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日本在二戰後快速崛起,得益於美國在戰後的扶植,大量的工業訂單幫助日本在10年間經濟快速發展,恢復到了戰前最高水平。

在1956到1973年間,日本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制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調整了國內產業結構,使工業水平大幅提升,最終使日本一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科技強國。

日本成為科技大國

日本擁有超過1.2億人口,是發達國家中人口第二大國,還有強大的工業水平。日本是一個集體主義國家,政府有極強的決策力,民眾也有極強的執行力,在科技成果運用時期,日本的凝聚力和想要發展的心態使得日本在很多科技方面走在了歐洲前面,比如日本在基礎科研領域投入大量資金,自九十年代起誕生了許多諾貝爾獎得主。日本走在科研前沿,也將大量的科研成果運用到生產領域。

日本在21世紀初就對半導體、晶片製造等領域投入很多精力,一度佔據時間前列。雖然之後遭受美國打壓,但依然在世界範圍內佔有一席之地。這是因為日本積累了一代高素質的人才,在政府引導下把資金重點匯聚在高科技領域和工業生產領域。現在,日本的半導體、機器人產業和汽車、航空產業依然處於世界前列,這些優勢支撐著日本工業的發展。

日本從戰後的滿目瘡痍開始,在美國訂單的幫助下,政府與民眾齊心協力,改變生產結構,重視基礎科研,實行開放的生產模式,在沒有軍事競爭壓力下逐漸恢復,成長為發達國家,並超過歐洲傳統發達國家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和科技強國,是一個抓住機遇奮鬥的過程。

日本資訊產業發展緩慢

但是,現在日本階級固化嚴重,論資排輩現象嚴重,廣大年輕人沒有上升渠道,而且崇尚集體主義的日本決策過程緩慢且僵化,沒有創新精神。在新一代網際網路資訊發展中,日本之前的優勢反而成為劣勢,沒有活力的市場和企業誕生不出前沿的網際網路產品,日本硬體的先進不能轉化為資訊產品,科技大國的地位正在慢慢下降。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亞洲首富狂砸錢 欲與亞馬遜一爭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