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流淌在中國悠久文化歷史長河中的詩歌中,按詩歌內容分,有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悼亡詩,詠物詩,軍旅詩等。而詩歌又是高度精練的語言,詩人往往在觀察自然景色之中通過抽象思維總結出許多蘊含哲理的詩句。下面以幾首該類型的古詩作為例證。

01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迴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

——王籍 《入若耶溪》

哲理: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表達手法上是以動顯靜,前後兩句包含的哲理是一樣的,噪和靜,鳴和幽,是一對矛盾,矛盾雙方不可分割,相互對立,但有時又可以相互轉化。這裡作者描繪的就是噪向靜的轉化,如果一點聲音也沒有,這個樹林和山谷反而成立死氣沉沉的一片。

02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登樂遊原》

哲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事物一般都要遵循萌芽、成長、成熟和衰退等幾個階段,然後進入下一個週期,再美好的事物也有終點。只不過終點也有可能是新的起點。就好像雪萊的詩說的“如果冬天到了,春天還會晚嗎?”所以,不用過分悲觀。

03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哲理:這是一首贈別詩,作者用“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鼓勵好友不要為一時的困難險阻和挫折所嚇倒,否極泰來,符合歷史潮流發展的新生力量必將取代阻礙歷史發展的舊事物。

04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哲理:雖然是一首出塞詩,但整首詩都包含了軍事哲理,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體現作者認為軍事鬥爭應當解決首要矛盾,而不糾纏於解決了多少次要矛盾。

05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的《題西林壁》

哲理:看待事物要從全面、客觀、聯繫的角度,而不能片面、主觀和孤立。

06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蘇軾《琴詩》

哲理:琴聲既不單獨在琴絃上,也不單獨在指頭上,而是指頭撥動琴絃而有了琴聲,因此,單獨去聽琴絃或者指頭是聽不見聲音的,看待事物要用聯繫的觀點而不是孤立的態度。

07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哲理:少壯工夫老始成,量變引起質變,質變以量變為基礎;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典型的實踐論。

08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陸游《遊山西村》

哲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們在進入陌生環境或者研究新事物時,剛開始沒有找到規律,往往會像迷路一般,出路難尋。如果鍥而不捨,繼續前行,便又會豁然開朗,關鍵是要找到規律,不要輕易放棄。

09

涇溪有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聽說有沉淪。

——杜荀鶴《 涇溪 》

哲理:越是危險的地方,由於大家都有數,人們就會越加小心,也就較少發生事故;相反,平坦安穩的地方,人們往往粗心大意,反而容易出問題。矛盾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這首詩現在通常用作安全教育的宣傳標語之一。

4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蘋果筆的代替筆有哪些?Ipad好用電容筆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