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日常的使用者行為分析中,常用的六大分析方法有:

行為事件分析頁面點選分析使用者行為路徑分析使用者健康度分析漏斗模型分析使用者畫像分析

使用者分析能夠更好地了解使用者的行為習慣,發現產品在推廣、拉新、使用者留存、轉化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有助於發掘高品質的推廣拉新渠道、發現高轉化率的方法,使產品的營銷更加精準、有效。

行為事件分析

行為事件分析法主要用於研究某行為事件的發生對產品的影響及影響程度,一般來說,事件通過埋點來獲取。

對於一具體的行為,首先要對其進行定義,將人物(Who)、時間(When)、地點(Where)、互動(How)、互動內容(What)進行聚合,構成一個完整的使用者行為事件。

Who:事件的參與主體,如使用者id,裝置id等;When:事件發生的時間;Where:事件發生的地點,如通過ip地址解析,GPS獲取;How:使用者從事行為的方式,如使用的裝置、app版本、渠道等;What:使用者在事件中所做行為的具體內容,如對於購買行為事件,可能包含購買商品名稱、型別、數量、金額、付款方式等。

定義完成後,需要進行多維度的下鑽分析,進行細分,確認導致該行為的原因,針對存在的現象,找出產生這一現象的行為。如登入頁面下,點選登入和跳過登入的新使用者有什麼行為差別。通過對使用者行為事件的定義,然後進行多維度(如位置、事件、app版本等)拆分,找到原因。

頁面點選分析

頁面點選分析主要用於顯示頁面或頁面組(結構相同的頁面,如商品詳情頁、官網首頁等)區域中不同元素點選密度的圖示,如某元素(如按鈕)的點選次數、佔比、哪些使用者做了點選行為等。

精準評估使用者與產品互動背後的深層關係;實現產品的跳轉路徑分析,完成產品頁面之間深層次的關係需求挖掘;與其他分析模型配合,全面視角探索資料價值,深度感知使用者體驗,實現科學決策。

頁面點選分析模型主要用於對官網首頁、活動頁面、產品首頁或詳情頁等存在互動的頁面分析。通用的分析形式包括:視覺化熱力圖(如下圖)和固定埋點。

可以通過使用者的頁面瀏覽次數、瀏覽人數、點選次數、點選人數、點選人數/瀏覽人數、瀏覽時長等來判斷使用者的瀏覽喜好,也可以通過使用者的瀏覽行為對使用者進行分群,以便之後進行鍼對性的分析與優化。

使用者行為路徑分析

通過對使用者的行為路徑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路徑中存在的問題,如轉化率問題,在發現具體問題的基礎上,可以結合業務場景進行相應的優化提高。

這其中可包含轉化漏斗和使用者路徑(行為軌跡):

轉化漏斗是一種特殊的路徑分析情況,多針對少數人為特定模組與事件節點進行路徑分析,是預先設好的路徑,主要用於提升轉化效果。適用於對產品運營中關鍵環節進行分析和監控,發現其中的薄弱轉化環節,通過使用者引導或產品迭代進行優化,以此提高轉化效果。

使用者路徑不需要預先設定漏斗,而是計算使用者使用產品(app或網站)時的每個第一步,然後依次計算每一步的流向和轉化。通過資料再現使用者的整個行為軌跡。以此發現哪條路徑使用者訪問最多,哪條路徑使用者容易流失。

使用者健康度分析

使用者健康度是基於使用者的行為資料進行綜合考慮得到的核心指標,用以體現產品的運營情況,為產品的發展進行預警。包括:產品基礎指標、流量品質指標和產品營收指標。

產品基礎指標:用於評價產品本身執行狀態,如uv,pv,dau,新使用者數等。流量品質指標:用於評價使用者流量品質的高低,如人均瀏覽時長、人均瀏覽次數、留存率、跳出率、回訪率等。產品營收指標:用於評價產品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續性,如使用者支付金額(GMV)、客單價(ARPU)、訂單轉化率等。

uv是用來衡量產品量級最重要的指標;新使用者數不僅可以看出拉新的效果,也可以看到新使用者到老使用者的一個轉變過程。

跳出率是指瀏覽單頁即退出的次數/訪問次數,可用來衡量使用者的訪問品質,跳出率高時可能表示內容對使用者無吸引性;人均停留時長能反映出產品對使用者的吸引程度;留存率能從側面反映一個渠道的品質,如付費、粘性,價值量,CAC成本等;使用者回訪率指使用者在使用某產品後的N天/周/月之後,再次使用該產品的比例。

使用者支付金額(產品某段時間的流水)、客單價(支付有效金額/支付使用者數)、訂單轉化率(有效訂單使用者數/uv)都與產品的營收相關,產品營收存在以下恆等式:

銷售額 = 訪客數*成交轉化率*客單價

漏斗模型分析

漏斗模型是一套流程式的資料分析模型,能夠反映出使用者行為狀態以及從開始到最終各階段的轉化率及總體轉化率情況。最常用的兩個指標為:轉化率和流失率。

舉個栗子:

上圖是共包括三步的註冊流程,整個註冊流程的總體轉化率為46.5%,即1000個訪問了註冊頁的使用者中,有465個成功完成了註冊。關注到每一步的轉化率,發現第二步的轉化率為65.3%,明顯低於第一步的85.3%和第三步的83.5%,由此可推測,這一步驟可能存在問題。可針對這一註冊步驟去發現問題,再進行轉化率的提高,以提高整體的轉化率。

經典漏斗模型為AARRR,包括五個階段:獲客(Acquisition)、啟用(Activation)、留存(Retention)、營收(Revenue)、自傳播(Referral)。

AARRR模型是圍繞增長建立的,主要關注拉新獲客。而當今時代,對絕大多數產品而言,拉新成本劇增,dau流失率劇增,流量紅利時代一去不復返。因此,以拉新獲客為中心的增長模式變得沒有意義,獲客不再是增長的王道,或許可以說已經過時了。當下流行的多為RARRA模型:留存(Retention)、啟用(Activation)、自傳播(Referral)、營收(Revenue)、獲客(Acquisition),即AARRR模型的優化,此模型突出了使用者留存的重要性,通過使用者留存來關注增長。

使用者畫像分析

使用者畫像是根據使用者特徵、網路瀏覽內容、網路社交活動和消費行為等資訊抽象得到的一個標籤化的使用者模型。通過對資料進行挖掘和分析,給使用者“貼標籤”,“標籤”用來表示使用者某一維度特徵的標識,可用於業務運營和資料分析。

使用者畫像的主要內容可包含:性別、年齡、職業、位置(城市、居住區域)、興趣愛好(購買、訂閱、閱讀等)、裝置屬性(安卓、iOS)、行為資料(瀏覽時長、路徑、點贊、收藏、評論、活躍度)、社交方式等等。不同的行業和產品對使用者的特徵關注點不一樣,一般都具有自己的使用者標籤體系。

最新評論
  • 1 #

    你說的很有道理,畢竟字那麼多。收藏是一定的,點贊是必然的,不看是肯定的。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臺積電正式斷供,中芯難以頂上,華為如何穿越寒冬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