強,而且全面壓制了周圍的其他政權,根基牢靠且實力雄厚,所以北宋自開國後,先南後北,掃平了南方的後蜀、南平和楚地,之後又拿下了南唐後吳越等地方勢力,其實並沒有耗費太多力氣。

但是北宋和西漢、隋朝相似,面對著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的威脅,在唐末五代時期,契丹在耶律阿保機的帶領下橫掃草原和東北,統一了北中國草原。並且趁著五代亂世,插手中原事務,幫助石敬瑭滅掉了後唐,然後拿走了燕雲十六州。然後耶律德光滅掉了後晉,在開封稱帝。

後周滅漢之後,後漢宗師在晉陽地區割據,投靠了遼國。因為有契丹騎兵的加持,後周耗費許多力氣,也沒能拿下彈丸小國北漢。而北漢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其手握雁門關和晉陽,是中原王朝北方的一個門戶。所謂的北方門戶,其實就三個地方,其一是幽、薊、燕山一帶,其二就是晉陽、九原一帶,其三就是河西一帶。這三個地方如果都失去,那中原王朝將無險可守,現階段收回幽州不現實,河西有定難軍貌合神離,當時也解決不了。所以奪回北漢,將是宋朝立國的根基,北漢不納,則遼軍可以隨時進取中原。

北宋在平定南方之後,隨即就展開了針對北漢的戰爭,然而這一打,就是十多年,趙匡胤963年曾派遣王全斌北上,結果遼國派出6萬騎兵擊退了宋軍。968年,趙匡胤再度興兵北伐,大軍勢如破竹,直接殺到了晉陽城下,結果遼軍再度南下,宋軍聞風而退,被北漢軍隊追擊,多個城池被劫掠。969年,宋太祖再次北上,大軍圍攻晉陽,以水灌城,三個月未能攻破晉陽。宋軍反而疾病橫行,遼軍再度南下,宋軍無力支撐,選擇退卻,結果被北漢和遼軍追擊,損失慘重。

975年,基本掃平南方之後,宋太祖再次舉兵北上,還是受到遼軍阻礙,無功而返。直到978年,宋太宗即位之後,全線出擊,採取攻城阻援的策略,在北線多個戰略要地都有部署,阻止遼軍南下。宋軍兩次擊敗了遼國援軍,然後全線出擊,耗時數月,於979年五月一舉滅掉了北漢。

北宋滅北漢,具有很深的歷史意義,是北宋完成統一的最後一戰,同時也是北宋開始高度集權和恢復經濟的新起點。

8、蒙元—野狐嶺之戰

蒙古帝國乃至後來的元朝曾經是橫掃亞歐大陸的絕對強者,蒙古騎兵更是整個亞歐大陸在整個十三世紀的噩夢。而這個強悍的蒙古部落,在崛起之前,也曾受到過女真人的無情壓迫,所謂的減丁政策,更是讓蒙古苦不堪言。

而蒙古在鐵木真的帶領下,完成了各部落的統一,在崛起的路上,勢必要邁過金國這道關口。所以蒙古和金國之間將要進行一場事關之後百年曆史走向的大決戰,而金國在中期漸漸衰落之後,面對新崛起的蒙古有些捉襟見肘,也需要一場完勝來重新控制蒙古高原。

1211年,金軍出動主力和蒙古大軍在野狐嶺進行了一場大決戰,蒙古精銳十餘萬,金國舉全國之力,出動精銳大軍五十萬人,雙方在野狐嶺附近拉鋸。金軍雖然人數有絕對優勢,但是因為野戰能力遠弱於蒙古騎兵,所以採取的是固守策略,但是野狐嶺一線所需要防守的關隘太多,金軍只能分兵防守,這犯了兵家大忌,因為金軍單兵作戰實力本就弱於蒙古騎兵,再分兵如同送死。

果然,成吉思汗手下名將如雲,一眼就看出了金軍的缺陷,果斷採取各個擊破的方針,充分利用蒙古騎兵移動轉換迅速的特點,對金軍採取分別打擊,最終結果顯著,幾番打擊之下,金軍全線崩潰,蒙古大軍趁勢追擊,金軍損失二十餘萬慘敗,此戰之後金國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蒙古正式在草原稱雄,並在之後幾十年,打下了半個以上的亞歐大陸。

9、明朝—鄱陽湖之戰

明朝,由朱元璋帶領的農民起義軍,從紅巾軍中脫穎而出,然後趁著紅巾軍牽制了元軍,朱元璋帶領部隊一波繞後,從淮西一步登天,坐上了南京城。之後多年,朱元璋一直暗中發育,直到後來天下局勢逐漸清晰,元朝已經丟失了南方,且內部問題嚴重,已經無力南下,能保住現有的勢力範圍就不錯了,江淮的韓宋政權形同虛設,元朝其它地方勢力都是牆頭草。

天下的未來,主要還是集中在沿著長江一字排開的四大起義軍勢力手中,蘇吳的張士誠最富,但是卻也最志短,上限最低。重慶的明玉珍佔有地利,易守難攻,但是實力最弱,其志向可能是求存,最多也就割據巴蜀,對逐鹿中原的野心很低。所以,爭雄天下的,勢必會是陳友諒和朱元璋。

陳友諒兵多,實力強橫,水軍天下無敵。朱元璋這邊則是將廣,且政治環境好,得民心。陳友諒先是以水軍優勢突襲南京,結果被朱元璋擊敗,而後厲兵秣馬兩年,大舉東出,與朱元璋一較高下。陳友諒的五六十萬大軍在南昌城下吃了癟,損兵折將卻沒有啃下南昌,自此失去了先機,不得不和朱元璋在鄱陽湖進行了一場大決戰。

朱元璋得到了天助,在寒冬臘月得到了一股東南風,以火攻破了陳友諒艦隊的鐵鎖連橫,陳友諒數十萬大軍付之一炬,朱元璋趁勢在一年之內攻下了荊湘大地,自此天下再無敵手,而後掃平南方,北上滅元,建立了大明王朝。

鄱陽湖水戰,是大明朝的立國之戰,此戰陳友諒勝,則天下歸屬陳友諒,好在朱元璋以弱勝強,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擊敗了強敵,奠定了奪取天下的根基。

10、滿清—薩爾滸之戰

滿清在發展歷史上,有很多場至關重要的戰役,但是若說是立國之戰,則非薩爾滸之戰莫屬,1616年,努爾哈赤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統一了女真各部,然後又拿下了科爾沁蒙古部落,在時機成熟之後,建立後金,年號天命,稱金國汗,以遼寧北部的赫圖阿拉為都城。

明朝眼見當初的歸屬於自己的小弟崛起,自然是不甘心,更不允許女真威脅到遼東的安全,於是派出大軍準備一舉滅掉了努爾哈赤的女真八旗軍。集結全國精銳20萬和北韓等軍隊,兵分四路進軍,左側中路杜松領兵六萬,右側中路李如柏領兵六萬,左側北路馬林領兵四萬,合葉赫兵,右側南路劉鋌領兵四萬,合北韓兵。

但是正是這分兵出了問題,明朝主動出擊,遇上了遼東百年不遇的大霧惡劣天氣,幾路大軍之間失去了相互的聯繫,都未能如期到達指定的地點,給了後金軍各個擊破的機會,努爾哈赤帶領的八旗軍實力強於任何一股明軍,他們發揮騎兵的優勢,趁明軍各部不能呼應,長途奔襲,打垮了三路明軍,然後趁勢佔領了瀋陽和遼陽兩座城市,自此幾乎全面控制了遼東。

努爾哈赤也將都城先遷到了遼陽,後來定都瀋陽,自此在遼東立足,政權再也沒有受收到明朝的威脅。

4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星途瑤光“40萬越級智能座艙”究竟好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