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作者 | 李威

頭圖 | mohamed hassan

在2020年的微信公開課上,沒有親自到場的張小龍用一段12分鐘的視訊描繪了微信實踐資訊互聯的路線圖,表示要解決資訊的寬廣度和品質問題。從微信最近的動作來看,這個路線圖正在進行落地。

《InfoQ》今天(4月18日)從微信團隊處得到證實,微信正在對訂閱號訊息列表進行閱讀效率優化方面的灰度測試,旨在綜合訂閱號的優質程度、使用者對訂閱號的喜愛程度以及群發文章的內容品質等多方面因素,對訂閱號內容的排序進行優化。

微信團隊稱這一優化是為了讓使用者可以更高效地閱讀到感興趣的內容,所涉及的也僅是使用者已經關注的訂閱號推送的內容,並不涉及到未訂閱內容的推薦。同時,微信團隊認為這樣的優化,也能提供更公平的展示方式,讓真正靠內容吸引粉絲的公眾號更有效地觸達粉絲。

在訂閱號文章的留言區,開始支援文章作者在某一條留言下進行多次回覆,並且僅支援作者與留言者一對一互動,並不支援其他使用者參與互動。另外,對留言的回覆也需要精選後才能展示,超過三條,後續的回覆將被摺疊。

在訂閱號文章內,新增了對插入搜尋元件的支援。訂閱號運營者可以在後臺編輯文章時選擇插入搜尋元件,並最多設定6個搜尋關鍵詞推薦。使用者閱讀文章時可以直接點選搜素元件,根據關鍵詞搜尋訂閱號已經發布的內容。

差不多同時,微信還在灰度測試專輯功能。通過該功能,訂閱號運營者可以根據某一主題建立專輯,將原創文章加入到專輯中,方便使用者成體系的閱讀該主題相關的文章。專輯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對話中,使用者閱讀專輯內文章時,會在文首顯示來源專輯。

4月15日,公眾平臺助手小程式釋出公告稱,公眾平臺助手小程式的回覆留言等功能模組將自2020年5月15日起停用。訂閱號運營者依然可以利用小程式檢視訂閱號資料,但若想實現在移動端更多功能,則需要下載“訂閱號助手”App。

更早之前,微信宣佈正在灰度測試訂閱號付費功能,註冊超過3個月、近3個月內無嚴重違規記錄、已發表至少3篇原創文章的個人訂閱號均有開通付費功能的可能。開通付費功能的訂閱號可以對原創文章的部分或全部內容設定收費。

從整體來看,這些調整基本都遵循了張小龍要解決資訊的寬廣度和品質問題的設定。一方面對訂閱號資訊的分發機制進行優化,為長尾創作者提供更多上升機會,提升其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能力的豐富,給優質內容提供更直接的價值變現方式,給創作者提供更便捷的創作工具。

將移動端的功能集中於“訂閱號助手”App中,正是要修正張小龍一直強調的微信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小失誤,即公眾平臺在很長時間內都只有web版,限制了內容創作者的範圍。

在實現公眾平臺的移動化,擴大內容創作者範圍的同時,針對個人訂閱號推出文章付費功能,也為其提供了實現自身價值的一條有效路徑,試圖激勵更多個人創作者和長尾小號參與到微信訂閱號的內容生產中來。

為實現張小龍所期望的,“在一個人人皆可創作的年代,長尾的小號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微信在刺激生產端的同時,也試圖通過分發渠道的調整,給更多訂閱號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保證新的創作者有成長壯大的上升通道。

張小龍認為,公眾號看似可以隨便關注,但是使用者的選擇其實是有限空間的。此前微信聯動“在看”和“看一看”所實驗的社交推薦,是這個上升通道的公域部分,意在通過好友之間的互相推薦,在資訊繭房中開啟一個入口,讓更豐富的訂閱號內容有更大機會走入到使用者的私域空間中。

專輯功能在方便文章整理和打包傳播的同時,也可以通過“文章-專輯-公眾號”的逐步遞進深化,提升這種機會。此外,在訂閱號的訊息列表中出現的公眾號推薦,以及在訂閱號文章末尾出現的相關閱讀也都是微信進行的打破資訊繭房的嘗試。

對訂閱號訊息列表的優化和搜尋元件的推出,則是在使用者的私域空間中完成上升通道的另一部分,在解決了從公域進入到私域的推新問題之後,解決私域空間中的資訊更有效率觸達使用者的促活問題。通過更高效、公平地資訊展示,讓優質內容不被埋沒在時間軸中。

而且,啟用使用者私域空間中的優質內容,本身也增加了內容體現價值的可能性。更多的展示會帶來更多的閱讀可能性,而閱讀可能性的增加也會帶來粉絲沉澱的增加,粉絲增加則會有更多變現的可能。對於付費文章來說,展示的提升將直接帶來價值的提升。

其中的難點在於,如何通過技術的手段來準確判定內容的品質,以及預判使用者個人的需求。張小龍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用更多的參與者和強大的機制,來幫助平臺作出判斷,這也凸顯了社交推薦貫穿訂閱號推薦體系的重要性。

但是,社交屬性本身就給推薦行為賦予了更多的非理性影響因素,這些非理性因素一旦在推薦演算法中被放大,對最終的結果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被社交關係網所推薦的內容究竟有多少是品質合格的,品質的評定標準又是否應該是統一的,都是很難回答的問題。

另外,微信也需要擔憂是否在打破一個繭房的同時,又製造出另一個繭房。目前的推薦機制,看上去對於一些創作水平波動較大的長尾小號並不友好,依然是機構訂閱號更符合要求,是否最終被展示的大部分內容依然難以來自這些長尾小號。

正如張小龍所言,“推送什麼資訊,決定了使用者會看什麼資訊,決定了他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裡。”作為基礎資訊傳遞平臺的微信,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都可能會引起資訊洪流的流向變化。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大喜!石家莊二中學生以全國中學生第一名的身份入圍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總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