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刷單找死,不刷等死”這句話,我想對於電商商家,對此並不陌生,甚至深有體會。

最近在微信群裡面看到這麼一張照片,圖上主要是淘寶上某產品上面的一條評價,評價上面寫著:“這是我第一次刷單,賺了6元,雖然快遞寄來的是空的,但我還是很開心,謝謝與我的合作”

賣家後面回覆:“你是不是走錯門了,拍的鴨頭,發的鴨頭,別鬧”

可是賣家6天后卻又追評寫道:“不好意思,商家說不能這個樣子寫,刷單不能讓別人知道的”

其實看到這個照片時,我個人笑的合不攏嘴,不知是網友為了搞點樂趣而故意PS出來的,那也到無所謂。如果還是真實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估計賣家在看到這樣的評價時,是要氣的吐血,恨不得把那個評價的買家碎屍萬段,花錢買來的評價,卻比差評還可怕。畢竟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在整個網路電商生態系統中,早些年的電商,只要你敢刷,就不怕沒生意,所以很多電商大佬們,在電商中撈金不是什麼神話,使得很多商家一窩哄進軍電商,怎麼刷效果更好,怎麼刷能降低成本,成為商家們必修功課。甚至一些直通車付費推廣都可以完全不用,刷單幾乎是每個商家必踩的雷區,而且刷單的資料卻是十分的龐大和驚人。當然很多刷單機構和團隊,依靠電商刷單發財的不勝其數。最終也有不少公司遭受法律的支出,得到應有的懲罰。畢竟這些公司給商家提供不少便利,擾亂市場的公平公正的正當競爭原則。為什麼平臺對刷單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我簡單的認為可能有以下兩點。

第一:電子商務剛開始興起的時候,人們對網上買賣意識比較淺薄,賣家們刷出來的一些評價和銷量,對平臺做推廣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讓一些不知道其中套路的賣家或者買家信以為真。吸引他們在平臺上開店或者消費。

第二:刷單不僅能提高平臺業績的資料,而且給平臺帶來不少收入。現在不少平臺盈利模式為服務費加抽點,商家只要賣出去了就能得到相應的佣金。一個商家一個月刷10萬的流水,100個商家一個月就可以刷到1000萬的流水,裡面的佣金利潤是多麼有誘惑力。不到萬不得已,誰會去割肉?除非腦子真的進水了。

後面經過中央衛視在315晚會曝光刷單交易內幕後,商家們刷單之路開始變得坎坎坷坷。各大電商平臺加大力度打擊嚴查刷單,對一些商家刷單行為嚴懲不貸,掀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波,我想對於不少商家應當記憶猶新,感慨萬千。不管平臺怎麼打擊,商家刷單依舊一直未曾停止過,只是刷單的方式和成本在不斷增加,想方設法和平臺玩著打游擊方式,但是不管怎麼躲避平臺系統,某寶毫不留情對刷單行為打擊,監控。由於淘寶對於刷單查的太嚴厲,很多一直依靠刷單而獲取流量生意的中小商家,無法適應淘寶新規則變化,漸漸退出淘寶舞臺,轉移到其它中小平臺,獲得新的生存空間。

可以說電商的紅利期已過,現在的電商之路,不再像零幾年,不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只需要找個比較好的產品,悶頭一頓狂刷,就可以殺出一片天地。然而,為什麼現在的電商平臺會加大對刷的打擊呢?我個人感覺大概還是有以下幾點吧。

第一:國家有關部門對禁止刷單出具相應的條文條規,抑制刷單行為,反不正當行為,維護整個公平競爭原則。各平臺想繼續生存發展,就必須遵循條文條規。畢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平臺研究各種技術監控管制制止刷單,只有你敢刷我就敢刷。杜絕一切抱著僥倖心理刷單事情發生。

第二:網路競爭日漸加大,各大電商平臺燒錢買流量,流量成本增加,促銷戰爭此起彼伏。既然流量幫商家們引進來了,那商家們只能不好意思了,這筆費用必須要從你們身上挖潛。平臺不是慈善機構,公司要盈利要上市,只能在商家這變現。總不可能明目張膽向商家索取,那就想方設法改變各種遊戲規則和制度,給商家出各種難題,最終目的就是要商家拿錢出來做推廣,最終達到盈利為目的。商家們也沒辦法,畢竟在別人家的場子裡面,想求生就必須順應規則變化。留出那些有實力商家,有實力的產品,淘汰那些毫無競爭的產品。

其實不管怎麼平臺監管,商家們刷單行為目前暫時永遠無法避免,關鍵商家們心態思維,不改變刷單永不止步。不管電商怎麼發展,平臺永遠是最大的贏家。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華為P50究竟會採用誰家的處理器呢?華為P40淚流滿面加速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