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編輯/葉麗麗

“我們已經開始構建自己的生態,把生態幹起來,鴻蒙OS系統已經投入上億,體驗一直在改善,現在能達到安卓70%-80%的水平,但是每天每週每個月都在改進。”近期,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談論了鴻蒙OS目前的狀態。

近兩年來,華為幾乎沒有什麼好訊息。海內外消費者最關注的問題,無疑是手機還能否使用,其中涉及晶片是否短缺,安卓是否可能斷供,而鴻蒙OS何時能運用到華為手機上。

在國內“缺芯少魂”的常態中,作業系統領域一直缺乏自主創新,這決定了鴻蒙OS的突圍之路很艱難。

但鴻蒙OS的機遇是,針對下一輪作業系統的戰爭已經打響,谷歌推出了針對IoT的新系統Fuchsia,用來取代安卓,鴻蒙OS也同樣是為了IoT而準備的。

這是一場華為與谷歌的對壘,但歷史如此相似,在上一次手機作業系統迎來變革之時,谷歌推出安卓系統,在很長時間內被稱為蘋果iOS的模仿者。

但安卓最終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作為後來者,安卓已經成為現在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手機作業系統。

對於鴻蒙OS而言,在創造安卓的奇蹟之前,還需度過眼前的危機。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下,原本是要為下一場變革而戰的鴻蒙OS,不得不盡快補位。

因為華為手機亟需一款替代品,鴻蒙OS可能不得不直接對戰安卓。

不過,鴻蒙OS還沒準備好,即將在明日華為釋出會推出的全新EMUI 11,也佐證了這一事實。

明日的釋出會上,華為將推出EMUI 11的訊息,從華為終端官微釋出的預熱海報中看到,搭載EMUI 11系統的智慧手機可以將冰箱、空調、微波爐等家用電器通過華為雲服務連線在一起。但此前有訊息稱EMUI 11系統是基於開源版的Android 11。

鴻蒙OS何時出擊手機領域,能否複製安卓後來居上的奇蹟,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

競速下一代作業系統,但鴻蒙OS略顯倉促

2007年11月5日,一個小綠人問世,谷歌宣佈推出安卓——這款基於Linux 平臺的開源手機作業系統。人們很難想象,這個頭上有天線、名為“安卓”的機器人會在今後影響數億人。

但在當時,安卓的問世不過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聞,因為彼時作業系統市場正在發生一場巨大的變革,競爭由PC轉向了移動端。

PC時代的王者微軟來遲了一步。蘋果卻是那個抓住了機遇的玩家,它通過iPhone和iOS開闢了智慧手機時代。

同一時期,谷歌推出了安卓,諾基亞推出了Symbian作業系統,三星也在試驗作業系統Bada。

讓人驚訝的是,安卓成為了其中的倖存者。直到安卓崛起,與蘋果iOS分庭抗禮後,比爾蓋茨也表達了自己的反思。他在一場活動時發表演講時,談到了自己犯下的“最大錯誤”,便是給了谷歌機會推出安卓。在谷歌收購安卓公司時,微軟沒能及時出手。

2012年左右,隨著安卓和iOS市場份額逐漸增大,Windows Phone(簡稱為WP)、塞班等系統的市場佔有率不斷被擠壓,一輪作業系統之爭塵埃落定。

也是從這時起,華為開始規劃自有作業系統,並在華為公司中央軟體院尤拉實驗室,專門成立了華為手機終端作業系統開發部,在2016年啟動了鴻蒙OS的開發。

直到2019年,華為深陷谷歌斷供安卓的危機,才正式推出了鴻蒙OS,不過這一系統在最開始,是為下一代作業系統而生的——為了迎接IoT時代,鴻蒙OS可面向全場景、適配各種各樣的硬體終端、終端之間無縫協同。

一個重要的玩家阿里雲OS也在2016年做出了重要的改變。

馬雲曾進行過一場演講,他說:“當你在一部電話裝一個作業系統,打電話只佔了20%的使用。今天,80%的時間,手機並不是用來打電話的。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在汽車上裝一個作業系統,或者我們一個作業系統內置於一盞燈,一個電冰箱或洗衣機,世界就發生改變了。”

馬雲發表演講的一年前,原本基於Linux的阿里雲OS,從手機領域升級到IoT,成為一款面向汽車、IoT終端、IoT晶片和工業領域研發的物聯網作業系統。

無論是阿里雲OS還是鴻蒙OS,都預示著下一代作業系統的競爭已經開始加速,而玩家們朝著的方向,都是IoT。

一種普遍的說法是,在PC時代誕生了Windows,在移動時代又有安卓與iOS,而下個時代將會因為IoT走向多平臺時代,手機、電腦、平板、智慧穿戴、智慧硬體和智慧家居等裝置都將打破壁壘,共用一個作業系統。

但谷歌比微軟更有緊張感,手握安卓,也不安於現狀,在2016年便被曝出正在祕密開發一款新系統Fuchsia,用來取代安卓。

據彭博社報道,當時谷歌投入了100多人開發Fuchsia,其中不乏資深員工和高管。知情人士稱,谷歌希望在三年內把它應用於聯網家居裝置中,然後再把它擴大到膝上型電腦等更大型裝置上。最終希望在5年內利用它取代Android。

不過,直到現在,谷歌還未正式釋出這一系統,曾經“安卓已死”的說法也漸漸平息。但華為已經選擇正式推出鴻蒙OS。

作為後來者,華為早了谷歌一步。無奈的是,鴻蒙OS的面世更像是為了應對禁令而倉促上陣。

自華為被美國加入實體清單,谷歌便需要按照美國商務部要求,停止與華為相關的業務和服務,包括安卓。餘承東曾提到,無論有沒有中美貿易摩擦和美國的制裁,鴻蒙OS都會發布,但這確實加速了鴻蒙誕生的程序。

鴻蒙OS原本的計劃是2020年春天釋出,華為為了提前推出在短期內投入了大量資源,包括近5000人的開發團隊,“早期主要是開發核心技術需要的人員沒那麼多,現在短期內將作業系統完善工作量非常大”。餘承東提到。

鴻蒙OS需要複製一個“安卓聯盟”

現在,距離鴻蒙OS 1.0正式釋出剛好一年時間,鴻蒙OS 2.0即將在明日的華為釋出會上亮相,它將應用在華為的PC、手錶、車機等產品上。

在華為此前公佈的鴻蒙OS歷程中,包括了2020年至2022年的規劃,其中PC、手錶手環、車機等產品等產品將在今年陸續推出。此前鴻蒙OS還曾被應用在智慧屏上,這也是鴻蒙OS首次投入使用。

關於鴻蒙OS的發展規劃,華為沒有食言過,穩穩地跟著時間表走。但至今,鴻蒙OS在華為手機端的應用時間表依然是空白的。

鴻蒙OS不僅僅是一個智慧手機作業系統,但華為手機亟需一款替代品。

9月7日有訊息稱,華為鴻蒙OS手機最快將在明年正式釋出,對於這一訊息,華為官方並未做更多回應。而另一邊,華為手機即將無法使用安卓系統的危機,依然懸在樑上。

華為不得不推出鴻蒙OS,但應用鴻蒙OS對華為手機而言,可能是轉機,也可能是危機。

在曾經手機作業系統格局未定之時,諾基亞選擇了Windows Phone,而不是安卓系統,從而沒有跟上智慧手機市場的大勢,在市場份額、營收和利潤全面下滑,最後走向破產。而曾經站隊了安卓的許多手機廠商,幸運地走到了今天。

鴻蒙OS正處於安卓與iOS兩大陣營統治全球市場的時代。

Canalys資料顯示,2020年二季度,華為在歐洲市場銷量環比下降20%,三星位居市場份額第一、蘋果位列第二;華為在印度市場出貨量環比驟減近5成,小米、vivo、三星在該市場處於領先地位,華為未進入前五。

在手機領域,鴻蒙OS目前僅能依靠自己,而華為手機目前面臨的險峻局勢,對於鴻蒙在手機上的啟用也是挑戰。

在車載領域,2020年7月華為宣佈比亞迪有望成為第一款執行鴻蒙OS的移動裝置,但這也僅僅是一個開始而已。

鴻蒙OS需要更多的結盟者,就如曾經的安卓一樣。

直到現在,iOS都只侷限在蘋果系列產品中,但在安卓面世後不久,谷歌就開放了安卓的原始碼,邀請了84家硬體製造商、軟體開發商及電信營運商,組建了一個開放手機聯盟,共同研發改良安卓系統。

開放原始碼,並且免費。這無疑對三星、HTC等全球手機生產商造成了巨大影響,他們開始採用安卓系統生產智慧手機,並在安卓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

而在手機之外的終端硬體上,安卓可以應用到相機、電視等裝置上,當時尼康的CoolpixS800c、波音787的Thales娛樂系統都是基於安卓系統。

與生產廠商的“聯姻”,讓安卓系統一步步與iOS拉開差距。

這對於華為而言,無疑是極具難度的,谷歌雖曾推出過手機產品,但大多毫無聲響,主要由三星等廠商支撐,華為卻是當下其它“友商”最關注的競爭對手。

2012年左右,三星、HTC、巨集碁等玩家都加入了安卓陣營,但他們也有意圖推出其他系統的手機。巨集碁曾嘗試與阿里雲系統合作,谷歌馬上指責阿里雲系統是安卓的衍生產品,卻不相容安卓系統的裝置,破壞了遊戲規則。

這對於想要支援或嘗試其他系統的手機廠商而言,無疑是一種警告,谷歌的抵制措施幫助安卓穩定了市場地位,封鎖了其它作業系統的道路。

鴻蒙OS的成功,不能僅僅依靠華為手機,需要突破整個安卓陣營,但這並不容易。

安卓生態的壁壘難突破

回溯安卓崛起的歷史,除了通過開源的結盟方式,安卓在效能和生態方面上也並不遜色,這都支撐起安卓成為全球第一大智慧作業系統。

鴻蒙OS現在還陷入了技術爭議中,比如是否為華為自主開發的作業系統,一個關鍵點是,在谷歌被曝出正在開發Fuchsia後,華為才開始推進鴻蒙OS。

鴻蒙OS是基於微核心的分散式作業系統。餘承東曾提到,Fuchsia是微核心的,可適配各種各樣硬體終端,但Fuchsia 還不是分散式設計,效能還不夠好。

雖然鴻蒙OS還未受檢驗,但餘承東對鴻蒙OS擁有極大的信心。近期他又為鴻蒙OS造勢,提到鴻蒙OS系統已經投入上億,體驗一直在改善,現在能達到安卓70%-80%的水平。

餘承東還說,“如果以後再封殺,讓所有中國公司都不能用谷歌生態的話,我們這個生態就可以全球銷售,把替代谷歌的生態建起來。”

從這一設想中可以看出,餘承東認為,如果中國手機廠商都面臨與華為手機同樣的險境,無法使用谷歌生態,鴻蒙OS的勝算便大得多。

這是因為在系統生態上,安卓的壁壘很厚。

安卓也曾和華為一樣,急切地構建系統生態,試圖拉攏更多開發者加入安卓,因為使用者選擇手機的一個重要標準是應用數量。

在安卓崛起的那些年,一個重要的標誌是,Google Play的應用數量也漸漸超過iOS的App Store。等到安卓市場份額擴大到一定程度,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將安卓作為了首發平臺。

華為十分重視服務和應用軟體生態,早在2016年就釋出了HMS2.0,但只有賬號、支付和推送3個基本功能。今年6月份,HMS已經發展到5.0版本,在圖形(Graphics)、媒體(Media)等多個領域共新增了20多項能力。

鴻蒙OS的生態還走在成熟的路上,主要是HMS(華為移動服務)無法在短時間迅速達到一定規模,許多開發者還處於觀望的狀態。

2020年6月,華為曾宣佈全球註冊開發者增至160萬,全球整合HMS Core的應用數量則為8.1萬個。半年間註冊開發者增加了30萬人,接入HMS Core應用數增加了近3萬餘個。

華為的成長速度較快,中國開發者也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但依然遠遠不及安卓與iOS的體量。HMS無法儘快普及,吸引更多開發者加入,就等於鴻蒙OS僅僅只是一個空房子而已。

鴻蒙OS才剛邁出了幾步,現在談論也許太早。安卓從開發到正式釋出,前後歷時五年,失敗的微軟在開發手機作業系統時,花費了超過200億美金。

僅僅是開發出一款作業系統這件事,便耗時又耗力。但作業系統的變革正在發生,市場永遠有未知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永遠需要更好的產品,或許幾年後,人們會像現在談論安卓一樣,對鴻蒙OS的崛起侃侃而談。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亞馬遜無貨源平臺開店的優勢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