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現在,坐擁千萬級曲庫的網易雲音樂,卻似乎仍難擺脫使用者的不滿。

那麼網易雲音樂會如何解決這個痛點?

拼版權,網易雲音樂輸在「起跑線」

2015年「最嚴版權令」的釋出,標誌著中國數字音樂市場正式進入了正版化的時代。

2020年,網易雲音樂在版權上的動作更加頻繁,吉卜力工作室、滾石唱片、華納版權、少城時代、環球音樂、CUBE娛樂、好多音樂均與其達成版權合作,它還拿下《歌手·當打之年》《朋友請聽好》《我們的樂隊 》《中國新說唱2020》等音樂綜藝節目的音樂版權。

不誇張的說,騰訊音樂把國內外的歌曲都買下來了。

騰訊音樂包含的版權音樂有:華納、環球、索尼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的獨家代理、華語樂壇中的桂冠,英皇娛樂、福茂唱片的代理,以及諸如《歌手》《聲入人心》等音樂綜藝類節目的音樂版權。

音樂平臺的版權之爭,不單單是量的爭奪,更重要的是1%的優質版權的競爭,也就是像周杰倫、林俊杰、薛之謙、Talor Swift這樣擁有大批量聽眾的歌手的版權,他們的音樂版權的平臺變動甚至能造成使用者遷移。

在頭部歌手作品仍顯不足的情況下,網易雲音樂的平臺上出現了許多未授權的Cover版音樂和MV內容,而此舉已經違反了《著作權法》。

雖然網易雲音樂在豐富曲庫方面動作不斷,但遺憾的是「周杰倫式」的爆款歌單,依舊掌握在騰訊音樂手中。

一個騰訊內部人士表示:「不是我們想壟斷,是他們買不起。」

在今年的網易財報電話會議上,丁磊也表示,此前索尼、華納和環球三大唱片公司在中國採取的獨家授權模式「顯失公平。」

會員增長難填版權費「大坑」

現階段,網易雲音樂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會員、廣告、直播、數字專輯、票務、音樂周邊等,而音樂版權影響最大的就是會員的增長。

據網易的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披露,網易雲音樂付費有效會員數同比增長135%,表明目前該平臺會員保持著持續增長的態勢。但是值得關注的是,未來一段時間這樣的快速增長勢頭是否仍然可持續?

以騰訊音樂為例,線上音樂業務的MAU(月活躍使用者數)為 6.57億,同比增長0.5%,付費使用者數量為4270萬人,同比增長50.4%,然而付費率其實只有6.5%,較上一季度環比僅增長了0.3%,且每位使用者的付費能力為9.4 元,同比提升了1.1元,而較上一季度僅提升了0.1元。

與版權費逐漸走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使用者依然不願意把錢花到聽歌上。花重金砸出來的音樂版權,可能並不會為網易雲音樂帶來實質性的收益。

國內數字音樂市場早期一直是免費模式,讓大量使用者有意願為音樂版權付費,短期來看並不現實。並且國內音樂平臺的付費不如國外成熟,雖然在逐年增長,但是速度也不容樂觀。

在增長空間受限的情況下,付費使用者也對網易雲音樂的體驗感產生了部分不滿。購買會員後,部分作品仍需單獨再付費,此外,會員時間到期後,此前付費已下載的歌曲也無法繼續聽,這一設定的體驗感甚至不如非付費使用者直接線上聽歌的體驗。

前段時間,網易雲音樂先後與亞朵酒店、屈臣氏、瑞幸咖啡等聯合進行會員體系的運營,與阿里的88VIP達成合作,在拓展會員的方面,網易雲音樂可謂是煞費苦心。

但是阿里近期正在祕密接觸包括太合、滾石等在內的音樂版權巨頭,或正在商談相關收購事宜。如果這個訊息最後得到證實,網易雲音樂不僅會失去這個會員引流的入口,還會多一個對手。

網易雲音樂CEO朱一聞也表示:「版權長期來看不會成為競爭壁壘,這種玩法不可能長久燒下去」,未來各家的競爭一定是對音樂上下游的整合,包括對音樂內容、音樂平臺的運營以及產品等方面的創新。

補短版權,能靠原創和社群生態嗎?

在版權短板已成定局的情況下,網易雲音樂也在謀求多元化發展的道路。

拿到老作品的版權只是保持現有領先地位的基礎,利用自身強大的使用者基礎和宣發經驗去反哺原創音樂生產,才是下一階段拉開競爭差距的關鍵戰術。

2017年,網易雲音樂開放音樂人入駐,與原創音樂人直接對接,跳過發行公司、版權公司這一中間環節。2018年,網易雲音樂又推出「雲梯計劃」,通過一系列的激勵活動增加原創音樂人對平臺的粘性。

截至2019年12月底,網易雲音樂平臺入駐原創音樂人總數超過10萬,音樂人上傳原創作品總數超150萬首,全年原創音樂人作品年播放量超過2700億次。截至2020年4月,入駐網易雲原創音樂人數量快速突破16萬人。

這當中也湧現了《我曾》《世間美好與你環環相扣》《晚安》等多首爆紅的歌曲,年播放量均超過了10億次。

但是新的問題也隨之而生。

一是由於扶持獨立音樂人成本較低,爭取獨立音樂人的平臺遠不止網易雲音樂。包括騰訊音樂人「原力計劃」、蝦米音樂的「尋光計劃」、抖音「看見音樂計劃」、B站「bilibili音樂星計劃」在內,目前各平臺面向原創音樂人的扶持計劃至少有十多個。

就算沒有這些問題,網易雲音樂和這些原創者的關係也並不是牢不可破。因為網易雲音樂的定位是C端的使用者平臺,更多是用渠道量、平臺來培養新人,劣勢在於經紀業務、發行業務不夠專業。即便出現了特別好的音樂人,火了之後大概率也會選擇進入專業的音樂公司。

丁磊說過「中國音樂行業已經進入深耕細作的階段,使用者需要的不是一個播放器。」

所以網易雲音樂希望用它引以為傲的社群生態反哺更多的內容出來,打造更多的爆款。於是相繼上線了包括「look直播」「雲村社群」「因樂交友」「一起聽」「心遇」等功能。

這些嘗試賦予了網易雲音樂更多的可能,也在不自覺的降低網易雲音樂的逼格。

剛開始的網易雲音樂,小眾得就像丁磊自己開的一個小小的Music Party,地點是在雙層別墅改建的咖啡館,這裡只有音樂,別無他物。通過「情懷」標籤迅速搭建使用者流量池的網易雲,這些嘗試對於使用者來說不是「不忍直視。」

無論是新增的視訊頁、視訊分類頁,還是氾濫成災的小廣告,都讓很多使用者吐槽「四不像。」

「音樂APP賣演出票我還可以勉強理解,但是雲音樂商城裡邊除了耳機、樂器之外,竟然還賣美妝產品、玩偶、T恤,還開始招募遊戲主播,接入直播,感覺是不務正業。」

2019年第四季度,包含網易雲音樂的創新及其他業務毛利率還在20.6%,而今年第二季度其毛利率降至18.5%,網易雲音樂盈利的下滑趨勢明顯。

網易雲音樂想要的「社群-版權-平臺」互利的流量閉環,與騰訊、阿里進行差異化競爭,需要謹慎使用社群生態的羽毛,在擴大社交功能流量的前提下,實現社交商業化和使用者體驗之間的平衡。

結語

丁磊曾將網易定義為「七分理想三分生意。」那麼網易雲音樂對丁磊來說,無疑是最能體現其理想的產品之一。今年1月,網易CEO丁磊在內部管理層會議上被問到,未來對網易雲音樂最大的威脅是什麼?他的回答是,「怕大家失去了對音樂的熱愛。」

2018年以前,在網易雲音樂的可能是熱愛音樂的人,但是在2018年網易雲音樂輸了版權之戰之後,留在網易雲音樂的使用者,可能更多的是對網易雲音樂生態的喜愛。在重度使用者的推薦下,網易雲音樂的曲庫利用率一度達到80%,而其他線上音樂平臺一般只消耗頭部內容,曲庫利用率僅在20%左右。

但是美好已經成為曾經,目前業界已經形成了共識:網易這家公司,除了遊戲沒什麼不能賣的。在實打實的經營壓力面前,丁磊的一些夢想或許只能被捨棄。

網易雲音樂的未來會不會在丁磊手裡,這還是一個懸念。

最新評論
  • 1 #

    不是我們想壟斷,是他們買不起

  • 2 #

    反正我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都有,網易主要用來聽遊戲音樂,qq音樂主要聽歌曲比如周杰倫這一類的,但是如果選一個充錢我肯定選qq音樂,為什麼?因為網易雲的音樂是在找不到幾首好聽的歌曲,雖然遊戲音樂也很好聽,但是不如聽流行音樂有b格

  • 3 #

    網易雲有個很大的問題……本來不收費的歌曲,多年之後被抖音帶火了,然後就開始收費了……

  • 4 #

    我就是網易雲的使用者,我個人並不覺得網易雲有這麼不堪,相比之下我更願意站在較弱勢的網易雲這邊,因為有了這些鬥士,才不至於讓qq音樂收上50塊一個月的會員費。

  • 5 #

    雖然防彈的版權去了網易但騰訊這邊市場佔有率越來越高是趨勢 曾經引以為豪的網易雲電音現在居然好多電音都沒版權

  • 6 #

    就在前幾天,我放棄網易了,包括網易新聞跟雲音樂,新聞不是我喜歡的,想聽的歌雲音樂都沒有

  • 7 #

    qq音樂很多歌都需要開會員才能聽

  • 8 #

    我在收費之前,下了無數首歌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小米採用鴻蒙系統,可能僅僅是一些人的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