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引言

房地產行業成為近幾十年對國家發展最重要的行業之一,對此易居Quattroporte曾經說過,房地產其實是中國最大的製造業,在國內總計31個製造業的大類別中,二〇二〇年房地產增加值共有7.76萬億元,佔據製造業總增加值的24.7%,而且房地產還屬於國內少有的集暴利產業。

國有土地是0成本,銀行資金成本也很低,在開發商整合了這些有效資源之後,再將其開發和對外出售,將房價一步步推上新高潮,房價收入比也從22年前的5.5提高至去年的11.8。

在整個房地產的發展環節中,每一個環節都處於暴利水平。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這種暴利的誘惑也吸引了不少國企,當越來越多的國企投入房地產行業後,國家也推出了退房令,但現在有人懷疑,退房令其實不過就是一個幌子罷了,讓央企、國企和城投接盤或許才是真正的目的。

不同於其他科技行業需要較高的材料和人工成本,房地產需求量大而且成本低,這也讓越來越多的國企和央企也紛紛想要在這塊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

可這也引發了國家相關部門的注意,早在2010年國家就出臺了首到退房令國資委批准,允許從事房地產行業的央企僅有16家,而把房產作為副業的央企數量卻高達78家,在這78家央企中從事房地產行業的子公司又有227家。

而自從2010年國內首度提出退房令,一直到二〇二〇年這10年間國內又共計7次提出退房率,根據可研智庫數據統計結果顯示二〇二〇年和二〇二一年,國家央企,國企以及國資參股企業數量分別為56家和64家,這其中還不包括其他各類地方城投公司,而從第一第二第3輪各地集中供地數據來看,長投公司同樣也是房地產開發的一大主要支撐力量。

如此看來,自從推出退房令以後,從事房地產事業的國企央企和國資公司非但沒有減少,甚至是越來越多,這都不由得得讓人懷疑,會不會退房令只是一個幌子罷了,真正目的是讓國企央企和承租公司接盤。

房地產行業之所以吸引廣大國企央企,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盈利水平非常可觀,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門檻低,對於背景雄厚,資金充足,規模龐大的國企央企來說,他們想要在房地產行業有一席之地,簡直輕而易舉。

國企的優勢主要在於資金充足,憑藉這一點他就能夠力壓群雄,再者因為國企央企又有著強大的號召力,各種物力和人力資源都會更傾向於他們在和民營企業共同競爭房地產這塊大蛋糕時,有國企和央企的下場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更加狹小。可他們紛紛參與也容易造成房地產過度發達、房產泡沫迅速擴大的情況。

而且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中國明確指出國有資本應該開放競爭性業務,繼續推動公共資源配套的市場化,打破各種形式的行業壟斷。

同時國家也明確提到央企的發展定位和發力方向應是事關國計民生、國家安全保障以及有關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比如高科技製造、環保等,不應該是房地產這種一般性的競爭行業。

所以國家推出退房令的根本目的還是想要約束這些國企和央企的發展方向和發力方向,讓他們不要為了追求利益而忘本,這雖然能夠讓他們獲取較多的效益,但是卻也容易加劇行業發展不平衡的局面,給國家發展和百姓生活帶來更大的困擾,越是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下,就越需要這些擁有重要地位和實力的國企和央企發揮出他們的強大實力和鎮定效果。

為什麼在退房令頒佈之後,國企央企參與房地產的情況更為普遍,這主要是因為國企央企和城投公司主要轉型房地產開發並建立在樓市已經不穩定的因素之後,若是他們不對其進行兜底處理,地方財政收入或將遇到麻煩。

但也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兜底處理,如今房價已經有了明顯變化、住房資產呈現出了貶值趨勢從土地性質來看也開始,共重視保障輕商業性、以保障國民安居性為主,商品房為輔,房產銷售市場的需求有所下滑,從業人員需求量降低,特別是銷售類人員表現更為明顯。

結語

當然對於從事這一行業的民營企業來說,未來他們還會受到國企和央企下場的影響,最終民營企業很可能迴歸到“包工頭”這一身份中或是實現轉型。

9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分享SCI相關知識,介紹其類型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