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食品行業一再出現的安全危機,讓大家關注起另一個事實:美國、日本在上世紀已經完成了食品安全升級,中國也已經到了這一升級關口。不少人認為,能令人信服的生鮮供應機構,將是未來的熱門品類。於是,越來越多的電商投入做 生鮮電商。

首先,缺乏平臺型電商

生鮮電商作為獨立電商要和社群化的菜市場、社群店進行競爭,以少打多,以弱打強。有些生鮮電商大部分營收來自線下團購,這也是一種創新,一開始的確解決了生存問題,但還不能說是完全的生鮮電商。1號店是較罕見的超市電商,先有線上,然後意識到可作為引流產品經營。但了解的人知道,如果不控制源頭,做生鮮是很困難的,物流還外包了出去,這必然會影響使用者體驗。

其次,對食品安全負責

北京周邊有很多生態農莊,農場主也既做生產,又做營銷。產品的生產需要一整套的技術體系支撐。技術是否過硬,是決定生死的問題。但是產品生產出來後,又必須快速銷售。換句話說,營銷能力決定生鮮電商的生死。生鮮電商必須有網際網路和電商基因。生產、營銷和電商,必須成為全能經營體系才可以運轉起來。很多生鮮電商都是依靠對外採購,但這也不省心。生鮮電商是全能冠軍,也是缺乏平臺型電商衍生出來的問題。如果生產者和流通者能聚集在一個平臺,就可以形成分工,各司其職。平臺可以對生產者和流通商進行把關。

第三,缺乏管理基因

眾所周知,生鮮電商冷鏈成本至少是普通產品的一倍。每一個生鮮產品都要求有較高的專業能力,很難通吃。生鮮電商還需要懂營銷推廣的人才,隨著O2O模式的興起,還需要一支地面掃街部隊。要知道,使用者需要的是平價、便利、安全的生鮮產品供應,做到這一點,沒有管理能力怎麼能行?大多數生鮮電商對管理缺乏足夠的了解。管理的瓶頸意味著生鮮電商註定要虧損。

第四,營銷模式必須升級

生鮮電商做到精準的4P營銷,可以做到微利經營,因為4P理論經典實用。但是,4C才是生鮮電商能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為4C能有效聚合使用者,令生鮮電商更加社會化,通過社群營銷、微信服務的品牌化宣傳,低成本形成較強使用者粘性。在4C的基礎上,生鮮電商發展出新業態,從而獲得穩定贏利。

第五,定位在引流性產品

很多生鮮電商非常專注,但是生鮮電商需要在更大的業態中定位。生鮮產品有很強的引流作用,但低毛利使得生鮮變成一門很難做的生意,要找到更豐富的產品組合,才能構成商業模式。

目前電子商務主打品類從紡織品、3C產品向生鮮產品遷移。但是現在比較難判斷的是誰將會成為生鮮領域的平臺型電商。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TikTok 的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