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5月10日,中國移動上線5G訊息app,引發廣泛關注,然而不到一天便突然下架。中國移動隨後釋出宣告,下架出於技術原因。“5G訊息”成為最先落地的5G應用,也成為最快下架的5G應用。

5G訊息將至的風聲早在一個月前便已擴散。4月8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家通訊運營商聯合釋出《5G訊息白皮書》,推出“5G訊息”業務。

5G訊息並非新生事物,早在2008年核心技術便已誕生,其本質上是一種通訊融合,可以實現文字、視訊等多媒體形式。

5G訊息推出的背後,是難以壓制的雄心和陳年的遺憾。三大運營商在4G時代中輸給“微信”,讓簡訊幾乎成為了“驗證碼中心”,失去了原本的社交意義。運營商巨頭們達成共識,要升級傳統的訊息業務,讓“5G資訊”成為富媒體訊息業務,即用多媒體手段傳遞訊息,如同微信,更勝微信。

5月10日,中國移動獨立上線了5G訊息app,上架第二天便下架。短暫的一天使用期內,部分使用者發現其實際表現差強人意。

有限的使用者稱,,5G訊息應用中包含“會話”與“發現”兩個板塊,由於尚處於研發階段,許多功能都並不成熟,且使用者給非中國移動使用者傳送訊息時,還將收取0.01元/條的費用。

5G訊息的“發現”板塊也與微信相差甚遠,內容沒有什麼幫助,酒旅之類的服務功能也尚未接入,使用的便利程度在某些方面還不如2018年上線的“子彈應用”。

“感覺被侮辱了。”有使用者使用後說道。

5G訊息承載了中國移動的社交野心,這野心並非第一次出現。

2007年5月,中國移動上線飛信,使用者可以傳送實時語音訊息,同樣以語音訊息為賣點的微信要等到2011年才會上線。鼎盛時期,飛信的DAU有9000萬,註冊使用者接近5億。

然而中國移動採取了封閉運營,採取狹隘的移動使用者優先原則,導致大量使用者的產品體驗較差。且飛信的產品更新迭代慢,版本粗,更好的選擇——微信出現之後,飛信便不可避免地開始死亡。

2012年,中國移動察覺頹勢,推出飛信“晨曦版”,開始支援非移動使用者註冊,但為時已晚。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割上億參與者韭菜!是時候退出相互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