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目前,圈內的每一個專案都單獨在生長。但是這些專案就像Chrome,Excel,PhotoShop等等,都像一個單獨的APP端存在於手機上。

但是對於區塊鏈行業來說,沒有一個整合的系統平臺來放置這些APP,就像現在的各路軟體都做好了,但是作業系統還沒有開發好的那種尷尬。

幣圈的每個專案都有自己致力於的方向,比特幣是專為支付而生的,以太的智慧合約就像一個程式化的金融中介一樣,具有非常強的可擴充套件性,目前越來越多的場景都會用到它,所以現在的市值一直高居在第二位。其他的專案們也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態理論。

所以今天我們聽說到的形容詞是,以太——世界計算機。但是,它和傳統網際網路的區別就是我們總提到的去中心化這幾個詞。在這個行業,也沒有具體的落地應用,我們討論區塊鏈,還在聊什麼?是Defi?是DEX?

第一,礦圈的軍備競賽。圈內最大的礦池是魚池,目前新加入了幣安礦池,上線兩週就步入前5名。但是,隨著減半將近,池子裡的魚越來越少,但是池子外面釣魚的人,已經圍了好幾圈,嘴裡含著魚鉤的魚會覺得公平嗎?同樣的裝置在17年被炒作到幾十萬一臺。全節點的數量真的能證明全球化嗎?事實上,比特幣全節點的數量越來越少,持幣地址逐漸集中,眾多都存在於交易所的錢包中,他還是我們需要的那個幣嗎?

第二,關於減半機制。大家都在說比特幣炒作,但是四年一屆的世界盃不也炒作嗎?這是由本身的機制決定。和它不同的比如門羅,就採用了曲線增發,它是一個平穩增發過程,斜率逐漸遞減,再有兩年,門羅的區塊產出就變成了恆定的0.6XMR。從創立到完整發行,會一直給礦工一個穩定,平和的收益環境,沒有了位元系的投機倒把。所以,內部機制決定外圍環境,突然的減半機制才會吸引投機的人。

第三,一個做支付的網路,沒有支付條件。10年,也沒有提出除了閃電網路類,更好的解決方案。沒有應用的幣,也許會因為宗教性質強撐著,不過比特幣的公開性越來越讓人詬病,2020年,隱私幣已經成了主流。

第四,比特幣的汙點才導致了幣圈的今天。2009年1月3日第一個區塊被開採,直到一年後2010年,一位不知名的黑客在區塊74638發現了一個漏洞,這個漏洞被允許建立1084億個BTC,這個比特幣歷史上唯一的漏洞,雖然很快被平復,但是我認為這給幣圈埋下了伏筆。

比特幣的陰影面導致了今天的幣圈,增發機制這類泡沫,都是早期它本身的程式碼導致的。區塊鏈行業現在看起來百花齊放,但還是過於依賴比特幣了。

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由於節點和礦工數量較少,補丁迅速的推送到各個客戶端,這都給軟分叉,硬分叉埋下了伏筆。所以,設計機制的不完美,衍生出了現在的環境,這都是我們在這樣減半的大行情下提心吊膽的原因。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阿里收購高德地圖,營收47億卻淨利卻鉅虧60億!用什麼來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