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近日,廣東省餐飲協會發布一則《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控訴美團外賣壟斷和高佣金之舉讓眾多餐飲商家不堪重負,同時披露美團佣金高達26%,市場份額達到60%-90%等的資料。這件事被炒得沸沸揚揚,而備受關注的是這"觸目驚心"的數字,也是引來輿論對美團群起攻之的主要原因。眾所周知,隨著復工復產,受重挫的餐飲商家慢慢"回血",外賣稱的上是救命稻草。此時,廣東省餐飲協會也藉此機會向美團外賣開撕,真的是因為佣金和市場份額的問題嗎?這兩個數字真的值得推敲嗎?

首先市場份額方面,截止至目前,除了廣東省餐飲協會公佈的這個"美團在廣東餐飲外賣市場佔據的高達60%-90%份額"的數字外,並沒有一個第三方調研機構或者權威部門給出完整客觀的廣東餐飲外賣市場份額解讀,而且從公佈的資料來看,60%-90%這個跨度,本來就存在較大的差異,以60%-90%的資料來印證美團的壟斷,顯然是有點"以點蓋全"了。特別是從使用者體驗角度而言,在廣東的餐飲外賣市場上,目前也遠未到只有美團一家選擇的地步,廣東省餐飲協會為美團統計出的這個60%-90%市場份額,是不是代表著背靠支付寶的餓了麼和京東旗下的達達,在廣東投入這麼大的資源和投資,加起來才換來10%的市場份額?就算馬雲和劉強東答應。這麼關鍵的數字都故意誇大,很難不讓人對廣東餐飲協會控訴的真實意圖產生質疑。

其次,另一個關鍵的"佣金"的問題,則更是難以服眾。首先被大家廣為流傳的26%,廣東省餐飲協會也只是說是美團對新開餐飲商家的佣金比例上限,並不是普遍的現象。而對於美團收取較高的"佣金",對於餐飲企業而言,為何就不去選擇餓了麼呢?這或許是更難具有說服力的交涉理由。

在疫情發生之前,在廣東其實也還有很多餐飲企業並不屑於和外賣平臺合作,畢竟門面招牌老顧客都在哪裡,就算沒有外賣平臺,愛吃的老廣們依然會去到犄角旮旯尋找美食,而這時外賣平臺只是餐飲企業們多個選擇中的一項,做不做外賣,籤不籤獨家,給不給佣金,主要看老闆心情。但是在疫情之下,餐飲企業遇到線下生意停滯的困難,那做不做外賣則不再是多選題中的一項,而是變成生存下去的單選題。

除了這批33家聯名的餐飲企業,我們可以看到在現在還有不少餐飲企業因為外賣平臺的興起而活的很好甚至活的更好的,有的靠外賣平臺做到了銷售增量,有的靠外賣平臺賣拓展了生意觸角。這一部分的商家,顯然是走在了餐飲行業轉型的前列,他們不僅保留著線下門店的"老本",更是依靠外賣平臺找到了發展的空間。

多去想想事情的合理性,在當下大環境下,每天"憤憤不平",怨天尤人的餐飲企業很難在這個時代生存。"美團外賣的實際佣金根本不觸及企業的生存線,大家也理解抽成的商業模式,但光憑一面之詞,粉飾的數字去群起攻之是不理智的。"一位餐飲行業人士表示。網際網路+餐飲行業的一種體現,在網際網路+發展的道路上,的確有走的快的也有走的慢的,但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不可逆的。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新規頒佈:“微商”好日子到頭了,網友紛紛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