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01

重罰!蔣凡遭除名阿里合夥人

4月27日下午訊息,阿里公佈了蔣凡事件的調查處理結果。

該調查由阿里巴巴集團廉正部成立特別調查組進行。根據調查,由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層形成了處理結果,阿里合夥人委員會也對此進行專項審議。

調查組就阿里集團對如涵電商的投資,以及張大奕所有淘寶、天貓店鋪的入駐、活動、引流、交易等做了全面的內、外部調查。確認:

阿里在2016年投資如涵電商的決策與蔣凡無關;蔣凡對如涵電商、張大奕所有淘寶、天貓店鋪的經營活動並無任何利益輸送行為。

但調查組認為,蔣凡在公司重要的崗位上,因個人家庭問題處理不當,引發嚴重輿論危機,給公司聲譽造成重大影響。

1、管理層提議並得到合夥人委員會批准,即日起取消阿里合夥人身份。

2、記過處分。

3、降級。職級從M7(集團高階副Quattroporte)降級到M6(集團副Quattroporte)。

4、取消上一財年度所有獎勵。

此前,淘寶天貓Quattroporte蔣凡妻子在微博控訴張大奕一事登上熱搜,引起熱議。

02

此前訊息:蔣凡疑與“電商第一網紅”張大奕陷入情感糾紛

4月17日,被網友們稱為“中國電商第一網紅”的張大奕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疑似陷入感情糾葛。

而糾葛的男主角則被曝是淘寶天貓Quattroporte蔣凡。

4月17日,“花花董花花”的博主在微博發聲,其指名道姓地表示:

“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警告你,再來招惹我老公我就不客氣了,老孃也不是好惹的。望自重,好自為之@張大奕eve。”

在這條微博下,有網友指出該博主的老公就是某電商平臺Quattroporte。

“張大奕eve”,是千萬級網紅博主、2015搜狐時尚盛典年度電商模特候選人、淘寶素顏大賽第1名、中國電商第一網紅。

蔣凡致歉:懇請公司調查!

傳言四起的同時,蔣凡作出迴應。

一名阿里內部員工向21記者證實,蔣凡在阿里內網(阿里全體員工的內部討論網路),就網路傳言帶來的不好影響對公司和同事道歉,並請求公司對自己展開調查。

“給大家添麻煩了,對不起!”在內網上,蔣凡如此表示。他主要表達了兩個觀點:

第一,因為家人在微博上的言論和一些不實網路傳言給公司帶來了非常不好的影響,深表歉意;

第二他懇請公司對自己展開相關調查。

隨後,阿里巴巴首席人才官童文紅在蔣凡發帖下回復。她表示,因家庭事務而嚴重影響公司聲譽,確實非常不應該,要認真反思,也應該道歉。同時,對於相關網路傳言,公司會正式進行調查,“無論是誰,都必須遵守公司商業準則,沒有任何例外。”

行業觀察人士認為,阿里巴巴的調查主要集中在蔣凡治下的淘寶天貓是否與如涵控股存在利益輸送。蔣凡“請求公司對自己展開調查”的目的在於,表明自己的清白與底氣。

03

張大奕與淘寶淵源深厚

事實上,張大奕與淘寶之間的關係淵源十分深厚。

2014年,在微博上帶貨能力一流的張大奕和馮敏聯合開了一家淘寶店,並在一年的時間內摘得銷量冠軍。此後,隨著網紅經濟和直播賣貨的火爆,張大奕淘寶店的業績也不斷創造新的記錄。2016年,這家淘寶店年銷售額突破3億元,從此,張大奕成為了淘寶和微博上的“第一網紅”。

張大奕

正是看中了張大奕背後的網紅經濟,2016年11月,阿里巴巴以3億元入股張大奕和馮敏的公司如涵控股,公司估值達到31.3億元。

如涵官網資訊顯示,該公司是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作為國內最大的電商網紅孵化與營銷平臺,藉助淘寶的力量,如涵已在紅人孵化數上穩居行業第一。

但是,成也張大奕,敗也張大奕。對頭部網紅的過度依賴,使得如涵控股難以突破瓶頸。該公司釋出的2020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總淨營收為人民幣4.821億元(約合6920萬美元),同比增長25%;歸屬於如涵的淨利潤為人民幣1070萬元(約合150萬美元),而上年同期淨利潤為人民幣1550萬元,淨利潤同比下降46.43%。

截至目前,如涵共簽約了159名KOL。

其中,頭部KOL共3名(張大奕、大金和莉貝琳),如涵控股腰部KOL有12名,同比增加5名;新晉KOL共144名,同比增加41名。

合計下,腰部和新晉KOL實現GMV共6.58億元,同比增長77.12%。

包括張大奕在內的3位頭部KOL的GMV貢獻比,在2017財年-2019財年分別是60.7%、65.2%、54%,截至目前達到了61.43%。而張大奕的收入貢獻佔比逐年提升:2017財年50.8%、2018財年52.4%、2019財年53.5%。

而在截至2018年底的9個月裡,如涵控股一共簽約113名網紅,按照交易流水分為三個層級:一線網紅、成熟網紅以及新晉網紅。“目前如涵擁有3位一線網紅,分別是張大奕、大金以及莉貝琳。”

兩年過去了,如涵控股並沒有培養出更多的“張大奕”。

04

張大奕身價縮水4億

如涵控股市值蒸發1.5億

在資本市場上,網紅經濟並非萬能的靈藥。

截至4月24日收盤,如涵控股股價跌5.53%至3.59美元,市值僅為3.02億。

這與其在去年4月8日,上市開盤時的市值超10億美元相比,已經跌去7成市值。

這一反常的大跌與其公司高管、網紅張大奕不無關聯,後者捲入與天貓淘寶Quattroporte蔣凡的緋聞中,並令負面持續發酵。

作為中國網紅經濟第一股,如涵控股過去頗受資本追捧。據21世紀經濟報道,從2014年到2016年,三年的時間裡,如涵先後從阿里巴巴、聯想等機構,獲得了數億元的融資,估值也一度達到31億元。

記者查閱其最新的財報介紹資訊顯示,如涵控股董事長馮敏持股佔25.7%,擔任如涵控股CMO的網紅張大奕,通過一家名為“喜馬拉雅投資”的公司持股佔13.2%,身價一度超過6億元。短短一年時間內,按照目前的股價計算,張大奕身價至少縮水4億元,其最新持股比例為12.97%。

鐵打的電商,流水的網紅。現在的江湖早已變天。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階分析師莫岱青在接受採訪時認為,如涵抓住了網紅電商的風口,在網紅直播上一定程度上有錯失,沒有及時地完成自我迭代。

雖然如涵有發展直播電商,但面對淘寶直播、小紅書、抖音、快手等平臺,如涵要面對強大的競爭壓力。其瓶頸在於對頭部網紅的依賴性大,將大筆資金押注在集中的網紅上,風險過大。另外,其還面臨尋找流量的瓶頸,面臨其他崛起平臺的瓜分,獲取使用者的難度也有所提升。

即便背靠阿里巴巴,一個機構的成長仍然需要自身的驅動力。在電商行業的激烈競爭態勢下,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面對流量紅利的流失、後端供應鏈的柔性成本、網紅的不可複製性,如涵的未來仍然充滿了不確定性。

來自: 峰悅文摘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物流價格,又一輪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