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本網訊)9月27日,一場以“動創未來”為主題、圍繞全球運動鞋中底技術的創新科技大會向全球直播,中國體育用品行業領導品牌安踏釋出最新研發的中底技術——氮科技。安踏用科技創新賦能行業,引領品牌升級向上,為全球的消費者和行業人士演繹了一場融合運動與科技的直播大秀。

安踏釋出新一代中底技術——氮科技

據悉,這是安踏首次舉辦的以釋出創新成果為內容的科技大會,無論是對安踏自身、還是對整個運動鞋服行業都意義深遠。在“科技引領,專業為本,品牌向上”的戰略引導下,三十而立的安踏正以行業領導者的姿態,主動擔負起領頭羊的責任和使命,共創行業自主研發和創新,彰顯安踏引領中國體育事業、推動中國體育產業邁向創新時代的決心和意志。

安踏“氮科技”亮相,2025年將其應用於75%的產品

“氮氣超臨界物理發泡、一體成型,讓運動選手上場就能爆出好料”——這是安踏氮科技帶來的直觀表現!現場,安踏品牌鞋創新管理中心高階總監蔡之本解讀了“動創未來”這一主題,同時他還列舉了一組資料——氮科技加持下的材料實現能量回歸率高達86.8%,材料密度僅為0.09g/cm³,耐久性方面提升30%,綜合性能表現遠高於同行。

安踏新一代中底技術——氮科技

“相較於傳統利用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發泡技術,安踏氮科技採用氮氣發泡,這就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更具環保特性,更可持續發展,這也是安踏在國家倡導‘碳中和’行動方面做的一些實踐。”安踏集團鞋採購高階總監朱雙虹表示表示。

材料創新只是一面,好不好用最終還得看產品。因此,安踏在本次創新大會上還推出以氮科技為材料的商品,其中最為搶眼的是C202 GT專業競速馬拉松跑鞋和湯普森第7代簽名籃球鞋——KT7。

未來五年,安踏計劃再投入超40億元強化科技創新的核心能力

據悉,C202 GT專業競速馬拉松跑鞋在安踏氮科技的助力下實現全新升級。該款鞋在超臨界狀態下,透過氮氣將顛覆性極致輕彈賦能於PEBA材料,帶來極致緩震回彈功能;採用氮科技物理發泡的Dual Density Design雙密度設計中底,帶來疾速奔跑體驗,同時能更好的抗形變功能提升中底穩定性。基於人體工學的3D仿生足型碳板,使其更貼合腳型加強足中支撐。值得一提的是,這款鞋單隻重量僅為212g,在輕量化方面繼續保持專業級水準。

安踏品牌鞋創意總監、C202 GT設計師Robbie Fuller表示:“設計這款鞋的初衷是‘追求跑步的生而平等’。安踏關注每一階段跑者不同的需求,不僅發力於專業競速領域,也期待每一位普通消費者可以享受到具有前沿科技的運動裝備。”

另一款就是廣受關注的KT7。事實上,對於安踏籃球品類而言,KT系列一直是主打主銷鞋款,KT7依託安踏氮科技,並且針對球員真實需求與實戰運動進行專項調校,使得其能量回彈率相較於KT6提升20%。此外,KT7延續採用智慧吸震黑科技Smart S.A.M,結合全新升級3D FLOW系統,持續加強鞋身的支撐效能與緩震能力。

安踏最新籃球鞋KT7採用了氮科技中底

“在設計理念上,KT7以宋代畫家馬遠的《十二水圖》為靈感,將‘水無形而又萬形’的哲理融於鞋身設計,透過‘激流勇進’來寓意KT7‘為球場而生,為頂級實戰籃球而創造’的產品特性。”安踏籃球設計高階總監、KT7設計師鄭永先向記者分享了其獨特的東方美學理念。

事實上,儘管氮氣超臨界發泡技術並不是安踏獨有,但相較於行業多數品牌對氮科技在鞋款上的有限應用,安踏則希望透過搭建全新的氮科技平臺,使其應用到更多的運動產品當中,推動實現多種專業運動類別的多個產品品類的全覆蓋。蔡之本表示,到2025年有望將氮科技運用在75%以上的產品中,讓更多的消費者都能感受到氮科技帶來的全新體驗。

夯實自主創新研發,構建安踏產品“科技生態系統”

氮科技的釋出只是安踏自主研發科技的冰山一角,舉辦“創新科技大會”則是安踏在運動科技領域的自信和“野心”。

從一雙鞋的各個部件,到專業競賽運動服裝的每一塊麵料,從材料到結構,從設計到組合,聚焦運動用品行業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面的產品及技術研究與開發。蔡之本告訴記者,自建立國內第一家國家級的企業技術中心以來,安踏就著手佈局獨有的科技生態系統,今天的創新科技大會就是最直接的展現。

釋出會現場,奧運冠軍張繼科與虛擬人物“小氮”對決乒乓球

窺一斑而知全豹。以消費者最普遍認知的跑鞋領域為例,安踏已經構建了跑者科技生態體系。安踏集合了包括“A-FLASHFOAM”、“SMART S.A.M”、“A-FLASHLITE”、“A-FLASHEDGE”、“A-tr∞n ‘創’跑鞋平臺”等在內的多種科技平臺和材料,推出包括行業大資料跑鞋,創下最輕跑鞋世界紀錄、隨中國宇航員登上太空的“氫”跑系列,拿下多個國內專業馬拉松賽事前十名次的GT202馬拉松競賽鞋,不斷迭代飽受歡迎的C37輕跑鞋系列等,實現安踏在跑步領域從競技體育到精英跑者再到普通大眾跑步愛好者等多層次的產品和科技全覆蓋。

科技創新不斷湧現的背後,是安踏在自主創新和研發方面的不斷投入。安踏堅持專業為本的品牌定位,始終把科技研發創新放在資源投入的首位,研發投入佔總收入的比重持續提升目前已經超過2.2%。截至目前,安踏在中國、美國、日本、韓國、義大利等國家建立了設計研發中心,吸納了200多名來自18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設計研發專家,累計申請國家創新專利超1400項。未來五年,安踏還計劃再投入超40億元,強化科技創新的核心能力,加快大眾商品運動科技的自主迭代,保持在專業運動上的持續領先。

作為行業龍頭,安踏還率先推動運動科學基礎性創新。今年上半年與清華大學成立了“清華安踏運動時尚聯合研究中心”,與中國紡織行業的專業高等院校東華大學、北京體育大學等高校及科研機構進行產學研的深度合作。

另一方面,在專業運動領域上,安踏一直是中國奧委會和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合作伙伴,持續推動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安踏累計支援八屆奧運會和28支中國國家代表隊,為中國奧運健兒打造比賽裝備和領獎裝備。不僅如此,安踏還引入荷蘭、法國、日本等行業內頂級合作伙伴,透過對競技體育的資料分析、風動測試,環境模擬測試等科技手段的應用,從設計、材料、版型、結構上對冬奧會比賽服進行了全方位的效能提升。

“安踏的科技創新已經從點到面開始轉變,安踏的科技生態體系也逐步顯現。無論是專業運動科技,還是大眾運動科技,安踏正不斷夯實和完善這一科技生態。隨著運動科學實驗室、檢測實驗室、先進鞋材實驗室、專業裝備實驗室、鞋創新實驗室、智慧製造實驗室等六大創新研發平臺的建成,這都為安踏走向創新的殿堂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朱晨曄表示。

科技創新強化專業屬性,助力品牌向上騰飛

“科技創新大會”的成功舉辦,安踏以科技在行業“氮”起浪花。放在以前,一定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品牌會做的事情。在十年前,國產品牌沒有意識甚至認為這樣的釋出會沒有意義。一方面,國產品牌過往的發展歷程,更多以生意為導向,更願意投入在代言、店鋪和廣告營銷上,而在科研方面投入甚少;另一方面,起步較晚的國內體育用品行業,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現實成果也捉襟見肘。

“未來,創新科技大會將持續舉辦,成為安踏創新的重要IP。”蔡之本表示。這更像安踏在向外界大聲宣告:國產運動品牌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科技創新已成為以安踏為首的國產運動品牌的有力標籤。

縱觀過去一年,安踏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動作頻頻。在剛剛結束的東京奧運會上,安踏黑科技頻頻亮相登臺,在專業競技場上助力中國健兒奪金,秀出“專業運動”中國品牌的“肌肉”;攜手清華大學推動材料、運動科學、設計等基礎性、初創型研究;推動全品類、全鏈條智慧化、自動化生產的數字工廠成功經驗的複製;釋出品牌五年規劃,宣佈24個月快速增長“贏領計劃LEAD TO WIN”。

業內人士分析,安踏將透過完善全球研發體系、贏領Z世代、雙奧戰役、加速DTC升級、贏領數字化變革、鞏固兒童運動領導地位及推動可持續發展等核心舉措,在運動科技研發水平、品牌影響力及市場規模上保持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優勢。

當然,面對即將到來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緊握“雙奧”資源,以及行業最多的科技專利的安踏並沒有高高在上,而提出要讓每個普通國人都能夠科技帶來的運動快樂。透過深入國人運動的場景需求,提出“愛運動,中國有安踏”的新口號,安踏將應用於奧運冠軍、競技賽場的多個科技落地在基數更大的大眾運動愛好者、普通消費者的產品需求中,讓國人也能享受高品質的運動裝備和運動科技。

“安踏品牌將一方面以比肩國際的研發創新能力助力國家級專業運動員的競技表現,另一方面又將奧運品質的科技與材料應用到大眾商品中,給愛運動的每一個人提供更專業的選擇。”朱晨曄告訴記者,在北京2022年冬季奧運會即將舉辦的機遇下,安踏氮科技不僅能助力中國運動健兒奪得好成績,同時還肩負引領國產運動品牌走創新科技發展的重任。安踏必將以“奧運”作為拓展品牌向上的制高點,夯實“以科技創新引領極致價值”的品牌定位,努力成為國人心智中首選的專業運動品牌。

8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霸道總裁難獲真愛?馬斯克宣佈與Grimes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