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楚河漢界,中分天下:一邊是算法精密、“手眼協同”的AI下棋機器人,一邊是年少有為、成績顯赫的冠軍“棋王”。6年前,AlphaGo與李世石進行了舉世矚目的圍棋人機大戰,這一次,人類與AI的對戰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上精彩上演。10月15日,商湯科技與上海棋院聯合舉辦了首場“元蘿蔔杯人機巔峰對決”挑戰賽,邀請到中國象棋特級大師、世界冠軍謝靖和青少年象棋冠軍顧博文分別與“元蘿蔔SenseRobot”AI下棋機器人展開“楚漢之爭”,為象棋愛好者們奉上了一場人工智能技術與頂尖頭腦的“巔峰對決”。對決期間,中國象棋泰斗胡榮華先生作為特邀解說嘉賓與商湯科技創新工程院院長沈徽共同為觀眾帶來精彩講解和對弈覆盤。三代象棋冠軍因“元蘿蔔”同堂共聚,不僅演繹了中國象棋文化的偉大傳承,也為千年國粹煥發了創新科技的基因活力。整個對決期間觀看人數突破85萬,引爆關注焦點。

象棋特級大師、世界冠軍謝靖與“元蘿蔔SenseRobot”AI下棋機器人對弈

本次巔峰對決也可謂是中國象棋歷史上,人類頂尖棋手與可自主完成感知、決策、控制全過程的下棋機器人的首次公開交鋒。從觀察棋局變化,到推算走棋招數,再到取棋落子,全部由“元蘿蔔SenseRobot”AI下棋機器人獨自進行。它融合了商湯領先的人工智能和機械臂技術,不僅具備高超的棋力水平,還擁有毫米級的操作精度,共內置26關難度的棋力對戰,“手眼協同”與人類棋手面對面對弈。當年,AlphaGo背後依靠的是連接著上千個CPU和上百塊GPU、能耗接近人腦5萬倍的超級計算機,而“元蘿蔔”則是一臺在家庭書桌上就能擺放的實體機器人,它將AI從“遠在天邊”的前沿技術帶到了用戶面前,讓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切身感受AI帶來的新的生活體驗。

對決中,青少年棋手顧博文選擇中等棋力的第16關率先出戰,執紅先行,以仙人指路強勢開局;而元蘿蔔棋高一著,積極進攻,憑藉強大的棋力水平,最終取得勝利。特級大師謝靖直接挑戰最高難度第26關,同樣執紅先行,採用飛相局開局,整個過程謹慎思索,精細應對;而AI下棋機器人穩中進攻,逐步佔據主動,以炮4平3確立全局優勢,最終鎖定勝局。

顧博文是來自上海的12-16歲青少年組冠軍選手,是中國象棋的冉冉新星;謝靖目前擔任上海象棋隊男隊教練兼隊員,是上海最年輕的象棋特級大師,也是“象棋泰斗”胡榮華的親傳弟子。在賽後的訪談中,謝靖提到:“和傳統AI象棋軟件不同,與‘元蘿蔔’對弈時給我的最大感觸,就是它靈敏穩健的操作,以及沉著冷靜的發揮,猶如一個真實存在的對手。在我看來,‘元蘿蔔’可以在未來的象棋學習和訓練當中成為人類棋手的左膀右臂,這是傳統文化的延續,也是科技進步的引領。”

胡榮華對顧博文和謝靖以及“元蘿蔔”的各種妙招和精彩的整場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元蘿蔔棋力很深,走法乾淨,節奏緊湊。兩位選手與機器人的智勇攻守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不僅僅是一場人類與人工智能技術的一次對弈,更是對象棋運動、象棋文化的一次有力宣傳。比賽結果無論輸贏,皆為傳承。”作為20世紀最傑出的象棋手之一,胡榮華曾14次奪得全國個人冠軍,在1960年至1979年中創造“十連冠”紀錄,1988年被亞洲象棋聯合會授予中國象棋國際特級大師稱號,是中國象棋界當之無愧的傳奇人物。對於象棋的未來發展,胡榮華也表達了期待,“象棋作為傳統體育項目,不能只是囿於圈內的藝術,也需要一定觀賞性,需要更多的觀眾。而人機對決這種形式可以讓更多新一代年輕人感受到中國象棋的魅力,提高群眾參與的熱情,有望讓中國象棋重新回到聚光燈下。”

憑藉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元蘿蔔SenseRobot”AI下棋機器人開創性地將前沿科技和象棋文化連接在了一起。它可以“手眼並用”為用戶教棋、練棋並講述象棋知識,給用戶帶來“執子下棋”的真實感受,鍛鍊思維、保護視力。除26關棋力對戰外,它還內置有100多個殘局挑戰和巔峰挑戰等多種模式,讓用戶開動腦力享受高水平對弈的樂趣。此外,它還得到了中國象棋協會的權威認證和授權,為用戶提供專業課程,並實現在家裡足不出戶就能完成16-13級的官方象棋考級評測,獲得專業證書,玩有所得,學有所成。

商湯科技創新工程院院長沈徽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元蘿蔔’這樣一臺實體的AI下棋機器人,讓大眾在家裡就能夠接觸和感受真正的人工智能,不僅扮演棋手們的新朋友,更能成為家人們的話題中心及情感紐帶。未來,我們還會舉辦一系列極具觀賞性的人機巔峰對決活動,引導民眾重拾象棋文化,助力象棋國粹在科技創新的橋樑下更好地走向普羅大眾。”

自今年9月發售以來,“元蘿蔔SenseRobot”AI下棋機器人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一致好評,其中不乏為普通家庭增進了孩子與父母、長輩之間的互動,也為諸多專業棋手和象棋愛好者們帶來了下棋、練棋的新伴侶,賦予了更多學棋的氛圍感和獲得感。通過以創新技術承載和傳遞中國象棋文化,“元蘿蔔SenseRobot”AI下棋機器人將幫助更多青少年增進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開發智力,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有效助力壯大象棋運動影響力。

近年來伴隨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已經成為企業的原生內在需求,人工智能政策持續利好,整體人工智能行業發展迎來利好,相關企業不斷入局。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共有209.5萬餘家經營範圍含“人工智能、機器人、數據處理、雲計算、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成立於1-5年的“人工智能”相關企業佔比最多,佔比達48.9%。

註冊資本在100萬以內的佔比為27.9%,100-200萬次之,佔比為25.6%。 2021年新增註冊企業數量為68.7萬家,年度註冊增速為46.3%。 2022年以來已新增註冊29.9萬家,同比增長4%。

從地域分佈上看,廣東省以31.8萬家相關企業數量佔比15.2%,位居第一,江蘇省、北京市等分別以近18.3萬家佔比8.7%、17.3萬家佔比8.3%分別位居第二、三位。 關於人工智能的商標和專利信息逐年上漲,商標達68.8萬個,專利達48萬個。

伴隨AI技術不斷進步與成熟,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速,人工智能政策持續利好等多方面因素都驅動了人工智能市場的持續增長。據中中國產業研究院數據,華人工智能市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154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28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69.79%,預計2022年將達2729億元。

2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講故事說財務之王麻子開火鍋店,裝修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