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教育競爭,全民都捲入進來了,本想獨善其身的,最後還是抗不過補習大潮,在經濟允許方面範圍之內,也會給孩子報了文化課的補習班或者素質課程之類的。

突然其來的新冠疫情,使得教育行業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狀態:

線下教育機構哀鴻遍野,倒閉關門的,裁員減薪的,投資者悄然失蹤的,不計其數;

線上教育則是迎來了史詩級的紅利視窗期,線上教育將這一次紅利期,比作是2003年非典給阿里巴巴的時代大紅包。

在疫情期間,線上教育機構生源規模快速擴充,學生也大量接觸了線上學習模式,家長對於線上教育也有了不一樣的了解。

之前覺得線上教育是花花架子,好聽不頂用,當仔細去了解之時,發現線上教育也有其獨到的優勢,比如在時間方面更加自由了,有些頭部線上教育機構授課品質也是非常不錯的,也打開了孩子的認知視野。

01 線上教育也是危機四伏

無論是K12教育機構,還是少兒素質類的教育機構,都砸下重金,在各大平臺,投放廣告,加大招生力度,跑馬圈地,極力擴大市場份額;

以此同時創投圈也想抓住線上教育的紅利期,加大了投資力度,期待能夠投出獨角獸企業(獨角獸公司一般指投資界對於10億美元以上估值),創投圈的精英們也害怕錯過這一波紅利。

面對線上教育一片大好的局面,讓很多線下者紛紛轉入線上領域,謀求新出路;線下教育機構關門倒閉頻發,那是不是說線上教育就是穩若泰山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一方面線上教育很早就存在了,一直都是不溫不火,遇到疫情才迎來了一個爆發點,那這個點能夠延續多長時間,要看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家長和學員對於線上教育的認可度,線上教育的整體運營能力以及教學成果,技術支撐等;

另一方面線下教育機構陸續開門營業,會分流不少生源,使得線上教育招生難度增大。

說實在的,現在不少線上教育機構,是營銷能力高於教學能力,在營銷方面是投入力度非常大。

線上教育機構,給人的印象是,線上教育機構整體運營成本會比線下機構低很多,比如不用承擔房租水電等費用,從這個角度來說,感覺是這樣的。

實際上,線上教育整體運營成本,跟線下整體運營成本相比並沒有優勢,就拿招生成本支出來分析,就可以看出:

先說結論哈,線上教育機構獲得一個已報名學員的成本支出在4000元—5000元之間。

這組資料是怎麼算出來的呢?

在各大平臺打廣告,獲得一個有效電話號碼的費用是300元-500元,就拿300元÷80%(報名體驗課的到課率)÷10%(參加完體驗課後,報名正價課的轉化率)=3750元。

還要加上教師費用、銷售人員費用、行政費用等,線上教育機構為獲得已報名學員的成本支出在4000元-5000元之間。

所以說,線上教育機構他們的客單價必然要高於4000元一年,不然機構就是虧本運營,由於家長們對於4000元以上的客單價,是有心理門檻的,線上教育機構必然要有大量的銷售人員,幫助提高課程的轉化率。

02 燒錢大戰,正在火熱中,剩者為王

現在線上教育機構,還沒有形成真正的頭部教育機構,燒錢大戰在線上教育領域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

大家都在拼命燒錢,等著競爭對手無錢可燒,就做剩者為王,就像是過去千團大戰那樣呢,拼到最後只剩下美團外賣和餓了麼。

此次燒錢大戰,各個機構都被捲入進去特別是K12更是燒錢的大玩家,沒有機構能夠獨善其身,不能參加的會提前出局。

因此,各個機構都想辦法獲得融資,希望在此次燒錢大戰中,能夠存活下來。

03 這對於普通的家長們來說,有沒有啟發呢?

如果你不是家底特別雄厚的家庭,儘量少報長期班。線上教育機構,以往給出的說法是,線上運營成本低,實際上運營成本都不低,一家機構沒有現金流支援,是很難活得下去的。

教育機構都是預付款方式,如果教育機構在消課率、重複購買率、轉介紹等這些做不好,不能降低營銷成本,遲早會面臨資金飢渴症,直白點就是線上教育機構也會有倒閉潮。

報了長期班,對於家長們來說,在資金方面的確有一定的隱患。一般而言,報短期班,後面續課的時候,教育機構都會給出一定的優惠政策,跟報一個長期班來比較,往往是更加划算的。

現在不少線上教育機構,更多是營銷型公司,重營銷,想短期內實現資金快速回流,以求機構能夠存活下來。

無論是線上教育機構,還是線下教育機構,在此次疫情面前,都會遇到挑戰。

估計下半年也是線上教育機構困難期,改燒的錢,已經燒完,能否有資金續命,是一個很大的命題。

另外線下機構也有其特有的優勢,會吸引不少學員,迴流到線下教育機構。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抵制蘋果雖然難度很大,但是降低蘋果盈利還是可行的!庫克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