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支付兩強掰手腕,美團外賣、京東到家能否順從騰訊統一排程?

業界都知道,阿里和騰訊在資本運作方面的差異非常明顯:阿里喜歡全面併購,騰訊喜歡戰略投資和聯營。

例如在外賣本地生活電商場景上,阿里收購餓了麼後完成全整合,現在已經成為支付寶的一個部門。而騰訊投資美團和京東,都是鬆散的業務聯營。

兩種思路下,發展到今年的支付兩強戰鬥,必定會磨出火花,比個上下高低。

【支付是筆大生意】

支付寶變身本地生活外,不僅對美團非常緊張,對微信支付的挑戰更大。

支付業務對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產生的業績功不可沒,由於商業支付因日活躍使用者數及人均交易筆數的增長,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為騰訊創造的收入總額為1013.55億元,佔收入總額的27%。

其次,對於阿里和螞蟻金服而言,支付寶同樣也是掙錢的黃金地帶,更是兵家必爭之地。支付寶起家比微信支付早,但目前微信支付的日交易單已經超過10億筆,對阿里電商產生巨大的威脅,也讓支付寶有滑落的危險。

2018年11月支付寶月活使用者已超6.5億,且仍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長。支付寶已經取代QQ,成為國內僅次於微信的移動APP。目前,支付寶及其附屬公司全球範圍內年度活躍使用者超過10億。此外2019年,手機淘寶在支付寶小程式裡的使用者規模突破1億。微信小程式大約是3億使用者規模。

支付寶和全球本地錢包伙伴服務了全球12億使用者,打造出9個當地版本的“支付寶”,中國內地的消費者今天可以在全球56個市場使用支付寶。

支付寶所在的螞蟻金服2019年三季度稅前利潤為58.88億元。同期阿里淨利潤約為522億元。支付寶的利潤貢獻也非常大。

【兩大支付將展開生活場景PK】

不過如上文所述,支付寶已經將這些差距拉低了好很多。

相比較而言,騰訊一直開放給第三方服務商,以及小程式方式豐富自身應用,但誰都知道,大部分微信使用者並沒有使用小程式的習慣,而且小程式商家普及度並不高,很多中小業態商戶,沒有能力開發和使用小程式。

而支付寶中本地生活板塊,從口碑團購、餓了麼、盒馬生鮮、飛豬、哈羅出行、滴滴出行,以及未來可能的高德出行業務等等,除滴滴是投資方式,其他都是自營業務,整合能力更強,步調可以更加一致。

當然,支付寶也嵌入了小程式方式召集窩窩團、好醫保、樂惠等第三方服務聚合在支付平臺上。

【開戰後,美團外賣、京東到家能否順從騰訊統一排程?成勝敗關鍵】

以本地生活為支付寶的開戰起點,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一領域服務標準化非常高,誰的價格更便宜,整合服務能力更強就會更加被使用者接受。

簡單、直接、方便。支付寶可以最便捷地將盒馬生鮮和餓了麼、達達配送團隊打通,為使用者提供外賣服務。還可以在外賣、到店、觀影、旅遊等多場景聯合營銷。

至於對付美團而言,這對支付寶就非常容易了,兩者的資本實力相差太遠。如果說螞蟻金服是大象,美團就是螞蟻了。

上一輪螞蟻金服融資了100億美元,最近估值為2000億美金,而美團上市融資僅40億美金,市值不到670億美元。

最主要的是螞蟻金服現在年年是掙個大約200億人民幣的,而美團2018年時鉅虧1150多億,2019年前三季度大約是盈利7億元。美團財務資料起伏太大,很難判斷是否業務根本實現扭虧。

不過有一定可以明確,支付寶降低一點利潤,補貼給使用者,就夠美團瞬間難堪的。

在相同的外賣面前,您能找到藍黃外賣小哥的送貨準時差異嗎?不就是誰的優惠券多5毛,就選誰家嗎。消費者用腳投票,太簡單了。

打贏這次支付戰鬥,美團實力不濟,京東到家或許能對標一陣,不過京東到家還未做成規模。主導騰訊該怎麼辦呢?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淘寶獨立C2M,只為破解微信“封鎖鏈”