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伴隨著網際網路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習慣於對服務提供商無償地信任,幾乎很少人會思考我們提供的資訊會不會被用到本不該用的地方。現在的App一上來就請求攝像頭、通訊錄、麥克風、定位等一系列許可權,一登陸就要求繫結手機、填寫生日性別等一系列個人資訊,我們才開始慢慢關注隱私的問題。

在MIUI 12以及iOS 14中,系統廠做出一系列優化來讓使用者可以掌握主動權,控制App可以或許的資訊。但是這仍然沒有從源頭上解決問題:App開發者們習慣儘可能多地獲取使用者資訊,哪怕不是必要的。在2019年的1月25日,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四部門召開新聞釋出會,聯合釋出《關於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專項治理的公告》,App治理“國家隊”就此誕生。

今天,App專項治理工作組釋出訊息稱,經專家評估發現,目前市面上有81款App存在個人資訊收集使用問題,並要求有關App在30日之內進行整改,對不能有效整改的依法進行處置。其中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收集業務功能用不到的使用者資訊、請求許可權時沒有告知使用者具體目的、沒有相關的隱私政策、使用者不提供所有許可權就拒絕提供服務以及沒有提供賬戶登出功能等。

名單中不乏常用的知名App,這些應用手機使用者的資訊雖然不是用於售賣獲利,但是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收集非必要的資訊無論如何是站不住腳的。這些App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訊主要用於對使用者畫像的進一步優化,通過更深刻地研究使用者行為,優化廣告投放的效果,來提高自身的獲利。但也不排除部分App會直接通過使用者提供的資訊牟利。例如多年前很紅爆的Wi-Fi萬能鑰匙,就是通過很不顯眼的方式以預設選擇隱私政策的非明示方式徵求使用者同意,然後共享使用者的Wi-Fi密碼,招致大家的反感。

在這次公佈的名單中,甚至能看到一款手電筒應用請求了電話、位置、麥克風等許可權。面對現在App市場這種混亂的局面,只能說:“是應該管管了。”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神助攻!為幫助鴻蒙系統,這個國家派出了1500名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