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我們換個胃口,來聊聊網際網路。

相信很多小夥伴對於阿里巴巴都並不陌生,作為近年來崛起的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及其代表作--支付寶,對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有目共睹。近期,阿里巴巴出動了旗下的另一員大將,阿里雲。這張定位為雲端計算和終端的“王牌”,將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大的技術優勢。

然而阿里雲本身並不是今天的介紹重點,我們發現它的頂級合作伙伴、創新合作伙伴竟然都是美國企業,如果這些企業被禁止給阿里提供產品/服務,阿里雲是不是就不能用了?還是說,阿里有信心不會被列入實體清單?到底是民族之光,還是私通外敵?一時間難以判斷。

然而,我們可以通過抽絲剝繭的邏輯,來分析它這麼做的意義。

首先,在大洋對岸的領導眼裡看來,我們的特靠譜同學,俗稱懂王。他覺得你行,不行也行。懂王覺得你不行,行也不行。畢竟他最懂,比誰都懂。

然後他們順便還能乘機滲透一下,滲透得越多,越容易達成“制裁-癱瘓”的套路。如果只滲透點皮毛,制裁還真不保證就能傷及根本。看看Huawei,他的發展會直接威脅美國的核心競爭力---半導體技術;所以懂王深知其中利弊,所以毫不猶豫地把Huawei被來回反複製得灰頭土臉,多長時間了,就沒太平過。結果Huawei依然頂著炮火繼續前進,如果換成真被卡住脖子的企業,即使還有殺敵之心,恐怕也無再戰之力了。

經濟博弈,也是如此。實體清單不清單的,在現在不重要,先關心能滲透和牽制多少。真能控住,懂王覺得你該上清單就上,你沒事就不上。

舉個類比,就像古代回合制比武,我不關心你攻擊力多高,多能打,生命值多厚,我只關心我的招式能否持續性地牽制住你,讓你無法攻擊。攻擊力再高,再能打,也得打得出來才行,如果動都動不了,攻擊力再高,再能打也等於0.毛衣站也是如此,我制裁你多少,你制裁我幾何,這些都是果,而不是因。如果能通過這樣的手段成功牽制住你,讓你越來越難超過我,這才是使用毛衣站這種手段的根本目的。

所以所謂的實體清單也好,不可靠名單也罷。都只是一個頭銜,一個虛號,在對岸眼裡你是不是足夠有威脅才是重點。即使一時躲過了名單的制裁,但是隨著一天天發展壯大,不被他們盯上是不可能的。然後各種大棒依然會如期而至。所以與其糾結贊助商的國籍,還不如拋棄幻想,準備戰鬥,才是經營謀略的上上之策。

戲說身邊的經濟學,我們明天接著聊。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雲釘一體」,釘釘靈魂人物無招或調任,傳將出任阿里CEO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