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前文( 淘寶Quattroporte老婆開撕小三:刪帖者會不會坐牢?)中,商業大咖研究院談到——天貓淘寶Quattroporte蔣凡的事件持續發酵後,涉事微博迅速刪帖,其他各大社交平臺也相繼將此事從熱度榜上拿了下來。

這個“大家”是誰?或許有新浪微博,有知乎,百度等各大社交平臺,更會有阿里公關。

但肯定的是:這個“大家”並不包含廣大網民,人們想看到事情水落石出。

可有趣的是,在刪帖之後,蔣凡在天貓員工的內部信裡,對大家公開道歉,並表示自願接受公司的調查。

隨後,有媒體爆出阿里 CPO 童文紅回帖,蔣凡因為個人家庭問題沒處理好,嚴重影響了公司聲譽,要認真反思,也應該向大家道歉,對於相關傳言,公司會正式成立工作小組進行調查。

這一系列的操作,借用一些的話來說:這真是做足了姿態,將個人與公司切割的一乾二淨。鬧也鬧了,歉也道了,馬上調查,你們該消停了吧——就是不談刪帖。

但是,商業大咖研究院今天不想再談一個已婚男人和一個未婚女人這些破事,而是想和大家聊聊這背後值得真正值得思考的東西。

其實,刪帖這事,非常值得人們警惕——這不僅反映出公關成體系的暗箱操作,更象徵著這些把握媒體口徑的人,在無視法律。

換個思路想,公關如此迅疾的操作,實際上正反應出濃濃的不安:

阿里究竟在害怕什麼,進一步說,他在擔心什麼?

01

假如地基跨了

在2020年4月17日,白巖鬆在《新聞1+1》中連線馬雲,這次訪談,確實可以讓人從側面了解到阿里這次反應迅速背後的大擔當。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採訪中,馬雲說到:

“我這個人也好,阿里巴巴也好,過去二十年來是一路被批評下來,所以我們對不同的意見、不同的聲音非常習慣。所有人都要習慣聽不同的聲音,都要習慣被批評。做公益本身不是為了贏得別人的表揚,但是我們也不在乎別人的批評。”

這些年批評聲一直都跟隨著阿里,這說明,批評聲確實能傳達到馬雲耳朵裡——

可為什麼人們很少能看到呢?

比如,最富代表性的說法:

人們請求馬雲管管蔣凡,管管淘寶,難道這些年在淘寶上的錢,就這樣去補貼小三的網紅公司了嗎?

人們似乎把這些年對淘寶積壓的不滿,這一次,終於找到了一個埠,徹底傾瀉了出來。

比如,人們紛紛對蔣凡擔任天貓Quattroporte期間,在去年雙十一推出的“蓋樓”表示出了不滿,說其流於形式,無法獲得真實的優惠。

這或許僅是一個縮影。

看看這幾年的淘寶和天貓——在蔣凡正式接班淘寶Quattroporte後,帶領淘寶從PC端向手機端開始快速轉變,從搜尋引擎的傳統模式,到後來藉由大資料,呈現個性化呈現,千人千面的淘寶開始迎來了又一次重大的發展。這是功績,無可辯駁。但當淘寶發展到一個點,一個足夠強大的點後,人們悄然間發現,再次登陸淘寶,在這些設計上五花八門的推薦後,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一個問題:

大資料與智慧化是否會走偏?——甚至,在淘寶和天貓這些年在相繼曝出殺熟的套路後,人們開始反思:

大資料是讓人們的生活更好,還是讓平臺的生活更好?

前些年裡,當淘寶處理“價格與品質”的相容問題時,淘寶將價格做得出眾,優勢明顯,雖然一度深陷“假貨風波”,但人們還是選擇包容。

而現在,這個問題又轉變開始轉變:在你選擇消費升級之後,消費者發現你已經不再便宜,甚至,你的優惠券也不再誠心。

拋開來說,消費升級到底對不對?符不符合趨勢?人們到底需不需要?以前的這個答案是肯定的,而現在,人們需要重新想想。

或許,蓋樓活動正是一個縮影——當一家平臺開始以花樣博取消費者的關注,而不再靠價格優勢、品質優勢帶給消費者實實在在的福利時,淘寶的這一張張消費券用起來,重重限制之下,不僅傷腦子,還傷害著無法實現消費升級人們的購買慾望。

補貼缺乏誠意,但阿里卻一直在追求資料:當2019年雙11天貓的GMV已經變成一場晚會,在場的人們眼球牢牢盯住螢幕上持續跳動的數字,一聲聲喝彩,一聲聲尖叫,這更像是阿里的一場自我的狂歡。

而GMV 2000億與3000億,對消費者意義已然不大。

甚至,天貓還在去年以行業優勢地位,逼迫諸如格蘭仕等商家進行“二選一”時,人們彷彿看到了馬雲老師陌生的面孔。

一家平臺,to C端讓人們開始不滿, to B端讓商家怨聲載道,兩頭都不討好——前者說貴了,後者說虧了。

那錢去哪裡了?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但並不是全部。

中國是人情社會,這點來說,深得武俠精髓的馬雲先生應該清楚——但再人情,也得講究公司執行的基本規則。

產品有問題,那就得改,得重視,第一時間就應該去找產品經理,而不是聯絡公關滅火。

這一次,人們對於這個桃色事件的不滿,或許也有這層隱藏的資訊:

與其說這是對蔣凡的不滿,深層次來說,是對淘寶這些年的不滿。

換句話說,就因為體量巨大,產品出了問題,大家有意見,就不能提?——但現實給人們卻澆了一盆冷水。

而且,人們的這些反應似乎難以觸及靈魂。比如,為什麼“二選一”的時候輿論沸騰,但天貓依舊我行我素呢——因為,行業已經出現了壟斷的趨勢。

或許,人們的反應他不是不知道,人們的差評他不是不清楚。只是,淘寶和天貓這些年有優勢地位,這些反應難以觸及靈魂——人們該買,還是得買。

更重要的是,天貓和淘寶依舊撐起了龐大的阿里商業帝國一半以上的營收——

或許,這一次次的預兆正說明,地基出問題,大廈是會不穩的哦。

02

馬雲價值觀是否已經崩塌?

當然,這件事也將帶給人們的另一層思考。

比如,在馬雲老師依舊在做為阿里慈善事業奔走的時候,人們聚焦點卻回到了蔣凡的緋聞本身,以及淘寶這些年的表現,這值得引發人們深思:

馬雲提倡的價值觀,進一步說,阿里體系展現出來的價值觀是否有所偏差,才導致人們開始不買賬呢?

這些年,馬雲是否開始向福斯傳播一些不當的價值觀呢?

其實,單獨將這個形而上的東西提出來說,是因為對於阿里這樣一家規模體量如此大的公司來說,價值觀念這件事很有必要聊聊。

早些年,馬雲老師就因為996再度登上熱搜。

但爭辯也好,洗白也罷,其實放在馬雲的身份來說,他的立場沒有錯——他是以企業家,資本家的角度考慮,說出了眾多公司想說,但不敢在福斯面前明說的話:

其實,996這件事,是資本家的心聲。

但是,如此敏感的事情,必須得有一塊遮羞布。

即使,現實中這種高強度,甚至違背勞動法的東西確實存在著,但是,將這種明擺的東西講出來,已經不再是觀點錯誤那麼簡單。

借用馬雲老師話術來說:

你究竟想左右什麼,你想影響什麼,你想成為什麼?

現在,我們再看這件事:當一家公司以效率至上,營銷至上,奮鬥至上時,這勢必將是一隻充滿戰鬥力的團體;

但是,內裡一味強調狼性,一味強調結果導向,外裡卻一直強調社會責任,強調慈善。這樣分裂的價值觀,說好聽點叫雙規,說難聽些叫虛偽——而這樣奇怪的價值觀又能培養出什麼人才呢?

是能力出眾,但表裡不一?是包裝概念,還是誇誇奇談?是唯實唯德,還是隻唯上,只唯權,只唯資料呢?

唯才是舉是好,但現在,社會對待企業的考察標準,更應該多一些道德——絕不該明面上佔領道德制高點,背地裡卻讓公關大肆洗地。

現在看來,馬雲老師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慈善建設上,這樣是好,一家企業的上層建築會很漂亮。

但假如基礎沒打好,中樞又開始出問題時,你的棟樑,你的人才建設,以這樣一種價值引導,真的會好嗎?

蔣凡,一個天貓淘寶的Quattroporte,一個被譽為阿里第三代領導人的代表,一個被稱為將在未來消費戰場上重塑國人習慣的人——出事之後,人們看到的,是公關出手迅速,極富戰鬥力的作為。

但在21世紀,誰都不是傻瓜。這樣做,還能贏得人們信服嗎?

關鍵的是,立足點錯了:其實,誰都沒想看阿里不好,看阿里笑話,但人們憤怒的,是資本綁架了輿論,大肆刪帖。

更重要的是,企業最好的價值觀,就是做好自己的產品,管理好自己的團隊,而不是一味的曝光重點都放在社會責任上,這多少有點本末倒置。

說的通俗些,家裡面的事都沒搞明白,就把擔心全人類重擔先放放。

又或許,人們對阿里奢求太多,而忘記了他僅是一家公司,站在背後的還有資本。

但真是如此的話,馬雲老師提倡的價值觀,算不算是一次崩塌呢?

03

是輿論監督資本,還是資本控制輿論

那麼問題也來了——當一家企業的產品,價值觀,甚至所有涉及到的事情都出現了福斯對你的批評。

那企業該怎麼辦呢?

對企業來說——很簡單,要不就是解決這些問題,要不就是把提出這些問題,和議論這些問題的人解決。

再次回到話題:究竟是輿論監督資本,還是資本控制輿論?

從蔣凡這件事來說,這似乎是一個偽命題——

人們沒看到監督,只看到刪帖與控制。

這件事,真是讓人們重新審視資本的力量。

在商業大咖研究院的上一篇文章中提到,“有償刪帖”,在法律上不允許,這是違法的事情,如果發生這類事情,當事人和涉事企業會被遭到法律懲罰。

但換個思路想,懲罰的前提是需要有人上訴。

那麼,誰來對這件事情上訴呢?是原配夫人嗎——按照夫妻關係來說,選擇上訴無異於宣告這段關係的終結。

還是張大奕呢——她所在的如涵控股這兩天日子已經非常難過,刪帖的力量中或許不乏張大奕及其公司公關的身影。

或者,是吃瓜群眾集體上訴?

其實,這些問題都很難有下文。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司法維護公平,但對弈的雙方力量並不均等。甚至,正是這種不均等的存在,資本可以屢屢抓住人們的痛點弱點。

這麼大的一次輿論風波,人們只能乾瞪眼,活生生看著公關一手操作,這就是資本的力量。

這個時候,人們很喜歡把劉強東拿出來類比——這個時候,人們反倒開始同情大強子去年的境遇,同樣是禍起微博,但是事件一出,一年過後東哥還在狂風暴雨之中,道歉的微博下方評論已經突破9w。

有人也會說,這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你這是在偷換概念。確實,事情的性質確實不能混為一談——一個是婚內出軌,一個是婚內涉嫌性侵。

但處理的方式呢?公關刪帖,無視規則法律,這難道讓人後怕嗎?

進一步說,資本真能掌控輿論的方向了嗎?不少人持肯定態度,有人還以美國輿論圈舉例——美國兩黨制控制下的媒體都是各自為戰,互相攻訐,而不會去挖自己陣營的黑料。

但是,美國媒體墮落,這能成為我們也墮落的藉口嗎?

如果,馬雲和阿里真要想改變世界,很大程度上來說他確實也做到了——人們都能從阿里身上看到這一家企業帶給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改變。

但是,絕不該是從這個維度,以這樣的方式,來影響左右社會的輿論——誰能相信,如此操作輿論,會是一家“以生存102年”為偉大目標的公司呢。

甚至,這短短不到二十年,你已經強大到可以控制輿論,刪帖,製造風向——那麼十年之後,二十年以後,這樣的公司,會是什麼樣子?

不忍深思。

04

一些不成熟的建議

事情總會有一個結果。

不管是這件事本身也好——蔣凡究竟出軌沒有,張大奕有沒有逼宮?還是商業層面——蔣凡有沒有利用淘寶手裡的資源對網紅公司進行扶持,利益輸送?或者是公司經營上——比如還是淘寶現在面臨什麼困境,出了什麼問題?甚至從形而上來說——馬雲呈現出的價值觀到底對不對,人們該怎麼評價?

不過,這些問題都有個共同點:可以解決

但現在沒有解決的,或者說能解決但卻被刻意隱藏起來的,

是如果一家企業,一些個人如果不受輿論監督,任其發展,那麼他將變成什麼怪物?

其實,無論對商業也好,對社會也好,對輿論也好,誰都需要保持著敬畏之心。

你說對吧,馬雲老師。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一夜之間,2000家違規網貸被清退,網友:欠的錢還需要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